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3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13期   作者:玉妍
[导读]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
        玉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北京100029
        【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取我院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介入治疗患者展开调查,患者于2017年3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信封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常规干预用于对照组,优质护理用于观察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HR是(66.76±4.06)次/min,QTc是(481.35±30.26)ms,QTd是(30.42±4.75)ms数据较之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为4.44%(2例),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介入治疗中采取优质护理可促进心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关键词】优质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心功能;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一般与冠脉阻塞相关,以心肌急性缺血缺氧为主要病理表现,本病起病急,发展快,病情严重,合并症较多,治疗难度大[1]。本病在发病24h内极易合并心律失常,甚至是心力衰竭。疾病的突发性、严重性给患者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伤害较大,提升了临床护理难度[2]。优质护理围绕患者展开了系统化的护理干预,临床使用广泛,故本文对优质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展开了讨论,并对2017年3月~2020年6月期间我院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介入治疗患者展开了调查,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我院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介入治疗患者展开调查,患者于2017年3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运用信封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常规干预用于对照组,优质护理用于观察组,每组45例患者。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分布:58~84岁,平均年龄(71.2±2.6)岁;观察组中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分布:59~83岁,平均年龄(71.5±2.9)岁。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性对比P>0.05,可以对比。
1.2方法
        常规干预用于对照组,在围术期,注意加强患者体征护理,定期测量体温、心率、呼吸等,维护静脉通路,遵医嘱指导患者用药,在患者恢复体力之后组织其进行运动锻炼,讲解疾病以及术后康复相关知识,提升患者自我意识。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内容如下:
1.2.1建立优质护理小组
        组织科室临床经验不低于6年的护士组成优质护理小组,并就介入术后护理技巧、心内科专业知识、护患沟通技巧等专业技术进行培训学习,提升小组人员的业务素养。由护理小组通过查阅资料、集体讨论等方式整理护理问题,提出护理方案。
1.2.2心理干预
        患者家属以及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缺乏会加重其情绪负担,在围术期,要注意普及相关的疾病知识,并讲解成功的治疗案例,在病房、走廊等地方悬挂相关的宣传画报,自制健康手册发放给患者阅读学习。站在平等角度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患者产生共情体验,理解患者的情绪宣泄,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平时需多帮助患者,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例如大小便、饮水、用餐等。
1.2.3健康干预
        帮助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包括作息、饮食、运动等,首先,要指导患者戒烟戒酒,讲解相关的生活禁忌;其次,患者每日睡眠时间不低于8h,睡前,可使用热水泡脚,禁止饮用咖啡和浓茶;运动方面,无法下床活动时,进行床上的被动活动或是四肢屈曲活动、体位转换活动等,恢复体力后,进行床旁活动、散步、太极等活动;饮食方面,减少胆固醇、脂肪、盐、糖摄入量,每日热量摄入在 2092 ~ 3348KJ之间,口服补液量不超过1000ml/d,少食多餐,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
1.2.4康复活动
        术后一周内循序渐进的展开被动活动、主动活动和负重活动。术后第一天绝对卧床,对大肌群和关节进行被动活动;术后第2~3d进行肢体的主动活动;术后5~6d进行散步活动,7d及之后可进行低强度的负重活动。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后心功能,包括HR(心率)、QTc9校正后 QT 间期)和QTd(QT 间期离散度)。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统计学工具为SPSS23.0,以百分数、(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计量资料,检验值为X2和t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心功能分析
        观察组干预后HR是(66.76±4.06)次/min,QTc是(481.35±30.26)ms,QTd是(30.42±4.75)ms,数据较之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危重症疾病,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并发症,常发生在临床症状恶化的早期。有的心肌梗死患者可出现室早、室速、室颤等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其病因体现为:冠脉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可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心肌代谢异常等,疾病进展较快,死亡较高[3]。近几年,国家人口老龄化加重,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疾病会引起持续性胸痛、心律失常,部分患者伴有胃肠症状,合并症较多,其中心力衰竭的发病率达到了80%以上。
        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纠正患者认知和情绪,让患者情绪平稳,依从治疗和护理工作,帮助患者建立康复信心。优质护理模式围绕病情展开护理,以患者为中心,能够在精神层面、生理层面进行积极的干预,调整患者的生活和饮食方式,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运动锻炼,有效促进术后康复[4-5]。本次,观察组在干预后,心功能恢复较好,且术后并发症较少,数据结果有力佐证了优质护理措施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介入治疗中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对患者心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并能够改善预后,降低并发症,有效性较高,建议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春萍.优质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3):56-58.
[2]侯红艳.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早期采用康复护理干预的疗效及预后[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0,33(01):157-158.
[3]薛玲玲.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11):1+4.
[4]薛银华,刘银霞,尹碧.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7,1(05):135.
[5]饶情情,余小珊.实施全程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干预效果[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20,10(03):69-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