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生活体验 培育实践精神

发表时间:2020/1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上   作者:刘胡佳
[导读] 道德与法制学科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的基础性科目,在学生道德法治素养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本学科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培养其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并强化其自律意识和法律意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重庆第二十三中学校  刘胡佳   

        道德与法制学科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的基础性科目,在学生道德法治素养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本学科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培养其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并强化其自律意识和法律意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意义重大。当下,时代在进步,道德与法治学科建设也在加快步伐,改变传统的以讲授式和板书式为主教学模式,从而注重学生生活体验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使其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进而实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注重学生生活体验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采用生活体验的教学模式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新课标教学理念及素质教育要求,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改变了以往灌输式、讲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其次,借助生活体验的教学模式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使课堂不再枯燥、乏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其学习兴趣的培养,为教学活动的顺利、高效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另外,运用生活体验的教学模式能够加强课本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懂得做人做事道理的同时,可以结合生活经历加深体验和感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强化道德法制观念,实现所学知识的内化,培育学生的实践精神及政治认同等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凭借学生生活体验的教学模式能够改善当前教学现状,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可以通过情感及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也满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代需求,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一种有效方式。这些都是学生生活体验的教学模式所体现出的重要性,所以我将其有效应用于教学中,以期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共筑生命家园”是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的第二框题。让学生认识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是本课的难点,特别是怎样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学生理解较为困难,在教学这一框题时,我结合央视《朝闻天下》播出的关于澄江当地铁厂沟满山李花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观赏的一则新闻引导学生贴近身边生活理解,注重学生生活体验,有效的突破了这一难点,培育了学生的实践精神及政治认同等核心素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回顾:
        本节课,我采用“打望家乡的春”、 “点赞家乡的美”、“回望家乡的伤”、“谋划家乡的变”、“助力家乡的梦”五个环节展开教学,在活动环节“谋划家乡的变”中,我设计了一个活动“我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设计意图是基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探讨开放式问题,让学生寻找依据,澄清认识。在小组展示中我引导学生得出只有走绿色发展道路,才能建设美丽中国。
       (一)贴近生活,构建有效的教学环境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基本特点和现状,认识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的影响,意识到只有转变发展模式,走绿色发展道路,才能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但是从个人层面来说,学生愿意改变并践行低碳生活的方式,却缺乏从企业、社会和国家等宏观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格局和高度。
        根据这样的学情,我提前布置了一个观察作业,让学生了解当地近年来的一些变化,并思考是谁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在教学环节“打望家乡的春”中,结合央视《朝闻天下》播出的铁厂沟漫山李花吸引众多游客流连驻足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身边的真实发生的改变,引发学生明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有效的创设了本课的教学情境。通过将教学情境与现实生活联系到一起,让学生在思考和分析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体验。


当然除了采用观看视频的形式构建教学情境之外,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对话方式、多媒体方式、提问方式等搭建情境,我们可根据实际教学需求选择最为合适的一种。
       (二)走进生活,开展有趣的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是有效开展教学的良好途径。在本课“点赞家乡的美”这一环节,我结合当地近几年乡村振兴发展起来的“十里温泉城”、“樱花橘乡”等项目,生活实际让学生获得了更深的感悟和认知,带动学生开展“点赞:家乡的美”的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活动过程中,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同时走进生活,更深刻地体会到人类与大自然休戚与共的关系,体会到金山银山就藏在咱们的绿水青山之中。课堂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体验式教学方式,在“点赞:家乡的美”的活动中,我从课外的家乡美景到课内的建设美丽中国要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把课堂内外有机的结合起来,从实践到理论逐步上升,让学生慢慢培养了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政治认同也得到了培育。
        (三)审思生活,进入角色悟精神
        知识来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若能够把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切身感受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可以真正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有实用价值的,那他们学习道德与法制学科的积极性就会大大得到提高。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站在主人翁的角度设身处地去思考家乡建设的问题,作为家乡的主人,要建设好美丽的家乡,是每位主人翁的责任,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最有效方法,又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联系实际生活中将其加以灵活运用。特别是第四个活动环节“我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通过亲身感受的方式,站在“当事人”角度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和以往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以此来培育学生的实践精神及政治认同核心素养,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四)培育精神,加强合作探究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合作学习能更好的凸显学生的这一主体地位。合作学习已在当今的各种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那就较成功的效果。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来说,合作学习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合作探究,在课堂上可以有效调动学生主动投身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诉求,并且在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小组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养也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于是在开展本课教学时,我积极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通过讨论、探究等方式,交流并分享自己的学习体验,利用小组合作的力量共同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活动环节,学生分别从企业、社会和国家等角度去思考问题,并让他们分小组展开讨论,最后得出结果在课堂上分享。如此一来,就可以强化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不自觉的完成本节课教学目标。“助力家乡的梦”则是对本课的知识点的再次落实,让学生真正明白怎样走绿色发展道路,才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本课教学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生活体验,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政治认同、理想精神、法制意识和公共参与等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的学科素养得到了有效培养。同时注重学生生活体验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可以把一些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深奥的理论要求分解到具体的案例中,用学生喜爱的,感兴趣的方式来承载教育教学中的重难点,更能有效改善传统教学中的许多弊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沈勤学.道德与法治课需注重体验式教学[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20):8-9.
2.李桂桃.“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研究[J].长江丛刊,2017,(23):289-289.
3.吴宇.情境 活动 生活——论体验式教学在初中政治中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方式.名师在线,2018,(20):39-40
附注:“本文系‘信息技术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深层次整合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8-10-552)的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