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症状特征与活动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3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13期   作者:曹丽娟
[导读] 目的:了解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的症状特征与活动水平,探讨两者的相关性
        曹丽娟
        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  荆门 448000
        摘要:目的:了解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的症状特征与活动水平,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儿童版记忆症状评估量表、儿童活动表现量表对220例急性白血病化疗患儿进行调查。结果: 患儿化疗期间平均经历(13.51±7.34)个症状,各症状的发生率为14.5%(手臂或腿部肿胀)~81.8%(出汗);出汗、容易发怒或急躁、没有食欲、缺乏活力在各维度表现突出,为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的主要症状;患儿活动表现评分为(76.41±19.05)分,与儿童版记忆症状量表的生理症状(r=-0.466)、心理症状(r=-0.313)、总困扰指数(r=-0.419)、MSAS 10-18总分(r=-0.418)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 护理人员应及时准确地对患儿进行全面评估,可着手从体力活动方面制定高效的管理措施,改善患儿功能状况,进而缓解症状。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症状特征;活动水平;相关性
        1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采用便利取样法,对广州市某3家“三甲”医院小儿血液或肿瘤科2014年7月—2015年9月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儿及其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年龄为2~16岁;确诊为急性白血病并进行化疗的住院患儿;有一定认知、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对自身症状和心理感受进行准确描述;患儿和家长均自愿参加。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严重的器质性颅脑综合征和精神性疾病(认知障碍);患儿病情危急或不稳定,需家长特别照顾者。
        1.2 测量工具
        1.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自行设计,主要包括社会人口学资料(患儿、父母及家庭的一般情况)及疾病资料两部分。
        1.2.2 儿童版记忆症状评估量表
        MSAS 10-18因包含症状数目多、各症状的维度及其评分等级较为全面,在儿童领域的应用最为广泛。本研究即采用经冯芳茗等[1]翻译修订的中文版MSAS 10-18进行白血病患儿的症状测量。该量表用于评估肿瘤患儿的躯体症状和心理症状特征,包括3个分量表,即生理症状量表(PHYS)、心理症状量表(PSYCH)、总困扰指数(GDI),共31个条目。其中23个条目从发生率、频率、严重度和困扰度4个方面评估患儿症状,另外8个条目从发生率、严重度和困扰度3个方面评估。症状的发生率通过“有”或“无”的形式获得评价,频率和严重度使用1~4分的Likert标尺评定,困扰度使用0~4分的Likert标尺评定。每个症状得分为该症状频率、严重度和困扰度得分的平均值,总分为所有症状得分的平均分。正式施测后证实该中文版量表的信、效度良好,各分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17、0.937、0.893,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64。
        1.2.3 儿童活动表现量表
        本量表是基于卡诺夫斯基功能状态量表的理念和结构模式于1985年研制,专用于1~16岁癌症患儿的。PPSC是单维度数值评级量表,侧重于疾病引起患儿活动的改变。在个人角色和功能的基础上测量,以此反映患儿参与适龄游戏活动的能力。由患儿父母填写,评估患儿过去一周内日常身体活动的受限程度,每10分一个等级,取值范围为0分(无反应的)到100分(活跃自如,正常),共11个等级评分,信、效度较好。
        1.3调查方法
        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患儿基本资料及家庭相关资料、PPSC均由患儿父母填写;疾病相关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由调查者根据病历完成, MSAS 10-18、PedsQL 4.0中2~7岁患儿由家长代评, 8~16岁患儿独立完成, 共发放问卷165份, 回收有效问卷165份, 有效回收率为100.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 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描述;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描述;患儿各症状群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症状群与患儿生活质量及各维度关系采用偏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1)患儿基本信息:本研究共纳入220例2~16岁急性白血病化疗期患儿,平均年龄(5.73±3.41)岁;其中男性患儿123例;教育程度方面,尚未入学患儿72人,其余以休学居多,占就读人数的50.0%。(2)疾病相关资料: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居多(87.7%);疾病危险分级以中危和高危为主(75.9%);患儿大多数处于化疗的诱导缓解和巩固阶段(73.6%);病程中位数为3.00(1.00~6.50)个月。
        2.2  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的症状发生情况
        本研究显示,在量表所列出的31个症状中,患儿化疗期间并存症状1~31个,平均经历(13.51±7.34)个症状。各症状的发生率为14.5%(手臂或腿部肿胀)~81.8%(出汗),发生率>50%的症状有8个  。此外,除MSAS 10-18中列出的31个症状外,患儿及其父母报告的其他症状有:发热、肠胃不适、面部或眼睑浮肿、脚趾肿、手抖、抽筋、胸骨疼痛、肌肉酸痛(腰部、腿部等)、手脚脱皮有干纹。其中发生率较高的症状为发热,占调查人群的14.5%,其困扰程度为“较多”(3分)的患儿居多,占发热人数的34.4%。患儿个人经历的症状中,较频繁即“经常”(3分)到“几乎持续出现”(4分)所占比例最大的4个症状为:出汗(39.1%)、容易发怒或急躁(31.0%)、没有食欲(30.4%)、缺乏活力(26.0%);较严重即“中度”(2分)到“很严重”(4分)所占比例最大的4个症状为:出汗(49.0%)、没有食欲(49.0%)、容易发怒或急躁(46.4%)、缺乏活力(40.9%);较困扰即“较多”(3分)到“很多”(4分)所占比例最大的4个症状为:容易发怒或急躁(19.5%)、没有食欲(17.3%)、缺乏活力(14.0%)、出汗(11.8%)。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儿化疗期间的生理症状、心理症状、总困扰指数以及MSAS 10-18总分与活动水平呈负相关(P<0.01)。其中,生理症状与活动水平的关系最为密切。已有研究发现,癌症相关症状尤其是疲乏、疼痛等生理症状可能会降低癌症患儿从事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而规律的身体活动在童年时期的重要性亦普遍得到认可,并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体力活动对癌症治疗期间患儿的身心健康均产生积极的作用。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以显著降低癌因性疲乏的发生,有助于建立肌肉质量、力量以及耐力。此外,运动可以刺激内啡肽的分泌,引发幸福感,从而减轻疼痛和治疗中的抑郁情绪。癌症患儿及幸存儿童的良好心肺功能、骨骼健康、代谢状况均受益于高水平的体力活动。
        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存在症状集群现象, 个人因素、家庭因素以及疾病因素三方面均会对其产生影响。此外, 群内症状具有“乘法”效应, 并非单纯叠加, 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患儿的症状困扰, 致使生活质量显著降低。因此, 临床护理工作者可根据患儿症状群的影响因素给予针对性干预, 从症状群的管理角度出发改善患儿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因症状群研究在儿科领域相对滞后, 未来可开展该人群尤其是单一病种患儿的系列相关研究, 为建立经济、高效的症状管理模式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卢奕云, 田琪, 郝元涛, 等.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PedsQL 4.0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 (医学科学版) , 2018, 29 (3) :328-331
        [2] 廖婧, 刘可, 欧阳娜.恶性肿瘤患儿症状群及其管理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 2019, 17 (11) :807-8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