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卫华
北京光谷科技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101149
摘要:
所谓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指的是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所进行的一些围绕技术工作而开展的管理行为,在一定标准的要求和原则下,来优化和提高施工技术与施工项目质量,围绕项目施工的目标合理开展施工计划,减少施工工期的拖延情况,节约工程造价成本,给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质量提供有力保证。在先进的技术方法与管理模式的支撑下,可促进其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水平,为现场施工安全提供保证,更有利于实现工程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可以说,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能够确保建筑工程按照客观规律开展,在提高施工技术水平的同时,还能进一步提高员工的现场施工技术,对现场容易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行合理规避和预防,并且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和措施,推动施工各个环节的科学化,消除问题和隐患,保证建筑工程施工各项工序的顺利开展,从而提升整体的经济效益,巩固建筑企业在行业领域的市场竞争力。
本文从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及原则入手,就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旨在推动建筑工程施工朝着现代化进程发展,为同行提供经验借鉴和理论指导。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施工技术;质量安全
前言
目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建筑行业中占有主导地位,施工单位要对施工技术给予高度重视,对其进行合理应用,这样不仅能够使施工更为规范,还能使企业经营水平得到提升。一些建筑企业过于重视利益,没有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管理,使得施工现场存在各种问题,给工程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在此情形下,要改变传统思想观念,加大管理力度,从而提高管理水平。
1.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主要内容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四个方面:首先,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确保施工的整个过程与施工规律相符,保证各项工序顺利开展;其次,积极引进先进施工技术和设备,保证建筑施工工程能够始终与现代化技术手段结合,最大化地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再次,施工技术人员、设备以及材料等各项环节,要严格控制施工的成本和造价,提高施工生产率,发挥工程项目最大化的效益;最后,施工现场应让各项环节技术发挥最大的效应,提升整体的施工水平,对一些常见的工程技术性问题做好预见和判断,减少和降低安全质量隐患,保证施工质量。
2.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原则要求
2.1 建立标准、规范的施工工序
建筑施工现场施工管理最为基本的原则是建立标准、规范的施工工序,保证各个工序之间衔接有序,强化施工人员在建筑施工现场的主观服务意识,提高施工技术管理的效益和效率,规范和建立施工现场的各个工序和秩序。
2.2 保证施工技术的科学、合理
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这既与当前社会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相一致,还符合现代化建筑施工现场操作流程和方法的科学性,为施工现场提供安全保证,更好地优化施工资源的配置,让施工中人力、材料、设备以及技术都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2.3 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
合理地开展建筑工程现场施工,就一定要摆脱过去传统观念的束缚,不能一味地只是注重施工的进度和效率,还要能够与当前先进管理技术相结合,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降低工程造价成本,避免出现浪费等不良现象,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3.常见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其质量与工序的正常开展,对于施工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施工单位要积极做好施工的各项环节。其中,钢筋施工、梁板柱施工、混凝土施工以及土石方施工等都是常见的施工技术方向。
3.1 钢筋的施工技术
建筑结构的优劣,取决于钢筋的选择与施工要求。施工单位在钢筋选材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把关,保证进入建筑施工现场的施工钢筋材料质量。由专人进行检查,检验钢筋是否符合生产规格,进行力学鉴定,禁止使用不合乎规范的钢筋材料。钢筋施工技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钢筋加工工艺、钢筋选材、钢筋作业,在钢筋选材的过程中不能选择再生钢材,这是由于再生钢材达不到建筑要求的抗压强度。钢筋的加工工艺较为复杂,一旦使用不合格的钢筋材料则会产生钢筋的浪费,对施工的进度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常见的钢筋施工技术问题主要表现在混凝土构件的搭接布设方面,一旦出现钢筋搭接的错位,则会对混凝土构件的强度产生直接影响。
3.2 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建筑物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是否安全,与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息息相关。
当前的建筑工程使用的多是商品混凝土,这类混凝土经过一定的距离在到达施工现场后,有可能受搅拌导致水灰比出现变化,不能满足建筑施工混凝土设计的要求。其中,混凝土振捣方法不合理、构件振捣不密实,导致后期出现空洞、蜂窝等问题,这些都是混凝土施工技术中常见的问题。解决混凝土施工问题的主要措施是对其水灰比进行严格控制,正确掌握施工现场的搅拌作业时间,对添加成分也要严格控制。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振捣的过程中,要使振动器始终保持直立状态,实现快插慢拔,避免出现振动过程中的冒泡、下沉等问题,保证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和密实,此外,对于一些体积较大的混凝土构件,在浇筑过程中要留置施工预留缝,有效预防混凝土构件变形给混凝土施工造成的影响。
3.3 地基施工技术
地基是建筑工程的根本,其施工技术水平直接影响最终施工质量。因此,打好地基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首要任务。而我国常用的地基类型为软弱地基,处理不当极易造成滑动和沉降。所以,为了有效避免此类现象,在建筑工程地基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开展地基加固作业。具体可以根据地面实际情况,采用以下技术:利用真空预压施工技术,配合塑料排水板,沙井砂垫层等要素,有效加固地基;利用换填垫层技术,提高地基稳定性;强夯地基后,还可以运用施工注浆法,使混凝土和地基合二为一,提高粘连性,然后加固压实,加强地基的承受能力。
3.4 节能技术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但与此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在建筑行业中,建设工作往往需要大量的资源、材料,不可否认,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经常存在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因此,建筑企业应该增强节能技术的运用,将节能技术运用到施工工作的各个流程,使其贯穿建筑施工始末。为此,我们应该从设计环节抓起,在设计的过程中就选择高性能的产品和材料。而在施工过程中,更应该减少损耗,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只有这样,才能坚持可持续发展,使建筑行业越来越绿色,越来越环保,使建筑企业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
4.加强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相关策略
4.1 制定完善的施工预案
要想确保施工顺利进行,需要施工单位制定较为完善的施工方案,对施工内容进行明确规定,这样才能使施工人员掌握施工要点,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从而使施工更为高效。①管理人员要对工程进行综合考虑,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对施工工序进行合理安排,对工作时间进行详细规定,一方面能够及时发现质量问题,便于施工人员采取一定措施进行防范,另一方面能够便于管理人员对于施工现场的监管,确保施工人员操作的规范,对安全隐患进行有效规避。②在施工之前,施工单位领导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培训,把施工管理控制在可控状态,这样不仅能够避免出现材料浪费问题,还能提高工程效益[3]。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工程变更,因此,管理人员要对这一问题进行充分考虑,对各个方面内容进行有效确定,这样才能避免出现增加工程造价现象,给工程带来较大损失。所以,管理人员要对施工预案给予高度重视,对工程造价进行科学控制,这样才能使工程达到预期标准,满足用户实际需求。
4.2 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
一般情况下,监理人员都是有着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其对工程进行全过程监理,这样不仅能够及时发现工程存在的异常情况,还能为工程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这对于接下来的施工是非常有利的。无论在设计还是施工阶段,监理人员都要加大管理力度,对施工现场进行科学管理,根据自身专业技能以及实践经验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指出,对于施工人员操作不规范现象要进行引导,使施工人员认识到自身不足之处,这样才能对其进行有效改正,确保施工质量。并且监理单位也要做好自身职责,对施工、建设单位间的关系进行有效协调,这样不仅能够确保施工顺利开展,还能缩短工期,使工程提前完成。
4.3 优化施工技术水平
在对施工技术进行管理时,管理人员要树立全过程管理理念,对建筑工程各个阶段进行有效监督,在设计阶段,对设计图纸进行反复检查,并让专家进行评估,确保设计图纸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在施工阶段,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督、管理,确保施工人员所使用的技术、设备与工程相一致,从而使施工技术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政府部门要对建筑工程进行监管,颁发相关政策,对施工单位进行有效约束,一方面能够确保施工人员操作更为规范,另一方面能够对工程进行严格管理,避免出现烂尾工程。此外,施工单位要对施工技术以及设备进行资金投入,不断引进新技术,这样不仅能够确保施工顺利进行,还能使施工效率得到提升。施工单位领导要认识到施工技术对于建筑工程的重要性,引进新技术既能使施工更为高效,降低施工成本,还能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使其满足用户相关需求,因此,施工单位要对施工技术进行不断优化,以此达到施工标准。
结束语:
总而言之,作为建筑施工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一定要加强技术管理能力,给施工项目足够的质量保证,加强对技术的重视和研究。同时从多个方面做好现场施工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促进建筑行业的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黄 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要点分析[J].居舍,2019(11):130.
[2]邬文广.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措施探析[J].居舍,2019(09):147.
[3]刘庆峰,郭坤鑫.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02):250-251.
[4]冯连军.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居舍,2019(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