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倩倩 周燕
蒙牛乳业泰安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省泰安市 271000
摘要:在食品检验中,影响标准物质有效使用的因素有很多,有标准物质自身特点的因素,也有检验人员使用标准物质过程中业务不精的因素,更有标准物质管理方面的因素。本文主要通过对标准物质的使用及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解决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食品检验;使用现状;改进
引言
标准物质(referencematerial)是具有足够均匀和稳定的特定特性的物质,其特性适用于测量或标称特性检查中的预期用途。标准物质是保证量值溯源和量值准确的重要工具,标准物质的量值是应用权威方法测量分析或由多个高水平实验室共同分析确定,具有较高的量值准确度。它广泛应用在校准测量仪器、赋予物质特性量值、评价测量分析方法,考核检测人员的技术能力,产品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等方面,在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质量保证、技术仲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1标准物质的分级和分类
根据标准物质的特性值准确度通常把标准物质分为一级标准物质和二级标准物质。标准物质依据量值溯源性又可分为有证标准物质和无证标准物质2类。国内根据标准物质所预期的应用领域或学科进行分类可分为13大类如:环境化学分析标准物质,钢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化工产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物理特性与化学特性测量标准物质,食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等。
2标准物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标准物质输入及输出等过程存在的问题
在日常检验工作中,食品检验检测实验室所要检测的对象分类复杂,按食品类别分类可分为:保健食品、食品;根据抽检领域进行分类可细分为:餐饮食品、网络食品。食品检验样品的基质复杂,在检测过程中检测的食品样品是极易受到污染的,并且部分食品样品的保质期较短,导致在实验过程中对检验周期有很高的要求。我国目前对食品安全给予高度的重视,在2016年全国对33大类食品、129个食品品种、200个食品细类进行抽检,共计抽检129.33万批次,因此食品安全抽样检验量大、频次高。在检验时所需要使用标准物质的种类繁多且数量庞大,而目前对标准物质的出入库管理,主要是利用excel表格,录入标准物质信息,建立台账;标准物质的领用及归还,填写领用登记和使用登记;库存的盘点主要是靠人员清点或在表上修改库存数据的方式。该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标准品的结余量没能及时更新、重复工作量大、出错率高、效率低等。
2.2标准物质有效期追踪管理存在的问题
检测结果是食品安全检测中的重要一环,通常情况下,标准物质都有规定的有效期,在有效期的使用日期范围内可以正常使用,如是已经超过有效期,继续使用过期的标准物质可能会影响到实验所检测的结果。在标准物质的实际管理过程中,由于标准物质有效信息不能及时更新,使用过期的标准物质进行实验会造成检测结果与实际值之间有差异。所以在标准物质的管理过程中,如何能及时提示标准物质的状态,及时申购补充所需标准物质等至关重要。
3解决措施
3.1标准物质的采购
采购的标准物质应尽可能溯源至国际单位制(SI)单位或有证标准物质。实验室应对标准物质的供货商进行评价,选择有充分质量保证的供货商,建立合格供货商名录,保存其相应资质证明、联系方式等最新信息记录。采购时,检测实验室应根据需求提出采购申请,制定采购计划,并对需购买的标准物质的名称、等级、规格、数量、基体及所包含的特性量值、生产单位等进行必要的说明,经批准后方可由采购部门购买。
3.2标准物质的采购
CNAS-CL01-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中指出:满足ISO17034要求的标准物质生产者被视为是有能力的。满足ISO17034要求的标准物质生产者提供的标准物质会提供产品信息单/证书,除其他特性外至少包含规定特性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对于有证标准物质,信息中包含规定特性的标准值、相关的测量不确定度和计量溯源性。购买标准物质,应优先考虑选择满足ISO17034要求的标准物质生产者或由国家标准计量主管部门批准、颁布并授权生产的标准物质厂商,尽可能选择有证标准物质,确保其对国家计量基准的溯源性。
标准物质的采购一般由检验员根据实验室需求、库存量以及质量控制要求提出采购申请,避免因过量采购,超过有效期而造成浪费。采购计划应尽可能详细,注明名称、数量、来源、状态等信息,以方便采购人员进行采购。由于大部分农药残留标准物质属于剧毒化学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77号《剧毒化学品购买和公路运输许可证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的要求,采购列入剧毒化学品目录的农药残留检测用标准物质,负责采购部门应先向公安机关申办《剧毒化学品购买凭证》和《剧毒化学品准购证》以后,方可购买。
3.3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3.3.1相关人员管理制度
在标准物质使用过程中,由于对标准物质结构性质等信息了解不够而导致的对标准物质的选择及采购有误、标准物质含量的错误换算、标准物质配制时的错误取样方式等问题均反映了相关人员业务水平不够。
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素质高低会直接影响到食品检验的质量以及实验室的管理,所以应在招聘时提高招聘的门槛,对前来应聘的人员更加严格。对实验室的人员进行科学化管理,制定岗位责任制,明确实验室里各个人员的职责任务和工作方向。实验室人员的基本信息采用计算机管理,对年龄、学历及职称等信息使用动态管理方式。对实验室人员结构进行调整、职称评定、定员等,制定技术人员岗位培训的相关规定,加大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与职业素质,实现实验室的标准化管理。
3.3.2标准物质采购制度
在购买标准物质时,应优先选择国家标准计量主管部门所批准、颁布并授权生产的标准物质。若是国产的标准物质已经无法满足工作需要时,再考虑对进口标准物质的购买。在购买标准物质之前应对标准物质的生产流程和经销厂家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进行必要的评估,拟定出评估合格的标准物质厂家名录,并经过上级领导的审查和批准。在购买标准物质时尽量的选择有证标准物质。CNAS-GL004:2018中有关规定,标准物质质量保证的模式常有:①生产者或签发证书的认定机构的情况;②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描述,应包括清晰说明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来自于动植物的种类;③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预期用途;④对于每个特性的特性值和相应(扩展)不确定度;⑤有证特性值的计量溯源性;⑥证书的失效日期(或有效期);⑦使用说明,包括限制说明;⑧适宜的存储条件。
结语
标准物质的有效控制和管理是确保食品检测数据准确的关键步骤,关系着食品质量控制水平。本文从标准物质的采购、验收及验证、储存管理、配制、标识、使用、期间核查、失效后处理等各个环节进行了全过程系统分析,实验室应规范操作,严格监控,保证标准物质的质量,进而使标准物质能够更好地用于量值传递和质量控制,提高食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检测技术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甜,热比古丽·沙吾提.浅谈食品检验实验室中标准物质的选择和使用[J].食品安全导刊,2020,(1):70–71.
[2]刘素丽,王宏伟,赵梅,等.食品中基体标准物质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10(1):–13.
[3]万凌燕,黄春,罗燕.浅析食品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期间核查及实例[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5,(7):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