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古诗联类比照教学法的运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下   作者:王珍
[导读]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学生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在初中古诗词内容的教学中,联类比照教学法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福建省福清第一中学   王珍

摘要: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学生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在初中古诗词内容的教学中,联类比照教学法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因为初中生年纪较小,对于古诗词的理解方面,存在一些困难。但通过联类比照法,则有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教师要立足于核心素养的培养,采用这样的方式来开展教学。笔者对此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古诗;联类比照;运用
       一、什么是联类比照教学法
       所谓联类比照,指的是教师采用比较的形式,促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同时,这也属于诗词鉴赏中一种必备的技巧。其中的“联类”,指的是联想同类,其能拓展诗词的空间与范围,从这首诗到另一首诗,在一些点上产生共鸣。而对照,则指的是比较这首诗和另一首诗的正反对比,或者是诗词内涵的深浅对比等。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两首诗词的归纳以及说明,也就是比较对象之间的异同点。通过采用联类比照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诗词内容,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1]。
        二、初中古诗教学的难点
       古诗词具有一定隐晦性,对于初中生来说,其中的字词理解存在难度,而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难以掌握。比如在“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将春天万物复苏的场景生动的展现了出来,也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而怎样促使学生掌握和理解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难点。
       此外,在实际教学的开展中,可能存在学生被动学习的问题。学生认为古诗词的学习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所以学习效率更是非常低。如果采用联类比照教学法,则能突破教学中难点和重点,促使学生了解不同诗歌的风格、思想感情、内涵等[2]。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古诗联类比照
        (一)对照诗歌的内涵和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属于核心素养中的重要部分,其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非常重要。教师要通过诗歌类比对照教学法,使得学生对这一题材有全面发的把握,掌握其中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在对比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更好的理解诗词内容。举个例子,在学习七年级古诗《登飞来峰》时,可以用另一首诗《望岳》来开展对比教学。这两首诗讲的都是诗人登山的感想,不但描绘了景色的磅礴,也展现出了诗人对于祖国山河的崇敬,以及不畏艰险的思想理念。通过让学生对比这两首诗,促使学生理解其相似点以及差别。学生发现,在《登飞来峰》中,作者王安石通过“不畏浮云遮望眼”来表达自己在政治方面的高瞻远瞩。而《望岳》则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来表达自己豪迈的感情,但却没有像《登飞来峰》一样表现出对政事的雄心和抱负。这样一来,学生也能更好的掌握诗歌背景,受到良好的熏陶和影响,提高人文素养。
        (二)采用图表比较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要采用图表对比的方式,将内容和情感相似的古诗词放在一起进行解读,促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这些诗歌的独特魅力。举个例子,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天净沙·秋思》时,教师可以将白朴的《天净沙·秋》和这首诗进行对比。促使学生在阅读和理解的过程中,填写下表的内容,从而了解两首诗的异同点。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时,也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3]。
      

在阅读和填写该表格的过程中。学生发现白朴的诗歌重点描写自己看到的秋天,马致远的诗歌则重点描写了“思”,秋天的相似。在写作技巧方面,白的诗歌是六种景物并列,再加动景描写,马的诗歌则是九种景物并列,而且有静有动。此外,白朴纯粹是景物描写,前面是冷色调,后面是暖色调,分散杂乱,缺乏贯穿景物的线,但马致远的“断肠人在天涯”却体现了浓厚的愁和思,和题目“秋思”正好相对。
        (三)对比同一类诗歌的主题,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注重书本教学知识的传递,也要通过让学生对比同一类诗歌的主题,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从而达到培养他们核心素养的目标。而初中生正是思想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所以教师可促使学生对比相同主题的诗歌,感知作者高尚的品格,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完善.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夜上受降城闻笛》的内容时,这首诗讲述的是将士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以及大漠荒凉的月色.为此,教师再出示一首主题相同的诗歌——《春夜洛城闻笛》,这两首诗均是由笛声所产生的对故乡的思乡之情。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问题:“两首诗都有笛声这个意象,其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学生们在进行阅读理解后进行回答:“《夜上受降城闻笛》是通过大漠的笛声来表现荒凉之景,《春夜洛城闻笛》则是借助洛城传来的笛声来表达自己的哀思,两首诗均是通过笛声来表达对故乡的无尽思念之情。”在促使学生感受诗歌意境的同时,也促使他们的思想境界得到了提升[4]。
        (四)开展联想对比的教学,发散学生的思维
        思维能力是学生适应学习和发展的重要能力,同时这也属于核心素养的关键部分。教师不能单单只注重语言的教学,要结合诗歌的思想感情,站在核心素养的角度,促使学生展开联想比较,深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含义.举个例子,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内容时,其字面意思非常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也非常困难.为了促使学生将“风吹雨”和南宋王朝的命运联系起来,可给他们讲解陆游的生平,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宋金隔江对峙,陆游曾从军,年老时仍有保家卫国的想法。这时,教师还要问学生之前学过陆游哪些作品,有学生回答《示儿》。然后再让学生背诵《示儿》中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使他们思考“僵卧”和“尚思”、“不自哀”和“戌轮台”的关联[5]。这样一来,学生便能了解诗人陆游的爱国情怀,以及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且促使自身的思维得到激发。
        (五)对诗歌的境界进行对比,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在古诗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促使他们理解诗歌精神与民族文化,使得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思想观。为此,可对诗歌的境界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进行感悟、体会.举个例子,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蜀相》时,可和杨慎的《武侯庙》相对比。先让学生进行思考,对比《武侯庙》和《蜀相》的表达技巧,学生认为前者不如后者底蕴深厚。教师再提醒学生从尾联入手,通过对比感悟杜甫在痛惜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时,饱含着壮志未酬的悲烈情绪。但《武侯庙》仅仅只通过议论的方式,展现出了对诸葛亮的敬意,没有深厚的思想感情。杜甫为国为民的伟大胸襟、雄心壮志,是《武侯庙》所无法比拟的.为此,学生体会到了诗歌的优劣取决于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为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基础。
        (六)促使不同体裁诗歌相对比,促使学生进行反思和批判
        在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中,反思和批判质疑精神也属于其中的一部分。学生通过主动的思考,提出反思和疑问,能推动自身的发展,获得更多有用的经验。为此,教师要促使不同体裁的诗歌进行对比,使得他们能主动进行思考,提出疑问。举个例子,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孔雀东南飞》时,可使其和诗歌《木兰诗》进行对比。《孔雀东南飞》的结尾描写了优美的景物,体现的情感非常委婉。教师可引入《木兰诗》,这首诗赞颂了木兰的英雄品格,塑造了一个奔赴疆场、屡立战功而又不失劳动人民本色的女英雄形象。这种艺术形象,打破了“女不如男”的封建传统观念。教师可让学生分析;“《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分别体现了哪种相反的寓意?你获得了什么启示”[6].学生回答:“《孔雀东南飞》以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悲剧婚姻结尾,有力的揭示了封建礼教的罪恶,但《木兰诗》则相反,其展现了花木兰勇敢打破世俗体制的无畏精神。”这样一来,学生也会更加理解《孔雀东南飞》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总结与体会
        综上所述,为了帮助学生感受到汉文化的魅力,教师可采取联类比照教学法。通过有趣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学习诗词的过程中,能进行依照和对比,确切的理解古诗词中蕴含的复杂情感,达到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王薇.语文版与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选编对比研究[J].考试周刊,2019,(74):52-53.
[2]田银春.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5):91.
[3]张炳彦.比较教学法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J].甘肃教育,2019,(18):135.
[4]李昱.初中田园诗的对比教学研究——以陶渊明、韦应物田园诗为例[J].读与写,2020,17(18):287-288.
[5]林记恩.求同存异,对比分析-初中古诗词比较阅读教学谈[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4:98.
[6]卞蓉蓉.浅谈古诗词对比教学法[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刊),2013,(9):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