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过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0/12/3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13期   作者:王瑜
[导读] 目的: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情况进行研究分析,

        王瑜
        黄陵人民医院,陕西,延安  727300

        摘要:目的: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情况进行研究分析,评价其构建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的40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目标,此期间没有实施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将其作为对照组,抽取2019年7月到2020年7月期间的40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目标,在此期间实施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将其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环境质量评分、护理安全评分、消毒隔离评分、沟通质量评分、护理文件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环境质量评分、护理安全评分、消毒隔离评分、沟通质量评分、护理文件评分分别为:(18.67±0.29)分,(19.43±0.64)分,(19.29±0.34)分,(18.56±0.24)分,(18.75±0.62)分,对照组护理人员的环境质量评分、护理安全评分、消毒隔离评分、沟通质量评分、护理文件评分分别为:(11.21±0.46)分,(12.67±1.89)分,(12.76±1.82)分,(12.42±1.43)分,(11.78±1.49)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对护理人员进行管理,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得到显著提升,护理整体质量明显改善,构建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效果
        手术室对于所有的医院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环,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内科以及外科来说,手术室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但是在利用手术室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手术室护士需要长时间保持高度紧张的状态,这就会导致护士出现极度的身心疲惫情况,出现疲劳综合征,就难免会产生一些无法预料的事故,患者的护理质量就会受到影响,所以,这时候就需要紧急处理突发事故,防止因为突发事故的发生,而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对手术室安全性进行管理,就需要采用针对性的管理模式,重视以及完善管理制度,对患者的安全隐患进行预测,从而制定出有效的管理方案,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安全性[1]。本次研究,作者抽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以及2019年7月到2020年7月的40例护理人员,分析手术室质量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展开对照研究,现将研究报道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的40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目标,此期间没有实施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将其作为对照组,抽取2019年7月到2020年7月期间的40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目标,在此期间实施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将其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性护理人员有2例,女性护理人员有38例,中专有8例,大专有21例,本科以上11例,年龄范围在20-4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46±0.68)岁,观察组中男性护理人员有1例,女性护理人员有39例,中专有9例,大专有19例,本科以上12例,年龄范围在21-4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68±0.73)岁,两组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手术室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包括以下几点:建立一个质量管理小组,组员由各科室成员组成。质量管理小组的职责有:书写必须规范、药物使用要严谨、仪器的管理要谨慎、感染的防控要到位、消毒的隔离要彻底等,将每个护理人员的责任进行明确分工。每天护理工作完毕之后,将自己的护理工作内容进行记录整理,互相查缺补漏,寻找问题所在,集思广益,共同想出解决办法,将其解决,在细节工作方面更要严格要求自己,防止出现各种不良情况。将各类规章制度进行建立以及完善,将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进行明确,调查分析手术室中所采取的规章制度,从而发现问题所在,最后解决问题。当有一个新的规章制度下达的时候,需要尽快将其落实,保证新制度能够及时起到重要的作用。

将手术室中的手术用品准备齐全,对手术的仪器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核实之后,汇总,同时,还需要保证手术室的温度、湿度条件良好,手术物品的摆放要合理,将特殊物品提前准备,手术室的内务要整齐,手术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手术室的规章制度进行手术,定期的对手术室的仪器以及设备进行检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环境质量评分、护理安全评分、消毒隔离评分、沟通质量评分、护理文件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笔者用来分析数据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 19.0,测量数据使用卡方值来表示,利用t值进行验算,计数数据使用X±s来表示,利用 X2对计数数据进行验算,当P<0.05时,则表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理人员的环境质量评分、护理安全评分、消毒隔离评分、沟通质量评分、护理文件评分分别为:(18.67±0.29)分,(19.43±0.64)分,(19.29±0.34)分,(18.56±0.24)分,(18.75±0.62)分,对照组护理人员的环境质量评分、护理安全评分、消毒隔离评分、沟通质量评分、护理文件评分分别为:(11.21±0.46)分,(12.67±1.89)分,(12.76±1.82)分,(12.42±1.43)分,(11.78±1.49)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手术室治疗是一种普遍的治疗手段,在进行手术室治疗的过程中,因为比较容易发生手术室感染情况,就需要在此过程中利用针对性手术室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感染情况进行预防,所以,有效的管理模式对于手术室护理的安全性的提高以及稳固的意义就显得十分重大,患者在手术室开展手术治疗,管理质量的好坏能够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管理过程中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不但能够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经济负担、精神压力,严重时更会使患者发生残疾,甚至是死亡,并且还能够使个人、科室乃至整个医院蒙受严重的损失[2]。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包括以下几点[3]:1、手术室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比如:术前吸收杀菌做得不够彻底、操作规范性不强,从而导致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时发生感染;2、手术室卫生条件不达标,手术室的器械的摆放不合理,手术流程不归房,手术中手术器械的各种杂音,会使患者的不安心理逐渐增强,使患者的依从性大大减弱,对治疗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3、护理人员对自己的工作职责不明确,大多重要岗位出现缺失,护理工作比较混乱;4、护理人员的经验不足,缺乏工作热情度,因为护理工作的单调性,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度会大大削弱,甚至变得消极,每日敷衍,引发医疗事故,所以,应该采取措施改善以上情况,对所有参加手术室知了的护理人员进行安全健康教育,使整体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进行提升,据统计,以往出现的医疗事故,一般是因为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较差,安全防范措施没有做到位,从而引发医疗事故,所有通过有效的质量控制模式,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护理人员的环境质量评分、护理安全评分、消毒隔离评分、沟通质量评分、护理文件评分分别为:(18.67±0.29)分,(19.43±0.64)分,(19.29±0.34)分,(18.56±0.24)分,(18.75±0.62)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干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提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丽颖. 手术室护理过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探讨[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 000(019):P.178-178.
[2]陈沅, 钱蒨健, 钱黎明,等. 手术室压力性损伤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 26(01):45-49.
[3]蔡振花, 彭瑞芹, 周家琳,等. 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构建[J]. 饮食保健, 2019, 006(012):2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