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3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24期   作者:宋建文
[导读] 装配式建筑大规模推广发展的趋势已经形成,装配式建筑新的发展机遇期已经到来。但是,目前大多数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仍然采用传统的设计施工分段式项目管理模式,

        宋建文
        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住建局  464000
        摘要
        装配式建筑大规模推广发展的趋势已经形成,装配式建筑新的发展机遇期已经到来。但是,目前大多数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仍然采用传统的设计施工分段式项目管理模式,这与装配式建筑一体化生产、全过程管理的特点不相符合,使得设计、构件生产、制造、施工等环节的管理模式不相适应,现场施工与装配式建筑其他阶段不能衔接在一起,协同管理难度大,不利于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和发展以及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EPC模式是指根据合同要求,由业主委托总承包商负责项目的设计、采购和施工。因此,本文就EPC模式下如何更好地开展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EPC;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一、引言
        装配式建筑在国外率先出现,建筑构件在施工现场拼装,具有施工速度快、施工成本低、环境污染小的特点,这已成为建筑业转型发展的方向。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EPC模式具有合同关系简洁、项目范围明确、便于全过程质量控制等优点。EPC模式可以促进装配式项目的高度组织化施工,进一步推动建筑业的现代化。
二、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存在问题
        (一)项目系统管理问题
        在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过程中,装配式构件的设计与生产、材料采购、现场施工等各个阶段、各专业和参与人员都深度融合。但是,目前的项目管理模式没有针对性。大部分业主处于中心位置,与各方签订合同,并负责协调和沟通。容易造成各环节、各阶段的脱节,无法实现一体化发展和一体化管理,使各产业链的衔接不紧密、不完善,进而影响到整个项目。
        (二)信息管理问题
        与现浇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增加了装配式构件的设计和生产阶段,对装配式构件的可施工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施工方参与构件的设计和生产。施工过程中如有问题,应及时反馈给设计单位,并与设计单位进行密切的信息交流。因此,提出装配式构件初步设计时考虑到装配式构件的现场安装施工应与信息互联更加密切相关,信息化管理水平是关系到工程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然而,我国装配式建筑领域信息化应用范围较小,信息化管理程度较低。这些问题也阻碍了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和整个工程的管理。
        (三)设计管理问题
        在现浇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建筑学、结构学、机电学等学科相对独立。设计问题的管理集中在后期。在装配式建筑中,由于标准化程度低、设计难度大、对装配式构件设计功能多样性要求高、缺乏相关经验等原因,会出现大量装配式构件设计问题,如节点设计不当导致的节点连接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在设计前期没有得到解决,将影响到后期的施工进度、成本、质量等方面。
三、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策略
        (一)设计阶段工程质量管理策略
        1.人事措施
        在设计阶段,技术水平、工作经验和人员的沟通协调对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的质量有重要影响。设计人员的高水平技术是工程质量的保证。在实践中,一方面要不断培养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要重用经验丰富的老技术骨干。指派有经验的员工动态监控设计进度。在设计开始前,应选择技术骨干对进度提出意见或建议。按计划,设计室技术骨干要定期检查监理工作的完成情况。如果进度落后或提前,应针对新员工提出改进措施。施工前,有经验的人员应主动审查设计文件,纠正错误,确保工程质量。
        2.技术措施
        利用BIM进行全面深化设计,解决建筑、结构、水、暖、电、通风、空调系统等各专业管道、设备的交叉碰撞,优化工程设计,减少施工阶段误差损失和返工的可能性,提高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根据BIM技术,可以为实际工程中所需的各种构件建立信息库。通过引入材料、人工、场地等概念,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了选材风险,有效缩短了工期。
        3.组织措施
        在设计阶段,人员培训和职责分工对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的质量有重要影响。

制定设计人员培训计划,深化对质量方针、标准的掌握,确保工程质量。
        (二)采购阶段工程质量管理策略
        1.人事措施
        建立有效的合同约束机制,保证物资供应商在合同框架内履行,并通过合同约束机制对合同履行中的违约行为进行处罚。为了建立互信合作伙伴关系,除了必要的约束机制外,建立合理科学的激励机制是促进各方增强诚信意识和履约意愿的关键。通过激励机制维护双方的信任与合作,通过约束机制保证良性合理竞争,约束与激励相结合,实现从人员角度优化装配式施工采购管理。
        2.技术措施
        BIM模型输出相应的设备信息,内部审核通过后提交设计、施工部门审核,减少人为计算偏差。现场检查合格后,利用BIM模型完成施工现场布置,合理布置设备堆放场地,降低二次运输成本;在后期运维阶段,利用BIM建立所有设备的信息,包括制造商、设备型号、操作手册等,为以后的使用带来极大的方便。
        3.组织措施
        首先,建立EPC模式的采购组织。采购经理在采购过程中进行管理决策,建立项目采购工作流程,确保采购组织合理有序。在采购过程中,对于整个项目进度计划,采购部可配合施工部确定设备、材料的采购时间,并按分类提出合理可行的进度计划。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现场变更和进度变更,采购部应配合施工部确定拟采购设备、材料和设备的进场时间,以减少对采购工作进度和质量的影响。
        (三)施工阶段工程质量管理策略
        1.人事措施
        项目施工管理团队接到项目任务后,可按合同要求进场,并按进度安排足够的各专业施工技术人员进场。首先,应选择具有丰富施工经验、大量稳定员工和优秀技术水平的施工队伍和管理团队,以及实力雄厚的分包商。施工人员工作量过大,对工程质量有很大隐患。因此,施工进度计划应结合工程工期,综合考虑场地环境、技术间歇、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合理安排施工人员投入。
        2.技术措施
        开工前,安排技术过硬、责任心强、善于沟通协调的管理人员进驻装配式构件生产厂家的工厂,重点做好图纸会审、原材料质量控制、施工过程控制等工作,隐蔽工程验收及成品维护。在保证装配式构件质量和数量的同时,积极与装配式构件供应商沟通,熟练准确地掌握装配式构件的安装工艺和程序,确保施工过程中工艺的正确性。
        3.组织措施
        在施工阶段,以政府质监部门为外部监督主体,业主、监理、EPC联合体为内部监督单位,设计主管部门为质量监督机构,以建设和采购为实施主体。引入BIM技术和“智能工地”建立质量信息共享平台,共同监督施工过程的标准化和安全性。在施工过程中,工艺复杂,体积大。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项目,不仅需要技术、人才、资金的支持,还需要各部门的分工协作和有效的沟通。
        4.材料措施
        可对物资保管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主要包括物资特性、防护措施等.装配式混凝土构件体积大、数量大,难以长期养护。严格按照现有的养护制度和养护日期进行保湿,如浸泡、喷涂或涂抹养护剂等。装配式构件表面经风吹、日晒、雨淋、化学腐蚀等会产生裂缝,需要后期养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保护,如遮光、加湿表面、覆盖严密。
结论
        本文阐述了装配式施工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EPC的装配式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对策。根据EPC设计、采购、施工三个阶段,从人员、技术、组织、物资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质量管理措施,包括人员激励、组织机构、BIM技术应用、监督和定期考核、过程归档等,以期对类似工程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庞业涛.装配式建筑推行EPC总承包管理模式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9(03)
        [2]李文明.浅析装配式建筑在工程管理中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中国设备工程.2019(05)
        [3]周依滨.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