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飞安全管理体系中的风险管理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24期   作者:邓运华 余立
[导读] 飞行安全问题一直是各航空公司和人们出行所关注的重要问题。随着我国经济、航空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航空领域投入的不断增大,航空领域对飞机产量的需求逐渐攀升。
        邓运华  余立
        中航飞机股份有限公司汉中飞机分公司 723200
        摘要:飞行安全问题一直是各航空公司和人们出行所关注的重要问题。随着我国经济、航空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航空领域投入的不断增大,航空领域对飞机产量的需求逐渐攀升。无论是新生产预投入的航空设备和生产技术,还是新航路,都需要通过试飞实验来进行风险评定以及是否能够真正投入使用。基于此,以下对试飞安全管理体系中的风险管理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试飞安全管理体系;风险管理;研究
引言
        其实对飞机来讲,无论是在预研阶段、设计阶段、制造阶段还是试飞阶段都会有种种系统所组成的体系维持这些阶段的正常运作。尤其就试飞阶段而言因为飞机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以及试飞风险性,更加需要一套完整的体系保障其阶段的安全试飞与发展。在质量管理体系以及安全管理体系的两者结合下不断实行质量管理体系与安全管理体系结合起来的体系,对于其中所产生种种异常状况、矛盾冲突等常见现象有着十分显著的协调作用与改善作用。
1试飞安全
        国际民航组织安全管理手册DOC9859指出:安全是一种状态,即通过持续的危险识别和风险管理过程,将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风险降至并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或其以下。试飞安全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成试飞安全风险管理,就是通过对各项可能影响飞行安全的工作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降低措施制定与落实,以达到飞行安全风险降低并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以内。试飞单位人员经常会产生一个错误的认识,那就是试飞安全就是试飞单位的安全。其实并不是这样,试飞单位的安全除了试飞安全,还有产品安全、生产安全、职业健康安全等,后几类安全虽然同属安全管理范畴,但是与试飞安全的关注点与管理方法却截然不同。
2传统试飞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传统试飞安全管理缺乏有效的认识
        事故的发生往往就在一瞬间,但是事故的预防是一项长期的、需要重点部署的工作。进行试飞安全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或避免风险和事故的发生。试飞安全管理的主要参与人员如飞行人员、机务保障人员等在飞机飞行时通过现场值班的方式来保障飞机飞行的安全。这种值班管理方式不仅是对事故的事前防范和预测,只是对事故发生时进行紧急处理以减少损失伤害的事中处理和事后管理。换言之,传统的试飞安全管理更偏重事故发生时和事故发生后,而真正有意义的应该是对试飞的全过程进行风险管理。只有将安全风险管理贯穿飞机试飞的全过程,做到“早识别、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才能切实发挥试飞安全管理的真正作用。但是目前,显然我国航空企业的工作人员对试飞安全管理的学习和认识还不够,不能起到有效作用。
        2.2环境风险
        主要是指天气条件所带来的风险。对于特殊气象条件下的飞行试验,如大侧风、自然结冰、试飞的风险等级较高。
        2.3航空公司的管理制度不完善
        作为航空界普遍存在的认知:坏事情发生的概率即便只有一点,也是会发生的。从哲学角度看,事情的发生往往有其必然性。这个必然性存在于试飞过程中的任何一点可能性和细节里。因此,航空公司的管理人员需要完善管理制度,运用从上至下的管理体系来强化试飞安全管理的效果。
3试飞安全管理体系的风险管理研究
        3.1日常运行的风险管理
        试飞安全管理的风险管理还体现在日常运行。在日常运行中,我们需要试飞机构的所有参与人员主动承担对部门内可能会影响试飞客观性和科学性因素的识别和查找责任,一经发现须主动上报部门领导,再经部门确认后上报给风险管控部门。

由专业的风险管控和监视处理人员到现场实地检查,确认危险因素的破坏程度,分析探讨可能会产生的危险后果以及问题爆发后产生的连锁反应。当评定结果显示发生概率高且危险程度极有可能影响机组试飞人员安全时,风险监控部门应应出具相应的检查报告,并在报告中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应对方案。同时,将检查过程记录和结果存档,以作为数据采集和进行风险管理工作的参考使用。
        3.2运行过程监控技术
        为了能够确保这两种体系在结合中对飞机试飞的有效性,应日常检查阶段与内部审核阶段、管理评审三个阶段进行分步监控,在日常检查中能够对其基础部件与试飞要求进行常规的检查;在内部审核中要能充分对其开展内部审核,确保其中的体系与程序文件均满足所需要的标准要求;在管理评审中要能够定期对体系的结合进行自查与分析,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调整与改善,不断完善体系的质量。
        3.3评估方法
        现阶段,风险评估的方法主要基于风险模式来完成。通过构建试飞风险模型,利用假设分析法,对试飞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全方位评估,再根据不同的风险产生原因进行分类和等级划分,分析相对应的产生的原因和触发条件,制定出专业的可长期使用的风险评估体系,并在之后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以便每次试飞测定风险时有据可循。
        3.4持续改进技术手段
        由于质量管理体系与安全管理体系在结合中尽管有三个阶段的分布监控对其进行监控,但是实际上仍旧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因此,为了能够确保这些问题的解决与改善,同时对于试飞阶段中每位管理人员与其他员工均具有对这种结合体系有着最基本的了解与掌握,就要对体系的各处环节与细节进行全过程跟踪与分析,不断使每个人都能充分的发挥出主人翁意识,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技术手段的改善。
        3.5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体系  
        (1)检查不安全的因素。要想提高飞机飞行的安全,一定要先找出威胁飞机飞行的安全隐患。提前做好防范措施,控制飞机的飞行安全。从流程上来看,要在飞机生产一开始就进行这种安全隐患的检查,严格把关,尽最大努力降低飞机飞行过程中不安全隐患发生几率。(2)找出导致不安全因素的主体。在找到安全风险隐患之后,要想办法消除这种安全风险隐患,并且还要采取措施防止类似的隐患发生。在找出每一种安全风险隐患的时候都要规定好特定的负责单位,由特定的负责单位来进行安全风险隐患的解决和预防。(3)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控制制度。公司级别的安全风险管理章程、相关的程序文件以及作业文件构成了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其中公司级别的安全风险管理章程要阐明安全目标和安全主张,对安全风险管理提出明确要求。相关的程序文件要阐明安全风险的管理要求和管理工序,要有较强的指导性能。相关的作业文件是指具体化的控制体系,是指导各个操作的规范。(4)增强管理条件的建设。发现安全隐患之后,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整改质量安全隐患需要提升航空公司的硬件设施,投入一定的保障条件。
结束语
        质量管理体系与试飞安全管理体系在结合中能够显著将其中的职能机构有着更为精简的改善与优化。同时,对于其中需要用到的资源量,包括人员需求均具有显著的成本降低。最后,最大的意义在于将整个试飞阶段的工作流程有着进一步的简化作用,在满足与试飞质量的提高中使其中的工作效率有着极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成婷婷,黄鹏.民用飞机试飞不安全事件处置程序标准研究[J].科技与创新,2020(04):27-30.
[2]徐小芳,宋海靖,郭毓文.民用飞机合格审定试飞安全保障研究[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18(05):39-43.
[3]陈迪.彩虹系列无人机试飞安全管控[J].飞机设计,2018,38(02):20-22.
[4]赵亮.提升试飞安全管理标准化水平的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8):270.
[5]王剑峰.试飞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C]..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201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中国航空学会,2016:415-4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