陈希乔1 于伟巍2
1天津泰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成为城市发展的总目标,而城市绿地规划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则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本文以问题导向为契入点,从规划、建设、管理三个角度剖析城市绿地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城市绿地的分类与作用,利用案例借鉴的研究方法,分别提出城市绿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运用,进而体现了城市绿地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起到的关键作用。
关键词:生态文明、城市绿地、规划建设管理
1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城市绿地
1.1诠释生态文明
这里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来诠释生态文明建设,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我们应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山峦层林尽染,平原蓝绿交融,城乡鸟语花香。这样的自然美景,既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也是人类走向未来的依托,我们应该追求绿色发展繁荣。
1.2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战略部署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中提到:“要自觉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充分利用改革开放40年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2城市绿地分类和作用
根据建设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和《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17(自2018年6月1日起实施),涉及城市绿地为四类,分别为: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用地、附属绿地。
2.1公园绿地具有游憩和服务功能
公园绿地是指向公共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景观、文教和应急避险等功能,有一定游憩和服务设施的绿地。公园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游园等。一个城市的公园绿地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其城市园林绿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2.2防护绿地着重保障生态安全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17)中的防护绿地是用地独立,具有卫生、隔离、安全、生态防护功能的绿地。主要包括卫生隔离防护绿地、道路及铁路防护绿地、高压走廊防护绿地、公用设施防护绿地等。规划在城区的不同地段设置不同类型的防护绿地,以充分发挥绿地的防护功能,减轻有害因子对城市环境的破坏。主要是沿规划区的外环路、省道、河道沿线以及工厂、仓库与城市其他区域间建设防护绿带。
2.3广场绿地强调城市的公共活动功能
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17)和《城市绿地规划标准》(GBT 51346-2019)的规定,广场用地指以游憩、纪念、集会和避险等功能为主的城市公共活动场地。绿地占地比例宜大于35%,绿化占地比例大于或等于65%的广场用地计入公园绿地。城市广场在生态、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是对城市中过度强化者的人工环境的一种平衡,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环节。
3城市绿地规划建设管理现状
3.1布局缺乏系统性,绿量不够
参考2019年的城市体检数据,普遍现状城市绿地布局以斑块为主,破碎度较高,分布不均衡,系统联通性较差,绿地与绿网、蓝网之间联系不足;未系统考虑绿地布局与市民生活、城市发展的关系,难以形成友好的城市绿地系统空间格局。从绿量角度来看,结合国家园林城市系列标准、城市体检、美丽中国等评价指标,例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蓝绿空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绿地指标经第三方机构复核发现存在不达标情况。
3.2设计施工重景观轻生态,生态服务功能低效
在城市绿地建设中,缺乏生境营造意识,未考虑林、草、水不同层次应发挥的生态效益,在调节水、空气、土壤的供给和品质方面发挥的不够充分,生态功能发挥有限;在提高空气湿度、修复污染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和降低噪音方面的服务功能低效。
4案例借鉴
4.1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
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常被人们称为“阳光之洲”和“森林中的城市”,城市建设和自然资源结合得浑然天成,它是全球十大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布里斯班在绿地规划方面,非常注重城市绿地与自然地形、河流、湿地等自然要素的结合。它有个特殊的称号,叫“绿地空区”,也被称为“绿心智慧城”。它不做绿地详细分类,但将乡村、半乡村、开敞景观、公共空间以及风景走廊等绿地要素作为一个整体来保护、设计和管理。在郊区和城市边缘地带建有大面积的绿地,以河流、湿地为骨架的绿网连成整体,形成“外大内小,有效连接”的绿地系统。
4.2“花园中的城市”新加坡
“花园中的城市”新加坡,主张从“花园城市” 到“花园中的城市”。新加坡选用了“立体绿化”这一方法,将每一条道路的两旁都进行“标准化”的树木种植。迈向“花园中的城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实现经济机会、活力和优质生活在城市中有机结合。以“生物多样性避风港”为目标,将生物多样性资源视为国家自然遗产,采用一体化的自然保育方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空间网络。
5生态文明理念在城市绿地规划建设管理中的运用
5.1优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
遵循生态规律,依据生态学原理进行城乡生态框架的布局和园林植物的配植,保障城市生态安全;优化绿色空间格局,建立斑块—廊道—基质的城乡绿地生态系统,完善绿化生态功能,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城市生态资本价值,实现城乡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三效合一。
5.2注重绿地建设的生态效益
在城市绿地的建设中,建立内部各种要素与层次之间的结构关系,对整体系统形成更有效的作用和影响。通过各类绿地的空间、数量等结构关系,强化系统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合理选择植物配置结构,例如,由乔、灌、草构成合理的绿化结构,具有较好的滞尘效益。结合生物多样性,以土地的生态适宜性评价为切入点,从根本上保证以生态优先的原则,对生境进行功能划分,重点对半自然公园绿地、半人工休闲绿化生境、人工硬质界面生境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注重生物生境系统的营造与修复,使生态环境切实得到改善。
5.3完善绿地养护的监督机制
理顺园林绿化管理体制,建立协调管理机制。将城乡绿地的建设管理职责明确划分到各绿化建设管理相关部门,确保绿化管理职责全部落实、无空白区,各部门间的职责分工明确、彼此协调,从而建立一个权责明确、制度完善的园林绿化管理体系,协调土地、环保、规划、园林等各部门间的关系,统筹安排绿化建设资金。
管养分开,推动绿化管理养护专业化、社会化。按照市场化、产业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要求,实行政企、政事、事企管养分开,提高城乡园林绿化管理水平。以招标形式,引进市场机制进行绿化建设和养护,推进绿化管理养护专业化以及产业化、社会化运作。建立和健全园林施工、养护有形市场,鼓励成立多种所有制结构的、多元投资的绿化建设养护公司。
6结轮
综上所述,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战略部署中,城市绿地的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本文从以上三个方面分别分析总结了城市绿地现状问题,并结合城市发展、建设实施,研究了城市绿地的运用,真切体现了城市绿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关键作用,旨在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现城市未来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王金花.浅析城市园林绿化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J].花卉,2019.
[2]张金才.城市规划建设的绿地功能应用研究新思路[J].科学与财富,2020(6).
[3]高彦.城市绿地系统在低碳城市建设中的作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8.496(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