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杜续宏

发表时间:2020/1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下   作者:杜续宏
[导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也都随之发生了变化。

河南省潢川县官渡中学   杜续宏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也都随之发生了变化。有效教学是在新课改背景下提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出对于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现已成为每位教学工作者都比较关注的话题。基于此点,本文仅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问题以及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对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途径进行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界定
        课堂教学是最为直接的教学互动的形式,是实践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的重要途径。同时课堂教学的有效也是教学高质量的重要保证。对于数学,特别是初中数学而言,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亘古常新的论题,它一直引导我国进行了几十年的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课堂教学效率既十分熟悉,又令人颇感困惑。近几年随着数学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在教材运用、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组织及学生学习方式改善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的表现
        (一)视学生主体缺少灵活性
        在课堂上有时会发现教师的课前准备非常充足,如大小黑板、图片、课件、测量工具等,但如此精心准备的课堂有时却是低效的,因为教师只能按既定教案上课,无法对应学生的临时课堂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虽然在‘怎么教’上下了功夫,但却忽视了学生‘怎么学’这一重要的环节,特别是没有能够深入学生内在的数学思维活动,没有高度重视学生的数学学法指导和自学能力培养,并因此而造成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被动,课堂上虽然有教师对数学知识与数学方法的单向信息的传递,却没有学生接受、理解、运用知识和方法的信息的反馈。
        (二)问题提出过于单一,简单缺乏系统性
        有的教师在授课时会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追问学生思考的过程,其看来课堂很有层次性,实则不然.例如,“对吗”,“同意吗”等等问题不断出现;还有的教师课堂问题过于琐碎,“你为什么选择A,你为什么不选B,你为什么不选C”等等。课堂中教师的这种提问过于单一、简单会造成问题思考价值不强,学生会像“挤牙膏”似的,教师挤一点,学生出一点,这样的课堂会造成有限时间的严重浪费,学生总是在进行低层次的学习,长期进行会使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质量得不到应有的保证,缺少深度思考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三、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
        (一)教育的教学观念不正确
        “我们的教师在某种程度上是功利性的,认真应付各种考试,获得好成绩成为他们的动力目标。高考指挥棒下的我国应试教育,教师严格按照教材内容上课,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掌握知识,学会模仿地解题。教师的数学教育观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和数学观,而且是数学课程改革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授新的知识时往往是把视线停留在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上,教学中也是以书中的例题为主要内容,再根据例题选择相应的习题作为巩固,这样的教学固然能够使得学生在面对测试和练习时得心应手,可是学习数学的本质不是为了大量的解题,而是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来培养数学的思维。
        (二)条件性知识的欠缺
        条件性知识指的是关于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知识,这部分的知识对于教师而言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这些心理特征如果不能被教师注意到并加以关注,那么势必会对学生的教育教学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科学的教育教学是与教育学和心理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而教师又是这些知识的运用者,为什么有些学科知识深厚的人无法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其根本不懂得如何灵活地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来指导课堂教学,而教学的成功与否有时侯也是由这些因素所决定的。
       (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单一
        由于现有的教育环境和教育体制,使得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单一,只重视答案是否正确,而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评价。评价方式的单一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现如今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所谓因材施教,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的内容和形式就必然会有所不同,对于特点不尽相同的学生评价也会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针对性,有效。
        四、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用活教材
        教学过程是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成功教学的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的发展创设学习情境,提供全面、清楚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此情境中,观察、思考、猜测、推理,解决矛盾,把外在的数学知识变为自我财富。例如,初中五年级数学(下)教学内容中,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书中是通过例举2的倍数的方法来考查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最后得出结论。我认为它不能很好地反映知识的发生过程,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再现。教学时我抓住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个核心问题,采用了探究式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参加知识的形成过程,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知识”只有靠积极思维得来,而不是凭借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列夫?托尔斯泰),所以数学教学应是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是数学结论的教学。
        (二)重视实践操作,引导自主探索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独立思考解决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伴的解题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间的交流。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你能用准备的工具和已经学过的知识想办法求出手中的三角形的内角和吗?”在整个实践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测量、比较,并讨论。
        (三)恰当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激活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是通过提出问题来引起学生注意。心理学认为,问题设置位置与类别、性质,对引起和保持注意,增强注意效果,有很大意义。实践证明,问题设置在讲授或阅读教材之前和之后,效果有很大不同。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问题设置在前,能影响学生选择性知觉,它有利于调整学生思维的指向性,使之集中在教师需要其思考的内容上,集中在教材的重点或关键处,在授课之前公布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使之明确本次课主要学习内容及要达到的程度,能起到使学生引起注意,调动思维,激发学习动机之功效。而如果问题设置在后,则能引起学生反思,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因此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要求,恰当设置问题,以便改进注意力的培养,使所设置问题发挥最佳功效,非常值得同行们去精心研究。
        结论:总而言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还有许多方面需要研究,但其中最为重要和关键的因素之一还是教师。教师的综合素质、业务水平、教学方式等都与教学有效性有着直接关系。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并采取最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去进行课堂教学,为学生未来的发展,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全部的光和热。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2]傅前晓.数学教学新理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3]陈厚德.有效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潘小明.数学课堂教学中“低效现象”之透视.教学与管理.[J].2007(7).
[5]陈英吉.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练习设计.读与写杂志.[J].2008.10(10).
[6]张璐.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教育理论与实践.[J].2000(n).
[7]沈小磅.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基本条件.教学与管理.[J].200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