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环境安全形势与治理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24期   作者:刘卫东
[导读] 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环保问题,生态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刘卫东
        陕西绿色能源有限公司  陕西 西安 710400
        
        摘要: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环保问题,生态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本文针对我国生态环境安全现状,提出对应治理措施,其目的在于保证生态环境的安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生态环境;安全形势;治理策略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先后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强调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这为新时代全面深化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省总要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重大政治责任,扎实做好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监管、“放管服”改革、生态环境立法、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各项工作,不断健全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奋力推进生态环境法治建设迈上新台阶。
        1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安全形势
        ①水环境问题,水环境问题又包括地表水环境问题和地下水环境问题,突出表现为:水体污染导致的水质恶化、水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匀、过度开采导致的地面沉降等。地表水环境问题。我国是一个贫水国家,并且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北少南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较少。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用水及生活用水量不断增加,同时又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虽然我国所有县级城市都建立了城市综合性的生活污水处理厂,且有些经济发展较快的镇也建立了污水处理厂,涉水的工业企业、事业单位也基本建设了污水处理站,但污水的收集率还是比较低的,在有些地方污水处理厂实际上就是个摆设,污水收集管网根本就没配套建设。某些污水处理厂偷排偷放、大量的农村废污水未经处理直排环境等,导致我国的地表水体污染比较严重,并由此导致了水质的恶化,水生生态系统退化,人畜饮水安全、水体环境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地下水环境问题。我国北方干旱地区,地表水匮乏,为了发展与生存,人们便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开采过度,引起地面沉降;同时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体之间存在着水力联系,地表水的污染最终会导致地下水的污染,更有不法业主将污水直接灌注地下直接污染地下水。②土壤环境,固体废物的乱堆乱存或者其堆存场缺乏科学合理的设计、建造时的偷工减料致使场地建造质量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以及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等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均会对土壤造成污染,从而对动植物生存及人体健康形成危害。③大气环境,我国是以煤炭为主要燃料的国家,由此导致我国的大气污染主要是煤烟型污染,即主要污染物为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近些年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体量不断加大,有机污染物特别是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产排量日趋增加;同时,随着机动车的普及,机动车尾气污染也日趋严重。以上污染物共同作用导致我国重污染天气频现,大气环境质量恶化,并由此带来诸如企业停产限产、人们出行不便、呼吸系统疾病增加等一连串的问题,严重的阻碍了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2我国生态环境的治理策略研究
        2.1科学布局、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崛起
        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不断完善生态经济体系。围绕把打造成“全省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示范市”的总体目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健全绿色发展方式,有序推进循环经济体系建设。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围绕生态产业体系构建,以生态保护为根本,突出区域特色,培育壮大带状、块状经济集群,构建“一圈、两带、三片”发展格局。

坚持走特色之路、绿色之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我市重点培育发展的中医药、马铃薯、草牧、果蔬、种子、大健康、大旅游、清洁能源等八大绿色生态产业,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按照部门职责和行业分工,细化实化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并围绕省上确定的“十大绿色生态示范工程”,谋划生成一批绿色生态产业项目,全力推动生态产业体系建设不断取得实效。
        2.2形成科学的生态环境治理的监督机制参与机制尽快健全监督机制
        对环境治理主体的治理效果进行监督。一方面,政府和民众监督企业是否设立必要的排污净化设施,是否坚持绿色经营方式。就政府工作人员而言,企业及大众监督其生态环境治理效果,是否达到政策标准,是否到达绿色指标。加强监督政府相关执法工作,促进政府严格执法,坚决打击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的行为。就农民而言,要监督农民是否将保护环境与农业经种植科学结合起来,做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建立生态环境治理的监督机制是建设美丽乡村、绿色乡村的关键举措。另一方面,加强参与机制需要完善。一直以来,生态环境的治理得不到根本解决,很大原因是因为各方力量得不到有效合作,参与治理的途径不明确。因此,社会各主体要建立一个有效参与机制,明确参与主体、参与方式、明确分工和各方信息沟通和公开渠道,提高治理效率,早日完成任务。
        2.3突出重点、完善预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
        以化解生态环境风险为重点,建立健全生态安全体系,坚决守住环境安全底线。全面开展重点区域、流域、行业环境与健康调查,建立风险监测网络及风险评估体系。健全跨部门、跨区域环境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完善各类环境应急预案,建立市级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集中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突出问题,防范环境风险,消除环境隐患,确保不出问题。认真谋划争取实施一批水源地保护、污水处理、污泥处置、垃圾处理、中水回用、工业固废危废集中处置等基础设施项目,着力提高废气、废水、废渣收集处理的能力和水平。
        2.4创新协同执法
        依照最优区域配置工作理论,在流域生态环境的协同治理工作中,内部影响因素最为明显的是水体污染问题,这一问题需要通过更高级别的管理工作单位来加以管理和监督。理想条件下到水质管理工作单位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需要将水的自然单元作为一个控制的整体,可以有效实现整个流域水质的高质量管理,不会受到地方政府因素的干扰,有效保证天然水体化学物理性质以及生物性质的完整性。因此,针对这一问题建议将《水法》确立的流域生态环境管理和行政管理工作体制进行转变,将行政区域的治理服从流域治理,生态环境体制进行进一步完善。比如,有效整合长江水利委员会与长江流域生态监管工作单位,作为长江流域的综合管理工作单位,在具体工作过程中主要的工作职能不单纯局限在水体环境的治理,或者是水环境的保护工作方面,而是需要将管理工作范围有效拓展到流域生态环境的综合管理层面上。通过多部门分散化的执法工作方式,对流域委员会的工作模式以及工作方法进行集中,并且长江流域委员会需要具有一定的行政处罚权利,结束流域生态环境监管单位和区域监管工作单位的分割状况,统一形成一站式的管理工作模式。
        结语
        生态环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的发展,同时还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因此,本文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安全形势现状进行阐述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生态环境安全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和意见。
        参考文献
        [1]曹国志,於方,秦昌波,等.我国生态环境安全形势与治理策略研究[J].环境保护,2019,47(08):13-15.
        [2]李维明,何凡,谷树忠.雄安新区水安全治理的对策建议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8,14(10):5-10.
        [3]杨元粮,刁新星.多中心理论视角下乡镇环境污染治理[J].中外企业家,2018(17):2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