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源潭镇第一初级中学 范金笋 511533
摘 要:核心素养,是课程改革的聚焦点,学校教育的着力点。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生物教师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维度出发,对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生物 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界最热门的话题,其已经成为国家层面推动课程改革的一股重要力量。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生物作为学生步入初中后新接触的一门学科,对学生而言既有吸引力又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在日常的生物课堂教学中,除了要提高生物科的教学质量外,更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一、用课本素材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经过实证后的想法或观点,是能够理解或解释相关事件和现象的品格和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借用课本素材,展现生动的生命现象,帮助学生在较好地理解生物学概念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
在学习“人的生殖和发育”时,我是这样处理的: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对这方面的知识很感兴趣,但又觉得这些知识是难以启齿的。所以我在讲授知识前,先给学生讲自己的故事“怀孕时的点点滴滴”。这样既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又可以消除学生的顾虑。然后提出问题“你从哪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接下来对人的生殖系统、受精、胚胎在母体内的发育等知识进行讲授,逐一解开生殖这一神秘面纱,让学生体会到生殖是非常普遍的一种生命现象,在理解概念的同时构建生命观念。在课堂结束前,我播放了韩红的《天亮了》这首歌给学生听,和学生讲这首歌背后的感人故事。这深深唤起了学生珍爱生命之情和感恩父母之情,使得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受到生命教育的同时,构建了生命观念。
在“预防传染病”这一节课,我在课外延伸这一部分是这样处理的:结合世界“艾滋病日”向学生介绍艾滋病的相关知识.通过现实的例子以多媒体的形式给学生呈现,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病人身心的痛苦、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懂得正常交往不会被传染,消除对艾滋病人的歧视。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意义,逐步正确的生命观念。
二、用科学论据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人的思维具有生成性和开放性,思维一旦格式化,就很难有所创新。正如美国教育学家克洛威尔所说,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不是责任感,而是发现新的思维方法.当前学生的思维方式突出表现在简单化和模式化,模式化的思维极大的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
如“呼吸作用”这节课,教师询问学生对于晨运的看法时,学生的回答几乎都是支持晨运,因为早晨的空气好,有益身心健康.在我们的生活中确实有很多人喜欢五六点就起来晨运,所以学生在脑中就形成了一个定性思维:早上的空气是最好的,最适合锻炼身体.我们可以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进行思维的辩证:植物在夜晚的时候主要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同时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早晨树林里的二氧化碳浓度相对高一些,一些灰尘也在空气中漂浮,空气质量不好,这时候进行运动不利于人体健康。通过思维碰撞,学生既掌握了新知识又培养了理性思维。
与此相似的生活案例还有:不少学生家长会在孩子的房间里放一些绿色植物,给学生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然而太多的植物在夜晚会消耗房间里的氧气,造成房间内氧气浓度过低,从而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列举学生熟悉的事例与科学论据相对应,引发学生思考,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三、用实验操作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很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在我们的书本里,有大量的科学探究实验,我们可以借助这些实验帮助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学知识,从而培养探究能力。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观察植物呼吸作用”这一探究实验,书本所选用的实验材料是植物的种子,学生就会产生疑问:“难道只有植物的种子可以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其他器官能进行呼吸作用吗?”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些疑问,我在课堂上还准备了植物的其他器官:根(胡萝卜)、茎(芹菜)、叶(蔬菜叶)、花(菊花)、果实(橘子),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实验结束后小组进行展示与分享,实验结果显示:植物的六大器官均可进行呼吸作用。这样设计实验,使得实验更加严谨、科学,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用生活案例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是指根据对生物学的认识,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问题的担当和能力。学生能够以造福人类的态度和价值观,主动向他人宣传健康生活、关爱生命等知识,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如在“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这一节课的课后延伸,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酒驾的危害”。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酒精能麻痹人的小脑,从而使身体失去平衡,酒驾不但危害自己还危害社会。新课结束后,要求学生回家和家人朋友一起分享这些知识,在关爱家人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们是农村学校,学校周围经常可以看到农民伯伯在稻田里焚烧稻秆。因此在“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这一节课,我组织学生开展“焚烧稻秆的发生率及危害”的调查活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调查,并向农民伯伯宣传焚烧稻秆的危害。学生在调查与思考中有了更大的收获,形成了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在将核心素养作为重要育人目标的今天,教师要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核心素养的特点,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通过实践获取知识,将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让教学同时具备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发展思维、培养责任感等多重功能,让学科的育人价值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12-49.
[2] 江巧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J].广西教育,201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