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0/12/3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13期   作者:朱渝洁 胡明伟
[导读] 目的:探索脑梗死患者接受循证护理的效果。
        朱渝洁  胡明伟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重庆  400000
        摘 要:目的:探索脑梗死患者接受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主体是75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两组,观察组是39例,对照组是36例,经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后,对比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与后遗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脑梗死患者行循证护理可缩短治疗周期,预后佳。
        关键词:脑梗死;循证护理;应用
        脑梗死是高血压的并发症之一,其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及时发现脑梗死疾病,能够为患者赢得好的治疗机会,改善其身体质量。在临床中,脑梗死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血液的输送过程出现供应性的障碍,导致患者脑部出现缺氧、缺血的情况,如果不给予患者及时的治疗,则容易导致脑组织出现软化或者是缺血性坏死,最终导致患者出现全身性的神经性疾病反应。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都市生活压力大,脑梗死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对应的护理人员要更具患者的病情以及生活情况,循证其病理,并制定有效的语言、体能、心理健康恢复计划,促进患者恢复健康。所以,在临床治疗中,应该采用高效的护理措施为患者进行护理,从而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的生存治疗,提高护理方案实施的效果。通过循证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护理,可以充分体现出患者的主体地位,落实与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患者的病情,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在循证护理中,需要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为患者讲述治疗期间的相关注意事项,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工作的力度,叮嘱患者按照医嘱定时、定量服用药物,让患者铭记正确用药的重要意义。而在患者手术治疗后,护理人员将患者的舒适度作为主要的护理内容,以此降低病痛为患者带来的痛苦感,改善患者负性情绪的同时,也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对护理的满意度。同时,护理人员也要积极倾听患者的诉求,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了解患者的内心感受,如果患者一旦出现负面心理情绪,应及时与患者沟通,改善其心理状态,帮助其缓解心理压力,使患者面对疾病与治疗可以更加积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主体是2016年12月-2020年1月间来院治疗的75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2组,观察组是39例,男21例,女18例;。对照组是36例,男22例,女14例。比较并无差异(P>0.05),允许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即心电监护、CT检查、溶栓护理等。观察组行循证护理:
1.2.1成立小组
        组员为护士长1名,护师1名,护士2名。学习循证护理的含义、步骤与执行方法,使组员全面了解护理作用。
1.2.2提出问题
        以脑梗死病因、疗法、患者年龄、心理状态、疾病程度和神经功能等为基础,进行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如护理重点、预后和功能训练等。
1.2.3循证支持
        以循证问题为依据,进行数据检索,筛查资料,找出论证,结合临床经验,制定护理方案。
1.2.4护理措施
        成立循证护理小组,要求三年以上的护士长担任小组长,护士需要经过专业的科室培训以及考核,合格后录用。结合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年龄与文化水平进行健康教育,讲解脑梗死的病因、预后与护理要点,使患者正确认知疾病,积极配合护理。分析患者病情,根据患者的病情表现,为其展开专业的循证护理会议,确定患者护理要点和工作重点评估患者的情绪变化,确定诱因,进行一对一疏导。针对患者的病情以及心理状态,对其进行有效的健康指导以及心理干预,举办语言、运动功能的座谈会,引导患者参与脑梗死疾病护理活动中,减少焦虑抑郁情绪,提升护理质量。引导其提出内心诉求,借助音乐或放松疗法改善情绪。指导患者接受康复训练,先屈曲关节,外旋关节,按摩四肢肌肉,而后摇头、叩击牙齿、鼓腮和伸舌头等,恢复面部神经功能。身体基本恢复后,练习自主大小便和穿衣等自理行为。
1.3观察指标
        记录住院时间;观察失语、肢体功能障碍、构音障碍等后遗症;经Fugl-Meyer评分(简称FMA)测评运动功能,上肢66分、下肢34分,共100分,运功功能与分数呈正比。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经由SPSS21.0软件完成,计量数据表达是[x±s],经t值对比与检验,计数数据表达是[%],经χ2值对比与检验,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值不足0.05。
2结果
2.1对比住院时间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22.84±0.67)d,对照组为(30.24±0.79)d(t=43.859,P=0.000)。
2.2对比并发症率
        观察组的并发症率为5.13%,对照组为22.22%(P<0.05)。

2.2对比运动功能
        观察组上肢功能评分为(54.26±1.22)分,对照组为(50.03±1.14)分(t=15.480,P=0.000);观察组的下肢功能评分为(30.45±1.47)分,对照组为(26.75±1.54)分(t=10.644,P=0.000)。
3讨论
        脑梗死主要是因为缺血所引起,导致患者出现缺血性卒中,在这种情况下,很有可能使患者的脑组织因血栓堵塞等原因出现血氧供应受限的情况,通常表现为局部组织坏死。一般情况下,脑梗死常发于中老年人群中,而且病因非常复杂,比如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血压异常、高脂血症、心脏疾病以及精神压力等,均有可能会引发患者出现脑梗死。脑梗死是神经系统频发疾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预后不佳。有学者提出,改善脑部血运能够获得较佳预后,减少神经或运动功能损伤。脑梗死不仅有非常高的致残率,而且死亡率也非常高,经相关研究表明,在所有脑卒中患者中,高达70%的脑梗死患者,这也就进一步说明了脑梗死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同时,因为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各有不同,而且脑梗死程度也有所差异,患者表现的临床症状也有所不同,常见的临床症状有肢体瘫痪、短暂性脑部缺血以及反复眩晕等,大多数脑梗死患者会失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果无法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地护理,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循证护理是高效护理法,其护理理念是科学、细致与严谨,通过护理经验总结和文献查阅分析循证问题,制定护理方案,能够优化护理效果。循证护理措施目的是调节患者情绪、进行康复训练。通过以上护理后,患者的疾病了解度有所提升,日常活动能力得到改善,能够尽快康复。但该项护理必须尊重患者意愿,在护理计划讨论后,应征询患者意见,适度调整或是加入护理内容,及时与其沟通,获得信任。对于独自生活或年龄偏大者,需加强人文关怀,这有利于护理实施。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后遗症率与运功功能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循证护理能够缩短治疗周期,减少后遗症,且能改善运动功能,具有推广性。
参考文献:
[1]孙叶飞,詹娇阳.循证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7,46(04):377-379.
[2]史文莉,张丽,吴星.循证护理在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7,40(02):259-261.
[3]张志彬.探讨循证护理在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5):254-255.
[4]吴淑苗.循证护理模式在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04):18-20+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