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途径

发表时间:2020/1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上   作者:王聪慧
[导读] 在教育理论的革新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在当下的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显得越发重要。

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第二高级中学   王聪慧   452370

摘要:在教育理论的革新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在当下的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显得越发重要。与往常的一昧追求学生的成绩不同,当下的中学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因为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到科学的计算思维以及计算机实用技术,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新的方向。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计算思维;培养途径
        前言:在互联网时代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了人人都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并且高中阶段的学习在对学生的学习素养,知识的掌握,学习的方法以及对学生而言更为长远的发展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因此对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当下的研究方向应当是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在高中课堂中的教学效果。
        一、提供教学平台,丰富教学课程
        随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计算机也越来越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从最初的仅用于科学实验的超级计算机到现在的家用台式机以及笔记本的普及。计算机的用途也逐渐扩展开来。近年来,计算机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使用也越来越多且已经在课堂教学中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目前而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侧重点仍然是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的学习,属于直观层面的教学。但就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的黄金阶段,学生的思维更为地活跃,因此在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应该侧重于对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效果也会更加的显著。且对于学生在生活中可以更好的运用思维逻辑能力,也可以更好地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
        学生的计算思维的培养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就全国而言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效果都相对偏差,其最主要的原因则是信息技术课程不够被重视,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对于技术信息技术课程所体现出的态度都是较为随便,轻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倒是有足够的兴趣热情,但就学生来说当下的最大目标则是高考,因此虽然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有足够的热情但依然不会主动投入太多时间。想要改变这一现状便需要学校主动的提高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将计算思维作为高中教学阶段的重点,并在一定程度上合理的增加信息技术课程的课时时长。同时也需要家长改变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偏见,给予学生支持,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学习压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改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
        当下的中学信息技术教科书上对于计算思维的理论知识编写较少,更多的是实际操作的编写,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息技术课程地发展,教师普遍的将信息技术课程认为实际操作,和对书上知识的讲解。学会几个基本的软件,练习一些基本操作就算是完成了课程,再者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开展时间不长,教师对于计算机教学经验缺少门道,因此只能照着教科书上照本宣科。好的教学方法是对好的课堂效果的保证,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课堂参与度。



        反之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选择不当则会起到反作用,便无法满足学生对课堂的需求,因此对学生的计算思维的培养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是至关重要的。在现阶段的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科学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多的,但最为常用的教学方式是任务驱动法和游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游戏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对于课堂的乐趣。将这两种讲学方法相结合,可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改变传统的那一套教学理念,老师的身份应由灌输者转变为引导者。与学生以平等的身份进行交流讨论,鼓励他们运用计算思维来解决学习中,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三、甄选教学内容,因材施教
        计算思维概念的最先提出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周以真(Jeannette M. Wing)教授所提出来的。计算思维是涵盖了人类行为理解,系统设计以及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来解决问题的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计算思维是一种递归思维但其本质确实抽象和自动化的,虽说是抽象但计算思维中的抽象与数学、物理学科中的是不同的,且相比之下计算思维的抽象则显得丰富与复杂。想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所选取的教学材料则应贴近学生的生活日常。教师应理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及兴趣爱好,为了防止学生在课堂上感到枯燥,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融生活元素可以调动学生的乐趣。
        由于人之间的思维及兴趣爱好的不同,人与人之间都是有一定差异的,教师还应注意这些差异,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因材施教,尊重每位同学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在设计课程的时候,要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要注意区分教学内容,所设计的教学内容应该要围绕发展学生思维来设计。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还可以采取分组训练的方法,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加深学生们对课堂内容的印象。在设计一部分教学内容时,还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设计内容时的整个思考过程,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升了学生们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最后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既教会了学生们学习的方法,也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以及创新思维。
        四、结语
        计算思维的影响并不是仅仅局限于当下的,虽说对学生的现阶段的发展亦是举足轻重的,但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未来发展。虽然就目前的教学阶段计算思维的培养的重要性已被更多人看到,但就总的而言计算思维的培养仍处于探索,规划阶段。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克胜.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计算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10):29-32.
[2]杨简云.基于计算思维的项目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以多媒体技术应用视频作品项目教学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10):36-38+44.
[3]贾金元,武小龙.高中阶段面向计算思维的编程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03):106-107+112.
[4]郑爽,王维,汪颖.新课标背景下《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与计算思维培养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9,18(10):60-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