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金秋1 王攀峰2
1.身份证号码:3701251988032****2.身份证号码:3714811993020****
摘要:随着各领域的不断进步,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人们也非常关注,在环境工程管理方面必须要建立起完善的制度和体系,才能确保环境工程的持续健康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对环境工程管理的投入也会不断增加,也必然会加强对环境工程管理力度。所以,环境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认识到环境工程管理的重要性,深入了解环境工程管理现状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改进,实现环境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环境保护;应用
引言
作为一种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不仅能够采集、管理与存储地表空间的地理信息数据,也可以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实时有效的显示、描述、分析与运算。当前,我国人口基数大,资源严重紧缺,环境问题比较严峻,人们逐渐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然而,环境保护涉及对大量环境信息的采集和处理,这些信息多数和空间位置关系密切,因此环境保护领域有必要引入地理信息系统。
1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压力,而地理信息系统的出现及其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环境保护效果,促进了环境保护工作的系统化、科学化发展。地理信息系统以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两种技术为基础,增加了空间数据管理和分析功能。地理信息系统具有独特的地理空间分析和混合数据结构分析功能,所以不论是在环境测量、图像生成、数据统计、拓扑叠加还是在其他类型的网络分析工作中,它都展现出高效性、系统性的应用特点。
2地理信息技术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2.1GIS的应用现状
GIS的应用很大程度改善了环境管理方面基础数据的处理和收集方式,提高了环境管理的效率。利用GIS的数据采集、信息查询、数据库管理、统计制图、空间分析等功能,环境管理的工作人员可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并确定环境问题的地理位置,同时可以了解到不同区域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GIS还在环境的规划与宏观调控方面发挥着作用,利用GIS可以实现环境管理规划中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空间分析与属性分析相结合、历史信息与发展方向相结合。并且GIS在对环境管理进行调控时,还可以观测到区域性污染源分布、污染扩散等。利用GIS中的综合信息和空间分析模型,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提供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现阶段,为实现环境管理向良性方向发展的需要,GIS应用将以相耦合的主要形式与其相结合,促进工作发展。
1.2RS的应用现状
根据环境管理的目的,应选择相应的遥感方法,如大气污染、温室效应、水质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可采用可见光、近红外遥感技术;大范围地表的温度状况,可采用热红外遥感技术;如需获得夜间或常有云或雨地区资料、探测隐藏在林下、埋藏于地下的目标,可使用微波遥感,因为微波的波长比红外波要长得多,所以散射要小得多,在大气中衰减较少,并且基本上不受烟、云、雨、雾的限制。在进行环境管理工作的同时,应该考虑由局部的污染防治进入区域的生态系统协调,环境管理需要采用高新技术手段,由点源观测扩大到面源扫描,由定点采样到连续自动记录。高光谱影像由于能反映丰富的地面信息,使大范围、区域性环境管理成为可能。RS技术从定性为主向更高精度的定量遥感发展,同时其所拥有的巨大的信息量,为其向更广领域的拓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除此之外,RS技术还应用在土地资源、水体监测、矿产资源等各个方面。
1.3GPS的应用现状
为实现对环境管理数据的采集、传输、监测、分析、处理等工作,及时地获取环境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的基础数据,方便管理者对环境的统一管理,相关部门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对环境要素、污染源进行定位,遥感技术RS实时、快速地提供大面积地表物体及其环境的几何与物理信息及各种变化,通过无线通信短消息或E-mail的方式传送到监测中心的数据库,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把各环境要素、污染源在电子地图上直观地显示出来,从而方便监测中心工作人言对环保管理的数据进行查询、统计与分析,实现对环境的实时管理。GPS技术在环境管理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掌握可能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的单位的分布情况,环保部门对辖区内的重点单位可能引发污染的因素、污染物的强度等相关情况进行汇总。利用GPS技术对该单位厂区范围进行三维(其高度作为掌握污染扩散规律、地形地势的依据)坐标定位,对其可能发生污染的影响范围进行预测通过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绘制重点单位的分布图,输入其详细资料,以便对其进行环境管理。
3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保护中的具体应用
3.1资源调查
在进行资源调查时,人们可以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有效获取资源动态信息,强化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为相关工作提供多样化的数据信息,以便合理地开发资源。
3.2环境制图
环境制图是环境科学研究的基本工具,传统的环境制图大多采用手工方式,制图周期较长,更新较慢。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在环境制图中,可以建立环境地图数据库,达到一次投入、多次产生的效果,为用户提供全要素地形图,同时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输出各类专题图,如大气质量功能区划图、污染源分布图等。与传统的制图方式相比,地理信息系统的环境制图方法具有更高的灵活性,有效保证环境专题地图的质量与制作效率。
3.3环境地理信息系统构建
生态环境部门需要不断采集和处理大量种类繁多的环境信息,这些环境信息大多与空间位置有一定关联。为了进一步提升环境管理效率,人们可以建立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强化空间数据采集、信息处理、信息编辑以及空间数据分析的能力,实现对环境信息的有效整合和系统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各类环境信息与地理位置相对应,综合分析相关信息,促进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的可视化,使得空间数据的输入、输出、管理、分析、查询更为准确,真实反映环境质量。
3.4灾害监测
自然灾害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有必要做好灾害防治。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收集、处理和分析数据信息。人们要以数据分析结果为依据,设计有效的自然灾害防范方案,加强预测和预防,合理安排人员和物资转移,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3.5矿产资源勘测
我国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矿山开采企业可以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矿区勘测创新,提升采矿效率,保证采矿安全,防止过度开采造成环境破坏。人们要加强地理信息系统的运用,根据矿区实际情况,全面采集矿区勘测数据,以便制定科学的矿区开采方案。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服务矿产资源勘测,大幅度降低设计失误率,有效提升采矿的可行性,保证采矿安全。与此同时,地理信息系统能够有效预测矿区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如塌方,以便及时发现矿区安全隐患并提出对策,有效保障采矿人员的人身安全。如果采矿期间出现安全事故,不仅会影响采矿进度,还会威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所以,矿山开采企业要合理地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科学地开展矿山开采规划,防止过度开采,同时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保障采矿安全,促进我国环境的良好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地理信息技术在环境管理方面体现出强大的数据搜集、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的能力,并且其先进的空间分析能力,成为我国地理空间决策必不可少的手段。当今社会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大,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潜力也在扩大,将地理信息技术合理化应用,保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国伟.环境工程管理现状与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3):1-5.
[2]邱海鹏.试论环境工程管理现状与对策[J].华夏地理,2020(11):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