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华安县实验小学 郑丽坚
摘要:语文是小学教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高质量的语文教学工作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重视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的发展。生命教育理念作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指导思想,教师必须结合生命教育理念的要求,构建高质量的小学语文课堂。基于此,本文简单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生命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构建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命教育;教学改革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对生命教育的重视
生命教育本身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在各个学科都有体现,将生命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必然要求,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带有较强的功利心理,为了追求学生成绩方面的提升,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错误地认为生命教育应当由学校组织、由班主任负责,与语文学科关联不大,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利用好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此外,小学阶段学生家长、学校都过分重视学生考试成绩和文化知识学习的情况,尤其是高年级学生,面临着一定的小升初压力,有效的课堂时间都用于文化知识学习,教师极少组织生命教育活动。
(二)生命教育方式单一、内容枯燥
当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已经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在教学活动中开始融入生命教育,但是由于教学观念落后,在生命教育时采用的方式也过于单一.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师通常以讲授式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偶尔想起生命教育的工作任务,于是便通过灌输式的授课形式向学生讲解生命教育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学习兴趣容易受到打击,缺乏互动的想学语文课堂难以取得生命教育效果,在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情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教育只能流于形式。
二、生命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构建的策略
(一)挖掘教材中的生命教育素材
教材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基础,教材不仅蕴含丰富的文化知识,同时也可以作为生命教育的重要素材,这就要求教师本身具有较强的生命教育意识,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生命教育素材.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以不同单元主题进行编排,多元化的教学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教师在备课环节,可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知识迁移,利用教材中的生命教育素材给学生带来思想冲击。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在满足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设计生命教育活动,在知识讲解的同时穿插生命教育相关的内容。
以“亲情和感恩”的生命教育主题为例,教师可以从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材中发掘相关的教育资源。《慈母情深》里母亲可以无私付出,满足作者看书的需求,作者可以忍痛割爱,用买书的钱买罐头孝敬母亲,母爱与感恩的情感跃然纸上。再比如《父爱之舟》里,为了送作者上学,父亲每次都要早起划很久船,小舟见证了作者的成长,也见证着父亲的爱与付出。利用教材资源,原本晦涩难懂的生命教育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生命教育效果也能得到提高。
(二)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生命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将生命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师可以借助小组讨论的形式,以生命教育相关内容为中心,要求学生在互动讨论中强化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培养学生生命意识.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当将班级学生以4~6人为单位划分小组,在尊重学生个人意愿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保持各个小组之间相对均衡。结合教材中生命教育的相关知识点,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围绕特定主题展开讨论与思考,要求学生在小组内部大胆表露观点,通过与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验证观点,获得深层次的生命教育体验。
举个例子,在学习统编版小学语文《鲁滨逊漂流记》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鲁滨逊荒岛漂流的故事组织关于生命价值的讨论,要求学生以“为什么鲁滨逊最终能够坚持活下去并离开荒岛?”为展开小组讨论。有学生提出“鲁滨逊自身具有较强的求生技能和动手能力”,有学生提出“是因为有野人星期五的陪伴”,在互动讨论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观点进行总结,升华到“珍爱生命,勇于面对困难”的生命教育主题。
(三)组织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对生命价值的理解
生命教育不仅停留在思想观念教育的层面,同时也要借助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强化对生命价值的理解。为此,教师应当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从课本知识延伸到课外生活,通过实践的方式帮助学生强化生命意识。每位学生成长环境不同,对生物价值的认知也存在差异,教师设计实践活动时必须考虑学生的真实情况,才能实现实践活动在生命教育方面的价值。
举个例子,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帮助学生感受革命先烈舍生取义的大无畏精神,以及为了革命事业牺牲自我的风险精神.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纪念馆、博物馆,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生命的价值。教师应当根据地区历史资源安排实践活动,比如赣南苏区、延安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北京、西安等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等等。
结语:
结合生命教育理念构建小学语文课堂,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也是贯彻生命教育的重要保障.作为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将生命教育融入语文课堂,在教材中挖掘生命教育相关素材,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生命意识,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强化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的生命教育,才能确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熊湘南,唐培芳,杨桂平,刘晖娥.语文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研究[A].《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八卷)[C]. 2018
[2]袁日昱.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A].教师教育论坛(第六辑)[C]. 2019
[3]马琼.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六)[C]. 2017
[4]谢文波.让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闪光[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十三卷)[C]. 2017
课题批注: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 让生命教育触动语文课堂教学脉搏的实践研究编号:FJJKXB20-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