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市大冶镇第一初级中学 刘素娟 452473
摘要:教师发展是教育革新的动力之源。教师在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需要的同时,也应努力追寻幸福,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使教师和学生实现人生幸福,而教师幸福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出发点和归宿。目前学生教师普遍存在工作热情消退、方向迷失、动力不足和压力倍增等职业倦怠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教师发展;教师幸福感;专业自信
关注、研究、提升教师的幸福感,是教育改革的生动体现,也是新时期教师发展工作面临的、迫在眉睫要解决的新课题.培育教师的幸福感需从形成尊师重教社会风气、打造人文关怀的校园环境、开展利于身心健康的系列活动、培树成熟稳定的专业自信、铸就内心和谐的精神境界等五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探索.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是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保证。当前时代背景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亟待研究者从多角度、多学科、多视野的行动举措中找出话语共性,实现教师专业提升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和谐共生。
1.人性假设:教师幸福感研究的理论基础
从人性假设理论出发,也可以较好地研究解决教师职业倦怠、提升教师幸福感的难题。教师幸福感研究的主体是人,客体是人与他者、人与自我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客体的存在也是通过人的自我调节、自我管理、自我体验来发挥作用,因此,“人”不仅是教师幸福感理论和实践研究的起点,也是研究的归宿。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教师幸福感研究中关于人的问题的探讨离不开对其行为的剖析,外在行为体现的就是人内部的需要和动机。因而可以这样说,提升教师幸福感就必须对教师的需要进行研究,而需要正是人性的核心体现。总之,人性假设是教师幸福感研究无法回避的理论之基,如何认识人、把人看成什么、怎样对待人等就构成了教师幸福感研究的理论前提。
2教师幸福成长的实践选择
2.1基本物质需求:学生教师幸福感获得的前提条件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将物质需要作为人的最基本生存需要,当低层次的需要未得到满足之前,人们没有追求更高层次需要的欲望和动力。经济状况是学生教师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过低的工资待遇使其无法安心地工作和体验幸福。如何让学生教师体验到更高层次的幸福感?首先,确保基本工资待遇水平。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应该有针对性和精准性地贯彻国家的相关政策,保证学生教师待遇的落地落实。其次,深化教师编制和职称改革。目前,我国学生教师编制现状不容乐观。据研究,有编制的学生园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指数要显著高于无编制的幼儿园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指数。
学习型共同体是一种有着共同愿景的、共享工具和话语的共同体,身处其中的个体,默会地学习和借鉴着共同体成员所具有的“默会知识”.从这个意义来说,跨学科共同体是学习型共同体,成员们围绕共同愿景,寻找共同的话语体系,在双向或多向的沟通交流与亲密互动中拓展认知、增进情感、提升能力。通过改变教师群体的智能结构,让异质合作的教师因分享“共生”教育智慧而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共赢”。本研究中,我集结了语文学科成员,以及其他科目 的10位成员。每个跨学科共同体都由适当干预下的年龄异质、学科异质的教师成员构成.双重异质构成的跨学科共同体中教师们具有不同智能优势,为互相学习与扬长避短创设了空间。当前,重提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人文素养教育,把文科类聚合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作为一个模板,能够帮助学生找回人文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核心素养;帮助更多的教师找到实现自身专业价值的信心,并获得专业成长的高效能,使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路途上“一个都不少”;帮助高中在进行特色课程开发研究中实现内涵式发展,并升级为蕴涵教师个体与群体专业发展高效能的绿色生态场。
2.3自我实现需要:学生教师幸福感获得的内在追求
人的幸福是人的内在倾向性与外在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学生教师幸福感的获得不仅需要外在的物质和制度的支持,更需要实现教师自身精神和观念的重构。广大学生园一线教师不能只停留在对政府和国家的外在支持,尤其是物质的索取上,而应该更多地发挥其内在倾向性的作用。首先,应该具有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舍小顾大的价值追求。学生教育工作不是“小儿科”,不是简单、重复而乏味的机械劳动,而是充满挑战、新奇和艺术魅力的创作。每一位学生教师要了解和热爱自己的职业,同时要具有对教育活动的主体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另外,要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注重陶冶的教师,往往向往幸福心灵与自由的教育之路。一个没有较高精神追求的教师,一个缺乏起码道德水平的教育工作者都极有可能沉溺于感观生活,从而失去对真正幸福的感受力和创造力。在现有的条件下,教师要学会悦纳自我、欣赏自我,多发现学生的优点,减少对不足的抱怨,从而逐渐树立起强烈的职业自豪感和优越感。
结束语
综上,教师应始终以整体观念和全局意识统领专业发展,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与团队共同进步,悉心经营幸福的班级,由一名合格教师逐步向骨干教师、卓越教师和教育家型教师迈进。
参考文献:
[1]王燕.基于教师发展视角的新建本科院校教改项目培育路径[J].晋中学院学报,2020,37(04):88-92.
[2]何李来,杨文静.小学教师政策的变革与发展[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0,41(04):1-11.
[3]高燕.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J].决策探索(下),2020(08):37-38.
[4]齐亚静,王晓丽,伍新春.教师专业发展能动性及影响因素:基于工作特征的探讨[J/OL].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0(04):779-782+778[2020-08-21].http://doi-org-s.wvpn.ncu.edu.cn/10.16128/j.cnki.1005-3611.2020.04.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