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彦芝 胡姗 原丹丹
西安市中心医院(陕西 西安)710003
摘要: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对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方法以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共100例,,其中50例为参照组,50例为研究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是96.00%,参照组是84.00%,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配合采用预见性护理,可促使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减少,得到患者的满意评价。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脑梗死;下肢静脉血栓;护理满意度;
前言
脑梗死为突发脑部疾病,属于急症,死亡率较高,因局部脑组织供血存在障碍,脑组织坏死,神经功能缺失,继而诱发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发展迅猛,脑梗死患者救治成功率明显增加,但这也使得功能障碍患者不断增多,部分患者肢体活动受限,极易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对生活产生影响,降低生活质量[1]。有研究指出,脑梗死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促进恢复。本文选取100例患者开展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共100例,开始时间是2019年6月,结束时间是2020年6月,其中50例为参照组,50例为研究组。在参照组患者中,23例男性,27例女性;年龄是45-73岁(54.79±4.65)。研究组,24例男性,26例女性;年龄是47-74岁(54.86±4.43)。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对比,结果可见P>0.05。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口头讲述疾病知识,指导患者的饮食、睡眠等。
给予研究组预见性护理: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鼓励患者,支持患者,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加强健康知识教育,使用视频、PPT方式讲述疾病知识,讲述下肢深静脉血有关知识,包括发生机制、预防方法等,介绍术后早期进食、饮水、活动等。充分评估患者的下肢皮肤完整性、合并疾病、全身情况等,准备弹力袜。测量D2-二聚体等指标,评估凝血功能,若患者凝血功能出现异常,应当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护理人员需及时了解患者疼痛情况,并通过转移注意力方式、心理疏导方式,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做好患者的饮食指导,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清淡食物为主,禁烟忌酒,确保排便通畅,同时需要预防其他疾病。在术后需去枕平卧6小时,在卧床过程中,指导患者更换体位,在术后6小时以后,保持半卧位体位,由小幅度过度到大幅度,缓解下肢静脉压力。在术后12小时,指导患者开展膝关节的主动运动、被动运动与踝泵运动,按摩患者足部与全身,辅助患者行翻身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对病变组织肌肉进行刺激,指导患者弯曲与旋转关节,促进灵敏度提高,指导患者站立与行走等训练。弹力袜应当持续使用,使用压力抗栓泵,持续至下地活动,密切关注患者的临床症状,把偶偶足背部肤色等;患者在下地活动过程中,需穿弹力袜,夜间无需弹力袜。
1.3 观察指标
详细统计两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随后,使用护理满意度量表对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评估,共0-50分,其中0-35分为不满意,36-45分为比较满意,46-50分为十分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分析本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表示,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比较
参照组50例患者共发生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2.00%);研究组50例患者共发生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00%),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是96.00%,参照组是84.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所示。
3 讨论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为脑梗死患者常见并发症,影响因素包括血液高凝、血管壁损伤、血流速度减慢、长期卧床等,血流速度下降,血管壁中聚集血液细胞,进而形成血栓[2];另外,脑梗死患者由于长期卧床的原因,血管高凝,且手术中产生的损伤使得血小板凝聚能力增强,纤维蛋白酶溶解出现降低,呈现血液的高凝状态,最终诱发血栓[3]。预见性护理为新型护理模式,以预防大于治疗理念为依据,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方案,具有全面性、综合性等优点,使整个护理过程更加规范,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4]。针对脑梗死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加强健康教育、心理指导,确保患者熟练掌握下肢深静脉血栓有关知识,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面对治疗,同时,在早期制定护理方案,采用弹力袜、膝关节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饮食指导、辅助翻身等,有效增强免疫力,促进康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5]。本次研究中,对50例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即认知、心理、生活与患肢等多方面护理,结果显示,研究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是96.00%,参照组是84.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总之,在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配合采用预见性护理,可促使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减少,得到患者的满意评价,护理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王莹,喻姣花,张艳, 等.预见性护理措施对预防脑梗死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46):233-234.
[2]郭丽娟.预见性护理措施对预防脑梗死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J].临床研究,2020,28(9):169-170.
[3]仲子轩.探究预见性护理措施对预防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J].系统医学,2019,4(20):178-180.
[4]张晓丽.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9,36(5):591-592.
[5]邓泽艳.预见性护理措施对预防脑梗死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2):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