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中如何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发表时间:2020/1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上   作者:杨云
[导读] 我们知道,幼儿阅读对于幼儿来说,有很大的重要性,因为幼儿阅读不仅仅能够促进儿童的思维发育,还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贵州省六水盘市水城县都格镇垭口村幼儿园    杨云   553037

摘要:我们知道,幼儿阅读对于幼儿来说,有很大的重要性,因为幼儿阅读不仅仅能够促进儿童的思维发育,还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现如今幼儿阅读已经普遍存在各地区的幼儿园里,是幼儿园教育体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伴随着关于幼儿教育的一些实验研究的不断加深,幼儿阅读能力也将受到社会以及大多数家长们的重视。
关键词:幼儿园;阅读能力;培养
        引言:阅读是语言教育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更是幼儿知识学习和积累的基础,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幼儿阅读主要是以教师讲述的方式为主,其次是侧面引导阅读。在这种阅读教学模式下,幼儿阅读兴趣较低,且也很难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故当下必须打破常规性阅读方式,从听觉、视觉、触觉三个方面对幼儿进行阅读习惯培养,感受阅读的魅力。
        一、营造快乐的阅读环境,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在孩子们读书的时候,会很容易受到来源于外部的干扰,比如热闹、人多的环境,他们很可能会读不进去书,这个时候老师们应该给孩子整理出一个“图书区”,激发孩子们想要读书的欲望,并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养成注意力可以集中的好习惯。老师们还能组织一些活动,把这些活动放在图书区举办,这个图书区的功能也就可以看出来了,不仅能够让孩子们进行相互交流、沟通,还能让他们对不同种类的读物进行挑选,读书的过程像是进人到了另一个世界,他们会沉浸在那个自己所喜欢的世界,还可以在另外一个世界中遨游,探索新发现,想象一些在现实世界中没有的东西。在图书区或者其他可以读书的地方,老师们可以利用图画或者图案、符号,让孩子们看到了有想要去了解的想法,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手动能力和绘画技能。在这里老师们需要注意一点,就是提供给他们读物时,要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给他们介绍一些读物,可以给他们用朗读的方式,传达读物中内容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引导、鼓励他们独立思考、自由阅读,如果有想法,也一定要大胆地对老师说。还可以在幼儿园里设立图书角,让孩子们可以随时阅读。还可以提供一些适合他们年龄段的手绘本,培养审美意识。
        二、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首先,内容精炼为主,突出重点。在幼儿园阅读教学中,借助视频教学是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形式之一,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却存在内容宽泛问题。所以,在视频制作过程中,必须确保视频内容的针对性,一是遵守“因材施教”,二是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同时摒弃繁复的理论,这样才能做到内容精炼,突出阅读教学重点。
        其次,重构学习流程,内化细节。在幼儿阶段,幼儿对知识的学习主要经历两个阶段:信息传递和吸收内化。


对于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的幼儿来说,这两个阶段需要依靠同伴和教师的支持,才能对阅读知识进行吸收内化,但是在家自主阅读时,幼儿很难一个人完成对阅读知识的内化,长期下去会让幼儿丧失阅读的兴趣,且会使幼儿感受到阅读的挫败,从而丧失阅读的动机。所以必须对幼儿阅读的学习过程进行重构,一是为了全面了解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二是在开展阅读活动中,能够对幼儿进行有效的辅导。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同伴之问的沟通与交流,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幼儿知识吸收内化,实现对知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最后,角色转换明显,明确主角。无论是使用何种教学模式,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和家长担任着同样重要的角色。从幼儿园教学的角度看,教师是幼儿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首先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转变幼儿的角色,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否则“翻转课堂”教师模式无法有效进行下去,故只有让幼儿主动思考、主动操作,才能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三、利用绘本阅读进行小组干预
        小组形式在社会工作开展的成人服务中并不少见,但是融入了幼儿故事会元素,针对2-3岁幼儿的小组形式相对于以往干预来说还比较新颖。在充分考虑幼儿身心特点的背景下,以幼儿故事会的形式进行干预,通过观察学习,使干预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干预中的幼儿在前期项目中参与过一对一的入户家访服务,旨在提升幼儿的阅读兴趣,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参与项目的幼儿们具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对于没有阅读基础的幼儿来说,幼儿故事会是否能够有效提升其情绪社会性发展还有待验证。
        四、举办关于阅读的活动,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孩子们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常见的问题,比如,有一部分孩子读书的速度很快,有的只看那些颜色比较丰富的页面,这些情况都是很不好的阅读习惯,会造成一本书读下来了却不知道讲的什么内容,更说不出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和内容的意义。这些都是因为孩子们的年龄限制,造成他们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没有掌握好阅读方式。老师在解决这方面问题时,可以举办一些活动,先让他们知道如何阅读、怎样阅读,这个掌握了之后再读的时候就不会出现不好的阅读问题了。老师们应该强化他们对读书的概念,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是为了自己眼界、自己的知识面,长远来看也就是为了自己的未来。老师们可以让他们大致浏览二下书籍的目录和书籍中出现的每个角色,让他们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和了解,不至于在读的时候不知道故事的主题和脉络,也不知道具体在讲什么。我们也知道,只有对一件事物有充分的了解,才有可能产生兴趣。
        结语:幼儿时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因为孩子想象力特别丰富,模仿能力也比较强,在学新知识这一方面接受能力比较强,如果老师在孩子成长路上的这一个小小阶段,能够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阅读过程中教他们如何掌握阅读的技巧,无疑是给予孩子们的人生一个好的起点,同时也让他们懂得,读书是为自己而读,是为自己的人生之路铺路,在想去的那一个地方,有书籍的陪伴,沿途的风景会更加优美。
参考文献
[1]周庆.幼儿园阅读教学中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8):230.
[2]常丽华.幼儿园教学中如何促进和提高幼儿阅读能力[J].学周刊,2019(06):161-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