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0/1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上   作者:李婷玲
[导读] 混合运算是小学三年级数学的一类学习内容,其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乘除运算法,并解决带有小括号的乘加、乘减等一系列的综合运算,同时,还要基于应用题列式子。

广西钟山县钟山镇丹龙完小 李婷玲

摘要:混合运算是小学三年级数学的一类学习内容,其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乘除运算法,并解决带有小括号的乘加、乘减等一系列的综合运算,同时,还要基于应用题列式子。该章节的内容并没有那么简单,对学生基础知识以及能力的考验要求极高。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并掌握该门课程,本文以小括号乘除混合运算为例,提出教学的策略,以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括号乘除混合运算;数学;策略
        引言:小学阶段的数学主要以数字的计算和图形的认知为主,在进行数字的计算学习时,教师除了需要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之外,还应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混合运算这节课程,从最初的不带括号的混合运算逐步过渡到带括号的混合运算,再到结合问题列式子并计算,就可以发现知识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教师只有遵循学生以及课程的特征,才能够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一、课前三分钟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程
        在每一节课程开始之前,教师都需要先设置一个导入环节,让学生能够迅速的从课前的一些活动转移到新课程的学习中。在学习带括号的乘加、乘减等一些知识时,教师设置复习教案,将上一节课所学习的一些数字运算的内容融入该节课程的前三分钟,以此作为新课程的导入,测算学生课程学习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前先在黑板上列出几个算式。随机挑选几名同学,对该类算式进行分析,比如先计算什么,后计算什么,最后挑选学生口算得出答案。如7x3-2,50-6x4,40÷2+5。教师可以先挑选一名学生对该运算的顺序进行分析。如7x3-2,运算顺序应该是先算乘法,再算减法。40÷2+5运算顺序,应该是先算除法,后算加法。在分析之后,可以再挑选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对该类运算进行计算,最终得出答案。通过这类旧知识的复习,使得班级所有的学生都可以迅速的回到课堂中,继而开始新的课程,教学的效果会事半功倍。如果在测验的环节,发现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并不扎实,则需要教师重新梳理该课程的内容,以便更好的开始带括号的相关运算知识的学习[1]。
        二、编写应用题,让学生初步感受小括号的作用
        讲解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题目时,教师如果直接将运算的规则教给学生,往往并不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还会影响该门课程教学的质量。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编写应用题的方式,让学生自由去探索小括号所带来的真正意义,逐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道应用题:(1)一只钢笔7块钱,一本本子比钢笔便宜5块钱,请问本子多少钱?(2)小明想要买5本本子请问需要花多少钱?通过之前所学习的知识,学生知道需要先求出本子的价格则是7-5=2,一本本子的价格是2元钱,小明想要买5本本子,那么则是2x5=10元,这是分步骤列的一个计算试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的算式。如有的学生列出7-5x5,也有的学生通过预习得出(7-5)x5。教师接着引导学生分析7-5x5以及(7-5)x5的差别,让学生了解括号所代表的含义。在小组内部学生通过探讨发现,前者计算时会先计算乘法,结果是7-25,而后者是先算括号内的数字则是2x5,和最终的正确答案一致。通过这样的分析,让学生了解括号的含义和作用。
        三、问题引导式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问题式引导的方式,注重的是在问题的启发之下,让学生总结相应的规律。当学生们已经了解了带括号的作用以及含义之后,教师还需要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让学生发现在乘除混合运算中,一个数如果连续除以两个数,那么则等于这个数除以这两个除数的乘积。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题目,某公司一共买了文具2袋,一袋中包含5个本子,价格是20元,请问一个公文包的价格?学生能否采用多个方法进行计算呢?如一位学生先计算一个文具袋的价格,再计算一个本子的价格,20÷2÷5=2。也有的学生先计算2个箱子本子的数量,再计算单价,即20÷(2x5)=2。让学生比较这两个式子的区别和联系,并大胆的提出设想同时验证。通过利用新的式子进行验算,学生发现了这个规律。通过融入问题式引导的方式,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2]。
        四、融入拓展题:两个算式合并一个算式,巩固小括号知识的应用能力
        上文通过编写应用题的方式引出了分步骤进行计算试题,再根据试题的计算步骤,让学生分析带有括号的计算方式的作用。学生已经了解了在混合运算题中,无论是加减还是乘除,都需要先算括号内的知识,为了巩固学生对小括号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可以设置多个两个的算式,让学生自主进行合并,不断的巩固学生对于小括号运算能力的掌握。例如教师设置这样的算式40÷5=8,4x8=32,从这两个式子分析可以发现其是存在一定的关联的.40÷5的结果是4x8中的一个乘数,接着学生可以直接代入即4x8=4x(40÷5)=32,通过设置这样的题型,让学生能够灵活的应用括号进行计算,拓展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结语:总之,在讲解小括号乘除混合运算这一节课知识时,教师应基于学生学习的特点,合理地设置教学的方案.通过旧知识引入新知识的方式,将学生带入到课堂中。同时利用一些辅助的手段,让学生自由去探索,了解小括号的作用,提升学生的探索能力,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董景勋.基于前测,提高练习的有效性——以《混合运算》练习课为例[J].小学教学设计,2018(03):40.
[2]李平.混合运算的技巧[J].小学生学习指导,2018(03):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