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盛莉 陈智聪
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甘美医院 云南 昆明 650011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方法对新生儿脐部残端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6-12月在我院出生的260例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其出生顺序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1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包扎护理,130例观察组实施开放性护理。对比两组新生儿的脐带残端脱落时间、护理满意度及脐部潮红、脐炎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较对照组新生儿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发生脐部潮红、脐炎症状的几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脐部残端行开放性护理能显著加速其脐带残端脱落,规避脐部潮红、脐炎等情况的发生,对新生儿脐部残端的愈合具有十分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新生儿;脐部残端;包扎护理;开放性护理
胎儿在母体的成长发育中,脐带尤为重要,是胎儿获得营养需求的唯一渠道。新生儿分娩之后,必须要经过断脐这一特殊的过程。新生儿在断脐之后,在其脐带的残端便会形成一个开放式的创口,并经过一周左右的时间,逐渐干枯脱落。在这一过程中,一旦疏于护理,就会导致新生儿出现脐部感染的现象,进而诱发新生儿出现败血症、脐炎等症状,严重威胁了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因此,新生儿分娩之后,必须要对其脐带残端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1]。为了进一步研究不同护理方法对新生儿脐部残端的影响,以2019年6-12月在我院出生的260例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将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2019年6-12月在我院出生的260例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新生儿均为足月,未出现功能内感染现象,且Apgar评分>8分。新生儿家长知晓本次研究详情,并自愿参与其中。
按新生儿分娩顺序,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30例,男婴68例,女婴62例,胎龄38-41周,平均胎龄(39.5±1.5)周,体重2.85-4.37kg,平均体重(3.61±0.76)kg;观察组:130例,男婴64例,女婴66例,胎龄38-40.5周,平均胎龄(39.25±1.25)周,体重2.69-4.45kg,平均体重(3.57±0.88)kg;经统计分析,两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胎龄、性别、体重)基本相同,对比结果呈P>0.05,表示本次研究具有学术价值。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包扎护理,新生儿断脐之后,利用复合碘医用棉签,对其脐部进行消毒,并使用普通的护脐带对其进行包扎。
观察组实施开放性护理:于新生儿出生后对其脐部实施0.1%安尔碘消毒,并快速剪断与脐轮相距1.5cm处,采用纱布清理残端血液后借助0.1%安尔碘对新生儿脐轮及脐带残端行大范围消毒操作,直接在空气中暴露其脐部残端,不借助纱布间隔,保留结痂处于气门芯,嘱新生儿家属保持新生儿脐部干燥、清洁、透气,直至结痂、气门芯自然脱落,期间为新生儿家属实施如下干预:①嘱新生儿家属尽量为新生儿穿着宽松、干燥、柔软、大小合适的服装,以免衣物过紧而对脐部残端产生摩擦、扭转,影响愈合;②告知新生儿家属切勿利用手部对新生儿脐部残端进行触摸,并警惕新生儿对期待残端予以无意识碰触;③注意保持新生儿脐部残端始终处于干燥、清洁状态,新生儿出汗、大小便及洗澡后及时对其脐部残端进行消毒。④于新生儿出院后通过电话随访方式了解、掌握新生儿的脐部愈合情况,及时为新生儿家属答疑解惑,以促进新生儿脐部愈合。
1.3 观察指标与判断标准
统计两组新生儿的脐带残端脱落时间。
统计两组新生儿脐部潮红、脐炎的发生例数。
利用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对两组新生儿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和不满意四个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20.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以X2检验。以P<0.05为有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对比
如下表1所示:观察组新生儿的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较对照组患儿更短,组间数据差异呈P<0.05,有统计学意义。
2.3 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非常满意23例,满意47例,一般40例,不满意20例,护理满意度84.62%(110/130);观察组:非常满意39例,满意58例,一般27例,不满意6例,护理满意度95.38%(124/130);两组数据对比,结果呈X2=5.556,P=0.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通常情况下,新生儿在断脐之后,其残端会在5-7d之内脱落,少数新生儿的脱落时间会超过7d,甚至长达15d,但是影响不大。但是在这一段时间内,一旦疏于护理,就会导致新生儿脐部残端在脱落过程中的分泌物会滋生出一系列的厌氧菌,进而导致新生儿脐部出现感染的现象。结合以往的临床研究数据显示,新生儿脐部感染尤为常见,其发病率高达22.0%,且八成左右的感染现象,是由护理不当所致[2]。因此,新生儿经断脐之后,必须要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最大限度减少新生儿脐部感染的现象。
以往,临床上均是采用常规的包扎法对新生儿的脐部残端进行护理,该护理方式虽然操作简单,但是对于促进脐部创口的愈合效果不甚理想,并且包扎之后,不会减少新生脐部的出血量,并且无法降低新生儿脐部的感染发生率,护理效果尚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有研究结果指出,对新生儿脐带残端行开放性护理更有利于提升其脐部创口的愈合效果、能令新生儿的脐部护理效果得到有效强化,这是因为将新生儿的脐带残端暴露于空气当中能使之脐带断端切口处渗出的血液快速凝固,加速脐带残端切除处结痂,阻断病原菌对脐带断端新生组织的侵袭,进而在降低新生儿所面临的脐带残端感染风险的同时促使其脐带残端更快脱落、愈合[3]。
本次研究将开放性护理方案应用于130例观察组新生儿后所获的结果也充分表明:对新生儿脐带残端实施开放性护理,其发生脐部潮红、脐炎的几率明显较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新生儿低,且相较于对照组新生儿,观察组新生儿的脐带残端脱落时间更短、护理满意度更高。综上所述,对新生儿脐部残端行开放性护理能显著加速其脐带残端脱落,规避脐部渗血、潮红、脐炎等情况的发生,对新生儿脐部残端的愈合具有十分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仉淑媛.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对新生儿脐部残端的影响[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8,35(04):422-423.
[2]刘玲伶.不同护理方法对新生儿脐部残端的影响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27):138-139.
[3]张秋,黄国双,黎明慧.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27):25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