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
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安质部 陕西 西安 710100
摘要:浅埋、偏压的隧道周围是软弱围岩,土体由于全风化岩的因素而较为松散,自身的稳定能力较差,在隧道开掘以后较易会发生塌方事故。所以施工队伍很难把控隧道工程的预留沉积量,即便开挖的过程非常顺利,但初期的支护工作也面临着一定的变形风险,可能会出现二次衬砌断面不足的问题。本文从某一典型的软弱围岩浅埋、偏压隧道工程的施工情况进行分析,并详细地说明了在软弱围岩土体中的浅埋、偏压隧道如何开展施工,旨在为施工单位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关键词:软弱围岩;浅埋;偏压;隧道施工
引言:在软弱围岩的浅埋、偏压隧道施工中,常常会出现因为施工技术及支护技术应用不当而出现的变形问题,使得隧道塌方的风险加重。对此,施工单位应当合理的选择施工方法,对隧道的变形问题加以控制,有效地减小隧道工程塌方的风险。就目前我国浅埋、偏压隧道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来看,施工队伍常采用双侧壁导坑法、CD法或CRD法来预防塌方,但这些施工技术各有利弊,需要施工队伍结合实际的工程施工情况加以选择,才能充分地发挥隧道支护作用,降低软弱围岩对隧道工程造成的施工风险。
一、工程概况及浅埋、偏压隧道工程施工过程的简析
(一)工程概况
在某软弱围岩的隧道工程施工中,最小埋深为2m,该区域的地下水属于孔隙潜水的类型,土体呈现出全风化,一旦遇水就会软化,软塑状明显且处于偏压处。该工程的部分区域属于偏压型隧道,隧道的中线穿越山谷埋深约为5m,右侧的埋深为2.5m,左侧的埋深为22m,周围的土体为全风化云母石英片岩,地下水的发育呈块状分布。
(二)施工过程
在这一隧道工程中,围岩土体自稳能力差是其主要的特点,开挖之后未及时进行喷射砼作业,就会出现“掉块”,坍塌风险较为严重。在开挖施工的前后需要进行超期支护和临时支护,并且对支护技术的施工效果具有较高的要求。在偏压型隧道的附近土体条件相对稳定,可承受的地基承载力为180kPa,施工队伍采用超前小导管进行注浆以后,围岩土体初步具备一定的自稳能力。在正式开挖之后立即对掌子面采取初喷措施,实现初期和临时的支护施工,能够有效地稳定围岩土体,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隧道的变形问题[1]。
二、软弱围岩浅埋、偏压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控制措施
(一)偏压地段开挖时的施工技术应用与控制措施
由于该工程的隧道进洞方向存在较大的偏压问题,所以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法的施工开展3-5m以后发现,隧道断面量测时初期支护向右侧放线呈现偏移,而左侧的山体则出现了裂纹,尽管现场施工已经增加了中隔壁支撑支护,但也只是减少了山体的变形速率,依旧存在变化的趋势。施工队伍利用隧道右侧的山谷进行回填反压,使回填的高度高于洞顶5m之后,再对左侧的山体进行锚喷浇固,对部分的偏压土体进行卸载处理,能够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可以明显看出初期的支护工作已经能够基本稳定山体,而反压回填和卸载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山体的变形。
经过反压和卸载之后的围岩具备了一定的自稳能力,施工队伍仍然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法的施工技术,组织支护结构的水平收敛,缓解隧道围岩土体的变形问题,该方法单次开挖的断面较大,适用于大型的机械施工而且施工效率较高,可以从上自下的形成层次化施工与封闭操作,使各部分的封闭成环时间缩短,有效地降低隧道的坍塌风险[2]。
(二)浅埋地段开挖时的施工技术应用与控制措施
由于该工程的隧道某段偏压部分存在浅埋的问题,进洞位置埋深只有2m,而且地质条件相对较差,所以施工队伍采用六步CD法将该工程隧道分为六个部分分别进行施工,这种施工方法能够缩小开挖面,适用于人工开挖与小型机械结合开挖的方式进行施工,再每次开挖结束后利用双层小导管进行超前的支护,可以使循环进尺降低在0.6m之下。如果中隔壁的弧度方向与压力较大的一侧倾向,那么就可以对受压的一侧形成一定的支护作用,倘若情况相反,就无法起到中隔壁的支撑效果,极容易在隧道开挖的初期出现侵线支护一侧的问题。这种施工方法的速度虽然相对较慢,但对围岩的变形控制作用较为明显。施工队伍在采用六步CD法进行挖掘时,在中期发现隧道拱顶的变形速率较快,而且受浅埋的影响,地表已经出现裂纹,经过详细的测量与研究发现,工程下部的开挖情况与拱脚位置周围的土体较为软弱,无法承担过大的重量荷载,所以才出现变形速率加快的问题。而开挖的土体呈现出软塑状,对地表进行注浆但效果不理想,所以施工队伍在施工现场中加设锁脚锚杆,并对中期的施工进行临时仰拱,开挖之后先对上层的台阶喷射混凝土,约为10cm的厚度,在拱脚位置使用木板垫试,之后再增设临时仰拱,应用短钢管连接,每0.5-1m进行拼接,最后应用C25混凝土喷实以后达到加固的效果,C25混凝土的厚度约为0.2m。在上部开挖高度达到5m以后,施工队伍开始进行中台阶的开挖步骤,使用初期支护与临时支护的钢架予以加固,每次开挖应当左右错开5m,按照施工的要求做好支护工作并步步封闭成环,使之形成一个相对闭合稳定的结构,就能够有效地减少初期支护的变形问题[3]。
(三)浅埋、偏压隧道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
在该工程的施工中,施工队伍采用卸载、反压回填的方式处理偏压段支护变形的问题时,积极的做好周围土体情况的分析工作。据测量数据显示,该工程附近的围岩条件属于V级,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施工队伍依照实际的施工要求采用三台阶的临时仰拱法施工技术,最大程度的保障了施工技术,同时也适当的改进了施工的工法,如在中期发现问题时,及时的采取临时支护措施,有效地控制了软弱围岩的变形情况,使得软塑状地层中的盾构能够发挥作用。
结束语:在软弱围岩浅埋、偏压隧道的施工过程中,施工队伍要结合具体的施工情况,检测施工区域的土体围岩软弱情况,再预先界定风险源,尽快排除风险因素,为隧道进洞挖掘最大化的创造安全的施工环境。施工队伍所采用的施工方法,要以缓解隧道支护变形为核心,将工程质量放在首位,而不能过度追求效率忽视隧道工程的质量,可以在保证安全施工的前提下依照实际情况灵活的改进支护方法,尽可能地提升材料的利用效率,坚持“先预报、超前行、强支护、快封闭”的施工原则,就能够有效地保证软弱围岩浅埋、偏压隧道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个人简介:张勇,男,1985年5月23日~,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安质部,路桥专业助理工程师。
参考文献:
[1]黄维新,吴寒,王杰,夏明. 偏压软弱围岩隧道开挖顺序比较研究[J]. 工程地质学报,2019,27(02):277-285.
[2]张东辉. 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高铁隧道施工技术[J].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40(01):122-123+126.
[3]张进科. 刍议软弱围岩浅埋偏压隧道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J]. 低碳世界,2017(03):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