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幼儿兴趣,生成班本课程

发表时间:2020/1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下   作者:顾海香
[导读] 班本课程是伴随本班幼儿兴趣,满足本班幼儿需求的系列活动。

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幼儿园        顾海香

【摘要】班本课程是伴随本班幼儿兴趣,满足本班幼儿需求的系列活动.本文阐述实施幼儿班本课程教育的一些实践做法,旨在更好地推动幼儿班本课程的发展。
【关键词】班本课程;兴趣;资源
        随着教育不断深入,近年出现了幼儿班本课程教育,即教师根据幼儿们感兴趣的话题、主题实施中的突发事件以及利用身边的资源等生成的贴近幼儿的真实生活和真实需要的整合式学习的一种新型课程。《指南》和《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因此,幼儿园的班本课程是动态的伴随幼儿兴趣的生活和经验游戏化课程。
        一、伴随孩子兴趣,选择课程内容。
        我们要以儿童为本,从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实施班本课程,班本课程要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充分利用幼儿所熟悉的大自然环境,尤其是幼儿周围环境和身边的事物,激发幼儿兴趣,活动始终伴随兴趣,引导幼儿学习。
        1.日常观察活动,主题切入课程
        一日生活皆课程,生活中的一草一木都引起孩子无限的想象和创作。如小班孩子散步活动,他们来到幼儿园内的小竹林,看到了新长出来嫩绿的小竹子,他们猜出了竹枝的新老,通过用手指碰一碰,观察感觉新竹枝虽然看上去尖细,实际一点也不痛,新老竹枝的对比让他们的兴趣和经验又提升了一步.于是我们以竹子为主题进行班本课程教学。
        2.顺应幼儿兴趣,话题引入课程
       大班孩子们在宽阔的小竹林自由观察、探索、讨论,活动兴趣很浓。孩子们摘下片片竹叶,不断的探索新的玩法,看!有的孩子在沙地上画了动物,把竹叶当作独角兽的眼睛,长长的竹枝变成了鹿的角,变成了大象的鼻子,从幼儿兴趣出发,我们以竹与动物为话题,开展相关的班本课程。 
        3.关注幼儿经验,生成课程内容
        幼儿生活经验匮乏,生成活动往往在进展的过程中会出现“暂停”的状态。此时教师通过引导,帮助幼儿迁移生活经验。如孩子们喜欢小动物,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回忆动物的特点,运用竹枝进行想象创作;有的幼儿思维活跃,会跟好朋友一起合作创设红绿灯过马路的场景,用竹枝代替红绿灯,孩子们纷纷效仿。从经验出发,我们以竹子与交通规则为内容,开展相关的班本课程。
        二、关注环境资源,有效实施课程
        我国幼教先驱陈鹤琴先生曾经指出“幼儿园环境是儿童所接触的,能给他以刺激的一切物质”。它是由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共同选择、设计和创设的;可被纳入到教育课程当中的;能给予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共同发展的机会的;各种具有教育意义与价值的环境。
        1.创设区域环境,发展各种能力
        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很强,他们有自己的思维,也有自己的审美观,老师应尊重孩子们的观点,让他们自由发展。


如在美术区域活动中,先让孩子观赏竹子,从一片竹子,成片竹林,再到满上遍野的竹海,再细说竹子的生长习性,接着教师投入竹枝和橡皮泥,让孩子们进行小竹林游戏,用许多的小竹枝插成一个个心中的小竹林,有圆的,有长的,有迷宫,也有游乐园,还让孩子摘下竹叶用蜡笔画竹枝丫,竹叶,看谁的画的像。在语言区,幼儿拿着软软的竹叶喂养小动物,看到鸡用尖锐的嘴啄食竹叶和枝丫,兔子用前脚,或用嘴吃嫩嫩的竹叶,那种憨态可掬的动作,惹得幼儿一片开心的笑。我们还把生活中的经验运用到区域游戏中,在活动表演区我指导幼儿用竹枝丫做成竹环当解放军的帽子,在不同环境活动中孩子各种能力得到锻炼,兴趣始终伴随着孩子们。
        2.区域活动开展,体验成就快乐
        我们通过多种园内区域活动,让孩子体验成就和快乐,孩子的兴趣始终伴随活动过程,促使孩子更愿意去参与实践活动。我们发现,当活动内容取材于我们生活中的东西,而且能变出很多花样时,幼儿们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更能积极地运用自己的心智去探究、去发现、去尝试。.例如孩子平时见过竹子,对幼儿来说起不到什么作用。为了让孩子产生深刻印象,让孩子长期观察,体验快乐,我们在校园部分区角里种上一些小竹子,并且让某班进行管理,更好地让幼儿去关注他们,了解竹子生长特点和规律。我们看到了孩子经常去看看竹子的生长情况,尤其是每年小竹笋长出的时候,他们一天总是好几次去观看。我和孩子一起用细竹枝丫做花环,细竹子做口哨,孩子当上竹花环开心得不得了,小小竹子能作哨子,发出洪亮的声音,孩子惊喜不已,快乐无比!再如,在美术墙上布置幼儿的泥工竹枝,竹枝花;把幼儿竹筒做的花盆,种上花草,放在美术区域墙角下,用各种竹筒等材料做成的奥特曼放在美术区域等等,给孩子带来艺术熏陶,体验成功快乐,兴趣一直伴随他们。
        三、关注家长资源,促孩子兴趣经验的获得。
        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长参与班本课程可使班本课程变得更生动、更具体、更生活化,孩子兴趣经验始终获得。
        1.加强宣传,提高参与。
        在班本课程的开展初期,通过班级群、家园联系栏等形式,让家长了解树木是班本课程,以及它的重要性,把开展活动的由来、目标、内容以及家长们需要配合的内容,还有一些建议进行宣传,并与家长及时沟通。
        2.引领沟通,紧密配合。
        教师紧密联系家长,请教育理念与经验丰富的家长介绍班本课程的校外做法与经验,让更多的家长了解班本活动开展的重要性,如一个家长学习后很快上传图片至班级微信群,其他家长也纷纷展示在家里父母与孩子一起用竹枝做各种用品的图片。家长的积极配合会给孩子增添生活的经验,在带给他们乐趣的同时,也增长了孩子的见识。
        3.亲子互动,丰富课程。
        邀请家长进园,与孩子进行互动,这是丰富班本课程的有效手段。如在探索 “好玩的竹枝品”活动中,有的家长在家和孩子一起制作“竹蜻蜓”作品,带到幼儿园,其他家长看了后就会取长补短,回去也与孩子一起主动探索,可能制作“好玩的弓箭”等,这样更加深了亲情关系,又丰富了班本课程。
         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实施,丰富了幼儿园教学活动内容,激发了幼儿兴趣,而且让孩子兴趣始终伴随着孩子的整个活动。但是对于这个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认真地倾听、观察、分析幼儿的行为,根据幼儿的反馈不断调整,达到创设更符合幼儿兴趣班本活动课程。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发展与学习指南》2012年9月教育部颁布。
2、邱艳静;浅谈幼儿园特色班本课程的构建[J].吉林教育,2018(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