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泽“悦读”,让“共读”走的更远

发表时间:2020/1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上   作者:张海霞
[导读]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枫桥镇中心小学   张海霞 311800

摘要: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语文学习更是“三分课内,七分课外”,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光靠一本语文书是远远不够的,可见,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对当下孩子而言是迫在眉睫的。那么,如何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开展有效课外阅读是当下教师和家长共同热讨的话题,本文就从部编教材“和大人一起读”为基点来谈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
关键词:部编教材和大人一起读课外阅读策略
        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从2016年秋季把课外阅读正式纳入教材内容,这是部编教材增加的一个新栏目:“和大人一起读”,这是以在“大人”陪伴下进行无压力的阅读为核心理念,意在开启儿童“悦读”“爱读”之门,“大人”并不单指和“父母、亲人”,可以包括父母、长辈、邻居玩伴等等,让读走出“亲子阅读”的单一性,也消除了现代父母忙于工作而忽略孩子阅读,从而“三天打鱼,两天撒网”的普遍性,让阅读成为可行;“一起读”强调陪伴,鼓励家长和除教师以外的其他“大人”,参与到和孩子一起阅读的过程中来,感受彼此在阅读过程中碰撞出来的思维“火花”;“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将课外阅读正式纳入教材,将题材泛化的、无具体目的性的随意课外阅读固化为教材中的规定性栏目,对应了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这一栏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也有利于学习和巩固老师在课堂上所教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扎实,学得活泼,是启发智慧和锻炼才能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明确共读“大人”,实行全民阅读
        开展“和大人一起读”活动,我们首先要让孩子明确“大人”的概念,这里的“大人”可以是爸爸妈妈,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是邻居的大哥哥大姐姐,指一切有阅读能力并可以和孩子一起参与阅读的人。在阅读《拔萝卜》之前,我在课堂上适时地问学生:“孩子们,这是要求和大人一起阅读的文章,你们打算和谁读啊?”孩子们惊讶地看着我,很多孩子举手纷纷说爸爸妈妈呀!只有少数几个说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答案的局限性很大,很少会有人提到哥哥姐姐,邻居玩伴等,我趁机让孩子们自读《拔萝卜》,让孩子们说一说文中拔萝卜的都有谁啊?从而追问:“老爷爷可以找老奶奶、小姑娘,甚至小花狗、小花猫、小老鼠来帮忙,那我们的阅读除了和我们最亲近的人,还可以让哪些人来指导我们阅读呢?”“老师现在是在和谁一起阅读呢?”全班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们!”到这时,孩子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凡是可以指导我们一起阅读的人都是“大人”。然后课后就一直欣喜地告诉小伙伴今天要和谁谁谁一起阅读,可见孩子们对这项活动很感兴趣,很期待,我趁势要求将《同步拓展阅读》中的文章在家庭中开展“和大人一起读”活动。这样孩子们明确了共同阅读的角色,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和孩子一起阅读,做好师生共读,亲子阅读,切实落实好孩子的课外阅读活动,走好孩子阅读的第一步,推进全民阅读,建立和谐书香社会。
        二、倡导择优阅读,不忘阅读初心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也说:“阅读一切好书就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那么“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不仅帮助孩子选择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还促使孩子和身边有经验的“大人”对话。如《猴子捞月亮》《小松鼠找花生》《大卫,不可以》《可爱的鼠小弟》《爷爷一定有办法》等等课外阅读书目,充分认识课外阅读对于提升孩子语文素养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阅读习惯对于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价值,这本是一件有百益而无一害的事情,而有些家长却因观念的错误或者社会节奏的趋势,总觉得我们要读“有用”的书,崇尚“读书有用论”,在“一起读”的过程中,“大人”过度功利化阅读导致给孩子消极影响。


课外阅读对于语文水平的提高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语言文学材料可以实现六个"获得":
        1、获得间接经验作为写作材料
        2、获得作者的思想、道理形成观点可供思索和立意;
        3、获得作者的感情以陶冶情操;
        4、获得认识事物的方法,以便自己会观察、会思考;
        5、获得表达方法,布局谋篇、铺陈比兴有所借鉴;
        6、获得语汇有了语言积累。
        有了六个"获得",语文素养、能力怎么会不提高?说到底,我们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孩子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拓展课外阅读”,引导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自主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开发他们阅读的潜能,发展个性,不忘阅读初心,而不是因为这些无中生有的困惑和误区,过于追求儿童课外阅读的“效果”或“收获”,让“悦读”、“乐读”离孩子们渐行渐远。?
        三、牢记角色定位,有效“一起读”
        “和大人一起读”的理想活动过程,是读者、文本、作者的有效互动。孩子、“大人”、甚至教师都需要理清角色定位,拧成一股绳,让“一起读”见成效。?
        1.牢记主角意识。阅读的主角是孩子,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不受限制,相对灵活,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多样的方式唤醒、激励、鼓舞孩子自主参与到课外阅读中来,这样的阅读既保持了孩子对阅读的好奇心,也引导孩子课外阅读的主动探索欲,营造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大人”从“扶”到“放”的螺旋形过程,确立课外阅读过程中孩子的“主角”地位。?
        2、立稳“配角”地位。孩子的课外阅读,“大人”重在参与,切勿仗着自己的“多知多识”而想当然地影响孩子的阅读,甚至是喧宾夺主:有些出现“命令式”的阅读,总说“你听着,是怎样怎样……”以“大人”的阅读经验代替孩子的阅读感知;一部影片光有主角,没有配角会变成独角戏,而配角强势就会变得主次不分,在孩子的阅读中,“大人”也一样,既不能“缺位”,也不可将自己置于“主角”地位,应该做个“敏锐的引导者”,引导孩子在阅读中感受世间的美好,人间的大爱;做个“平等的参与者”,互通感知,平等对话;做个“合格的陪伴者”,和孩子彼此理解、信任,以陪伴、分享的“学习共同体”的姿态介入“一起读”的过程,与儿童同经历、共成长。
        四、搭式展示平台,多形式激趣
        有展示就有激励,有激励就有动力。“和大人一起读”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教师要“搭建展示平台”,努力当好“阅读推广人”,通过公开课、家长会、讲座、班队会等多种方式,以自身专业优势,讲解示范、培训引领,主动分享方法、技巧、经验,适时表扬表现棒的组合,鼓励有所欠缺的组合,并指出努力的方向,张贴“共读”风采,展示“共读”成效。采用家校通,微信等现代通讯提供课外阅读资源,并让共读的“大人”和孩子对阅读进行简单的反馈,及时地对“一起读”的进度和实效进行调控与监测,使课外阅读落实到实处。
        总之,“和大人一起读”是孩子课外阅读尝试起步的阶段,是唤醒孩子“阅读因子”的过程,是孩子由“要读”、“想读”、“悦读”、“爱读”的过程。只要我们坚持引导孩子“和大人一起读”,一定能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课外阅读路径。?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
2.张康桥.上好小学语文课.{H}.桂林:漓江出版社.2007.13
3.文旭.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思想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20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