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师生和谐关系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0/1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下   作者:窦娟娟
[导读] 和谐教学主要是通过科学艺术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减轻学生负担,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江苏省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 窦娟娟 225300

摘要: 和谐教学主要是通过科学艺术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减轻学生负担,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在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学生、教法、教材、教学目标等环节之间的和谐关系及作用,以促进学生个体的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这才是我们所提倡的和谐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可以说良性健康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质就是和谐的教学,和谐教学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和谐教学的外在表现形式。
关键词:和谐  师生关系  模式 策略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概况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特点
        语文教师的语言并不是每一句话都能被学生迅速捕捉并及时消化的,特别是内蕴极深的语文教师讲出的一句哪怕是很普通的话,都会因为过于深刻过于成熟而无法让学生及时把握。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话语会丢失,恰恰相反,这些话语会在另一个时间另一个场合在学生的心灵里产生作用。所以,我们注意到另一个现象,那就是在所有学科教师中,只有语文教师对一些学生的影响很大有时甚至是一辈子的影响。语文教学的影响与效果正是通过“事后性”作用于学生的心灵的。学生对过去事件的记忆痕迹的透析,精神或心理上真正触摸到当时接受“风暴”时的情景的回忆,才复苏那种接受话语影响的心境。[]在这一现象下,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是否和谐的影响也就非常执着地显现出来了,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一种积淀,一种濡染,一种震撼,一种习得,一种复现的过程。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人的心灵只有在和谐的条件下,才能产生愉悦感。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研究的现状
        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待学生过于严肃过于严厉,这种关系是不正常的;教师对待学生过于宠爱过于宽容,这种关系也是不正常的。语文教师作为课堂的“中间人”,对师生关系错误定位,就会导致师生关系非正常化。
        1.在语文教师的教学中与学生的关系严厉化。
        现代语文教育的面目是严厉的,过于科学主义,单把语文的工具性拿出来,把它放大,无限的放大,这一理念体现在师生关系上就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待学生疾言厉色。
        不少语文教师对待学生过于严厉,在高举应试教育的大旗下,对待学生疾言厉色,禁止学生做一切有违于高考的事情,尽管有些事情可能有利于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所以,语文课堂上回答问题必须按照标准答案来说,要按照教师总结的答题模式来说。一总说,二分说,三总结;第一说情境,第二说语言,第三说修辞;比喻必是生动形象,排比必是气势恢宏,至于学生自己的理解,打住,肯定不正确,因为不符合标准答案。学生作文中一旦有些不合常规的东西,例如新鲜词汇,在名家那里是仿词,到了学生这就成了“无意义”;例如颓废色彩,在名家那里是怀旧色彩,到了学生这就成了“不健康、不积极”。在这双重的被迫中,语文教师无法体现出语文教师应有的雍容与大度,更不用说语文教师以学生为本,从而对学生进行真正的人文关怀了。
        2.在语文的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疏离化。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这一性质决定了语文学科是最富有情感的课程,语文的学习就是学生与老师、学生与作者、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但是在集体教育的条件下,当语文教师面对全班学生进行教育活动时,他一方面要指导全班学生学习,另一方面要维持学生集体的秩序,这时,学生集体成了教师与个别学生之间的中介,教师对学生的感情是中性的、普遍的,是与个别学生有距离的。同时,学生所面对的也不只是教师本人,还有教师背后的一套制度化的教育措施——成绩、升学、奖惩等等。这样,教师的身份已经部分“非人格化”,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便出现了疏远化的趋势。


[]
        二、语文课堂中和谐教学的功能
        (一)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和谐的发展
         所谓个体和谐发展,是指人的才能和品质得到协调发展.早在古希腊亚里斯多德就提出和谐教育的思想主流是强调个人理性.个人的全面和谐发展.20世纪b0年代马斯洛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也强调教育教学要以人的发展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终身发展,认为人是环境的主体,都有充分发挥自身潜在能力的倾向。语文课堂中的和谐教学所实现的学生个体全面和谐的发展主要是指学生在知、情、意、行领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素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其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社会素质。良好的社会素质的根本表现则是与群和谐。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与群和谐是人的本能和内在特性的要求,是人社会化的必然要求。因此在和谐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要学会与人交往,首先在与教师之间、与同学之间的交往中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以互相尊重,彼此理解,和谐协调,团结合作等原则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其次,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体地说,就是让学生处理好在学习中的竞争与合作的和谐关系。
        (三)策励语文教学动力,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
        语文教学过程的动力问题,近年来受到国内学者的普遍重视。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教学过程发展的动力是一个有层次的结构系统,这个结构系统是由多重教学矛盾组成的统一体。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获得智力上的发展,而且还要形成一定的态度和价值观,促进个性的成熟。因此语文教学过程的动力结构系统有求知层面的,有情感交流层面的,也有精神发展层面的。
        三、怎样构建中学语文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设计准确和谐的语文教学内容
        基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语文教学应努力寻求语言训练与人文感悟的最佳平衡点。既不因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机械枯燥训练,肢解了课文:也不因重视人文熏陶而只让学生去感悟,虚化了语言的学习。
        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师生与语文教材的关系应视为一种理解关系,这种理解关系并不是浅层次的弄懂或了解,而是一种对教材与自我双重的理解。教师理解教材并不是只找出教材背后的原有之意,而是结合自身的阅历、能力与经验,对教材进行高屋建瓴的超越与重新建构,使教材内化为教师授课行为的一部分。学生理解教材则是指学生学习并掌握教材所包含的方法、知识、技能,带有主观能动性的,按照自己的兴趣意愿、选择接受价值观、情感、态度的教育。
        (二)注意选择发展性语文教学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用统一的模式标准去要求,用预定答案或现成的结论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是封闭的。发展性教学评价要求打破“教师中心、书本中心、应试中心、知识中心”的评价方式,要求能够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能实事求是的全面评价课堂教学,不带任何偏见和成见,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语文教学评价应坚持发展性评价,以激励为主。重在通过评价,发现学生所蕴藏的潜能,并使学生充分找到积极的参照点,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的自觉性,改进自己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四、结束语
        中学语文课堂的和谐教学,以树立全面科学的教育功能观、和谐共振的教育过程观、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整合优化的教育方法观、民主融洽的师生观以及能动发展的学生观等六大基本观念为思想基础,以调整教材、教师、学生三大教育要素关系为骨架,建构起的基本结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如果牢牢把握住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充分发展为目标的宗旨,那么一定会创造出更加灵活多样,富有实践性和生命力的语文课堂和谐教学的模式。
参考文献
[1]马健生,赵纯海,赵美艳.教帅伦理规范专题[M]一人连:辽宁帅范人学出版礼.2004
[2]李龙辉,林良章.师生关系研究述评[J].现代企业教育,2008,
[3]夏蓉.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流派关于师生关系研究述评[J].社会视野,20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