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宇 殷世君 龙英雄
中建五局安徽公司 安徽合肥 230601
摘要:在我国快速发展过程中,建筑行业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中小学建筑空间设计要同时满足建筑基本性能需求和教学功能性需求,从而确保中小学建筑的正常使用。文章首先对中小学建筑的空间设计需求进行分析。其次,探讨其外部空间设计策略,包括教学楼、活动场地、交通线路、单体建筑空间设计等。最后,以教学楼主体建筑为例,提出几点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方法,以期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建筑工程;空间设计
引言
教学建筑空间是中小学校园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如今却成为最为封闭和守旧的场所。在当前教学模式革新和城市高密度建设的客观条件下,中小学校对更加强调集约化、多样化以及高效化的复合式教学建筑空间建设提出要求。本文通过对现有教学建筑空间的分析,从教学建筑布局和教学组团空间两个层面出发,提出构建复合式教学建筑空间的策略,从而为中小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1中小学学校建筑空间设计原则
1)科学性原则中小学学校建筑空间设计目的是为学生创造出宜人、舒适的学习环境,所以,中小学的建筑设计应该以学生学习生活需求为本,并对各种需求进行分析,以合适的设计举措应对复杂的功能需求问题,以充分的控制措施把握设计原则。设计应当确保建筑空间科学性基础之上,实施合理周密的规划,遵守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和建造的准则,使其与中小学校园建筑空间规范需要相符合,利用科学合理的设计确保中小学建筑空间具有舒适性与合理性。2)整合性原则校园不是单一个体建筑物。设计师在校园建筑空间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把周围环境等要素纳入相应设计范畴内,保证校园建筑空间的设计和周围环境是能够匹配的,进而实现统一和谐的成效。同时,设计师需全局整合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抓住突出要素,充分表现建筑空间的个性。
2中小学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策略
2.1单元空间的组合方式
(1)分栋布局普通教室与专业教室分栋设置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模式。这样既便于普通教室教学楼与专业教室教学楼分区管理,相互独立,又让彼此有一定联系,同时柱网的设置也可以各自成组。(2)中廊式布局在用地紧张的一些校区内,由于教学楼有日照要求与25m间距要求,教学楼往往无法设计太多楼栋。在设计上,我们常常会将普通教室与专业教室合设在一栋教学楼内,常用的设计手段则是中廊式布局,南向为普通教室,北向为专业教室。此模式最大优势是最大程度上节约了用地,但是也有一些弊端,中廊式布局导致内走道的采光较差,会给教学空间带来压抑感。此外,有一些专业教室需要有良好的采光与日照要求,在此类布局模式无法满足,需另外进行考虑。(3)回字形布局当前校园设计中,有很多教学楼会采用回字形布局。一般来说,普通教室的数量要求要远远多于专业教室,所以在设计中,会将普通教室设置在回字形教学楼的南向位置,专业教室布置在东西向,将连廊加宽,不仅可以增加教学楼的公共活动空间,还可以优化教室空间布置方式,降低土地使用成本。
2.2屋顶空间作为活动平台
屋顶空间因其位置原因通常可达性较弱,可以对屋顶进行绿化种植或根据实际情况将屋顶改造为室外运动场地。例如零点城市建筑事务所的天台二小由于用地集约,将教学楼设计为椭圆形,同时,设计师将200m的标准跑道放置在教学楼屋顶,因而得到了额外3000m2的公共空间。而“退台式”建筑的屋顶平台利用率相对较高,缩短了各组团和室外公共空间的距离同时更加集约化,屋顶成为了建筑中较为活跃的互动空间。
例如法国比扬古学校采用退台式空间组织模式,建筑师将屋顶平台处理成一个极具流动感的曲线形状。屋顶绿化形成了自给自足的绿色生态系统,教学组团围绕着绿色平台而建,使每一间教室都获得良好的视野,同时学生可便捷到达每一块绿化充足活动场地,以增进学生的互动交流。
2.3活动区空间设计
教学楼内部活动空间主要包括图书室、科技活动室、广播室、会议室等,这些空间分别具有不同的活动功能,也在平时的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活动区空间设计通常需要与教学空间分离出来,在特定时间向师生开放。在活动区空间设计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智能校园管理的设备布置需求,比如在图书室入口空间,需要设置自助借阅系统设备,实现智能化管理。为了吸引学生在活动区空间开展相关学习活动,在具体空间设计过程中,应融入一些趣味性元素,比如通过设计新颖的空间造型,区别于普通教室,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体验到不同的学习氛围。在此情况下,学生更愿意主动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课外学习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利于强化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效果。
2.4构建流畅的交通流线
中小学校园建筑空间设计目标在于能够更好确保教育事业持续发展,而且中小学校园使用人数是比较多的。所以,设计畅通的交通路线是极其关键的,而且与学生有序的通行以及学校活动正常的开展具有直接关联。总的来说,中小学中建筑空间无论建筑单体内部的交通流线还是学校内各建筑之间的交通流线都应该是简明、直接与通透的,以确保各种人流能够有序顺畅通行,包括设置相应安全通道,保证在紧急情况时学校师生能够及时安全地疏散。在中小学的上下学时间是人流比较集中的时间段,需要确保学生能够顺畅有序进出校园,避免学生滞留在校内或是生活区域,对学校师生的通行造成影响,确保师生能够及时入校。除此之外,为确保学校食堂与总务室等的正常运作,设施用品以及食材等应该设置专门运输通道,这个运输通道避免处在校内的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域,以免对学生学习生活产生影响,用设计规划手段有效避免运输设施和食材机动车进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范围内,为学生提供舒适、安全的生活学习条件。
2.5其他功能空间设计
教学楼其他功能空间设计主要包括走廊、楼梯间、安全疏散通道、防火分区设计等。这部分室内空间设计关系着教学楼建筑的实际使用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建筑使用安全性。针对学校人员密集的特点,在走廊和楼梯间设计方面,应尽可能宽敞一些,走廊宽度应大于2.3m,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设计为3m以上。安全疏散通道的门口宽度必须在3m以上,且在安全出口附近不能设计其他有碍疏散逃生的构筑物。在建筑防火分区设计方面,需要同时做好竖向和水平方向的防火分区划分。竖向分区主要采用防火性能较好的楼板作为分隔线,水平分区则可以采用防火墙和防火卷帘等结构,对蔓延的火势进行控制。最后应按照消防设计要求对教学楼建筑内部空间设计进行审核及改进,提高建筑运行安全性。
结语
本文研究了教育理念更新和城市高密度环境双重背景下复合式教育建筑空间的设计策略。一方面,应当通过教学组团的聚集整合、多维度的空间利用构建复合式教学建筑空间布局。另一方面,应当通过传统教室单元增加多用空间、建立混龄的班级组群、交通空间的互动性植入构建复合式教学组团空间,从而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构建复合式教学建筑空间。并结合实证进一步论证研究,为未来中小学教学建筑空间设计开拓思路。
参考文献
[1]戴琦.学校建筑的庭院空间设计探析以渤海新区高级中学设计为例[J].中华建设,2019(05):102-103.
[2]刘厚萍.中小学学校空间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3]邢潇璇.中小学校园建筑人性化设计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8):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