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靓坤
北京中兵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53
摘要:在具体建设岩土工程项目过程中很容易遭受地质条件、周边环境的影响。因此,参建各方应充分掌握岩土工程建设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应用多元化的方法措施,有效处理施工现场地基,让地基实际承载力和有关设计标准相符合,在保证安全施工与工程质量的同时,降低建设成本投入提高建设效能。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基处理;方法;应用
1导言
岩土工程项目施工和建设与周围环境、地质条件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建设项目的相关工作需要在岩土工程周边环境和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具体分析相应工作,利用可行的设计方案,提升岩土工程实际工程质量。尤其是在基础性的地基处理工作方面需要进行更有效的处理,让其承载能力不断提升。
2岩土工程地基处理中的常见问题
2.1施工前准备不充分
岩土地基施工之前,施工勘探人员没有对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认真勘察,所获得的勘察数据不全面,直接导致施工方案选择不准确,施工技术方法与实际施工不相符,影响施工质量。相关单位对前期施工不够重视,没有安排勘探专业人员到现场检查,导致后期施工失误现象频发。另外,在勘测过程中,没有有效调整用于现场的勘探仪器,导致勘测数据不精准,实际施工中出现误差。
2.2设计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设计人员在施工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只凭借自身从业经验进行设计,没有深入现场实地考察;对施工单位提供的施工数据以及现场勘探数据没有进行充分利用,找不到工程建设重点,造成实际施工与计划施工严重不符合。这样不仅会导致工程暂停,延误施工工期,还会严重损失施工单位的经济利益。
2.3施工方法选择不当
在岩土地基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选择与现场施工情况不符,会造成大量安全隐患问题存在;在施工方案与施工技术进行交接时产生纰漏,不仅会影响施工质量,在进行二次修缮过程中,还会导致工程不能按照规定期限竣工。
3岩土工程地基处理常见方法及应用
3.1垫层置换
置换垫层是处理岩土工程地基中相对常见的方法之一,其是依据施工现场具体的地基土层情况,首先除去其中的软土然后填垫合适的材料,这些材料应具备良好的硬度、透水性以及稳定性,从而提高地基加固程度。通常情况下,垫层置换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软土或者是含有软土层的地基。施工单位在具体应用中,可以通过人工方式将地基软土层去除,填垫有关原材料例如砾石或是卵石,能在根本上改善地基,有助于地基稳定性与自身承载能力的增强。在进行原材料填之前,一定要将基坑当中的杂物清除干净,要是基坑有积水应通过合适的方法彻底排出积水并清理杂物。施工人员在填垫作业中应严格依据相关规定,填垫材料不仅要均匀搅拌而且要实施分层填垫,一层材料填垫完后应及时展开压实处理将各层间隔处理好,保证填垫过程中地基均匀受力,避免产生局部沉降为工程建设质量提供保障。另外,施工人员在进行填垫作业时必须关注到最底层所应用的卵石、砂石等,保证压缩性较低、强度较高,在根本将地基最底层存在的沉降问题处理好,进而减低整体沉降问题的发生率。
3.2强夯法
基于不断发展的强夯技术,土层的夯实效果,地基加固效果均十分明显。强夯法主要是通过强力对工程地基进行加固,同样也是处理岩土工程地基中常见的方法。在强夯法具体应用过程中,工程施工人员应灵活使用夯锤等相关机械,反复锤击现场土层,在土层进一步夯实的同时应保证其密度以及强度。
在这一过程中,相关人员应深入充分掌握地基实际深度,工程项目强度,确定夯锤重量通常≥30t,从而保证在土层夯实中具有较大的锤击力和重力,在改善地基的基础上提升稳定性。除此之外,要是土层含水量偏高,会提高土层流失与土层运动程度,导致锤击过程中的明确夯位难度增大,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地基处理的不确定性,提高了岩土工程地基处理的复杂性。因此,施工人员在使用该类方法时,一定要科学检验、合理测试土层的含水量,根据土层含水实际情况采用合适措施,保证地基处理的有效性。
3.3夯实水泥土桩
在岩土工程地基处理中夯实水泥土桩这种方法应用优势较为显著。有关施工人员应在掌握现场地质等情况的同时了解地基处理的重难点、要求以及要点,其中包含处理流程、关键点与注意事项等,科学使用该方法以求现场地基夯实最大化。在使用夯实水泥土桩等相关处理方法时,施工人员应做到问题的针对性分析,结合实际情况采用机械或是人工方法,明确合理的地基位置进行钻孔作业。在此之后,施工人员应依据指定的配合比,严格配置所使用到的水泥、土质材料等,混合均匀而且要控制好拌和时间、速度等,确保搅拌后的水泥土其强度、密度与质量等均可以达标,然后再采取分层灌注法,向孔内灌注标准量的水泥土并严格控制灌注速度,在水泥土凝固后则会形成稳定性较高的水泥土桩,在多元功能作用发挥的同时有效稳固地基,避免在工程施工规程中的隐患,将地基稳定性偏差的问题妥善处理。
3.4淤土层加筋
在使用淤土层加筋这种地基处理措施时,有关施工人员可在其中应用土工合成材料。针对土工合成材料来讲,其主要指的是通过人工方法,对塑料、化纤等材料进行合成,以聚合物的形式呈现出来并合理采用到淤土层中。除此之外,采取这一处理方法,有关施工人员还能在注浆、钻孔以及插筋共同作用下,对淤土层进一步加固。另外,还可以在土层中直接打进钢筋。以黏性土为例,让土钉与周边土体相接触,在接触面会形成相应的摩擦力,由此便可以实现土钉与现场周边土体之间的深入融合,最后构成复合土体结构。需要注意的是,土钉在进入土体时因为受到力的作用会发生形变,与平面所形成角度,这也是所谓的斜向加固体,至于拉筋则是水平加固体,受到土体结构自身作用的影响,会明显提升土层的稳定性。在这一过程中所采用的拉筋材料一定要保证抗压性较高、摩擦因数较大,将其多方面优势作用充分发挥,在根本上对科学化处理现场地基淤土层,从而彻底改变地基底部的应力分布情况,在施工现场地基安全性、稳定性提高的过程中避免发生侧向位移、沉降问题。
3.5 CFG桩
在岩土工程地基处理过程中,CFG桩不仅是常见的方法而且利用率较高。这种地基处理方法具有很多优势,例如操作简便、实用性较高,应用成本低以及低水泥应用量,能够进一步增强软土地基自身承载力。关于CFG桩,通常其直径不能超过40cm,CFG桩长一般在8至15m左右,该项技术的施工工艺和沉管碎石桩存在相似之处。工程施工人员在具体使用CFG桩时,必须针对配合比进行科学控制,合理配置CFG桩混合料,以混合料塌落情况作为加水量参考标准,在沉管内加入一定量的水泥、粉煤灰以及石屑,然后再注入水而且均匀搅拌,由此将水泥与粉煤灰自身的胶凝作用发挥出来,在强化桩体强度的基础上确保岩土工程地基稳定性。如果长螺旋钻孔灌注成桩是采取的地基处理方法,且坍落程度在20cm左右。那么在钻孔道前应对地基深度进行科学设计,而且施工人员应提高对提钻速度与时间的重视,关于提钻速度大致和送料速度相一致,提高混合料灌注质量。要是采取沉管灌注的方式,而且坍落程度在4cm左右,一定要在灌注结束后严格控制拔出管的速度,不能过慢也不能过快,一般拔出速度为1.2m/min。CFG桩顶在这一基础上,其标高不应该低于设计桩顶,高出的数值不能低于0.5m而且要依据施工现场现状决定。成桩后工作人员一定要进行抽样检查,严格规范检测抗压强度,确保其与岩土工程建设相关要求相符合。
4结束语
总之,岩土工程施工地基处理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对施工环境和土地质量进行全方位、深程度勘探,及时掌握新型施工技术并不断优化施工技术,为岩土地基施工质量提供保障,使地基处理水平满足建筑施工具体要求,促进建筑行业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凯.岩土工程地基处理的常用方法及应用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8(20):234+236.
[2]李海蕾.岩土工程地基处理的常用方法及应用探析[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9,34(2):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