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智炜 史春旭,高伟芳,范泽焘
北方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所 030000
摘要:小型光电伺服转台能够实现目标的精准捕捉与记录、跟踪,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新产物。但在投入使用之前,要对有关转台的结构设计进行实验和记录,只有相关结构设计通过了测试才能够转而进入生产环节。转台的测验内容主要包括方位和俯仰轴系误差。本文将对相关设计及测验误差进行深入的讨论。
关键词:伺服转台;结构设计;误差分析
引言:小型光电伺服转台是小型光电跟踪系统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能够进行精准的目标捕捉和跟踪,是防空武器精准程度提升的重要依仗技术,在未来的防空武器改进与完善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了使得相关转台的误差能够降到最低,再进行相应结构设计师,技术研究人员多半会力求使其结构变得更加简洁方便,轻巧容易携带。但与此同时也应当注意相关设计的刚强度。为了使得相关小型光电伺服转台的设计能够满足相应的系统完善要求,应当对其设计和误差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一、结构设计分析
虽然小型光电伺服转台的体积较小,也较为轻便,但结构设计仍然较为复杂。通常情况下,伺服状态都会选用立轴叉型俯仰结构来进行设计,有时相关技术研究人员为了使得光电伺服转台的机动性能够得到最大化的优化。然后尝试使用模块化的设计,来将伺服转台分为三个部分,第1部分是方位模块,第2部分是俯仰模块,第3部分是三角架。每个模块之间采用柔性配合原理来帮助进行状态精度的保持,并且还采用较为便捷和容易上手的分解和连接措施,来帮助进行相关转台的使用和运输。换句话说,倘若相关工作人员想要进行小型光电伺服转台的使用,便可以将已经拆卸的三部分通过快捷的方式连接成一个整体进行使用。倘若工作人员想要将其通过便利的方式进行运输,便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三部分拆卸下来便于携带。需要注意的是,小型光电伺服转台三脚架使用的是螺纹伸缩竿,螺纹缩竿的使用能够帮助小型光电伺服转台进行目标瞄准,并且在相应小型光电伺服状态的工作过程中,保证相关设备的稳定性。只要进行螺纹伸缩竿的调整就可以让小型光电伺服转台的水准器瞄准目标。
三、相关措施分析
想要使得小型光电伺服转台能够满足相应系统对于目标精准确定与跟踪的期望,首先要对小型光电伺服转台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误差进行必要的纠正与完善。下文将对相关措施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1.定期进行误差检验
由于小型光电伺服转台在日常使用的过程中,很可能会由于使用年限的增加,以及使用时限过载,导致其精准度逐步存在误差。因此在进行相关小型光电伺服转台使用的过程中,相应技术研究人员要定期对相关伺服转台进行误差检验。相关检验内容既包括了方位轴垂铅度,以及方位轴与俯仰轴之间的垂直度,还包括了三光轴与俯仰轴之间的垂直度检验。相关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在进行误差检验的过程中,进行相应数据的记录和整理。
以便在下一次进行误差检验之前,可以进行两次检验的数据对比,因而对可能频繁出现误差的小型光电伺服转台的组成部分进行技术性的改进与完善,这样一来,相关伺服转台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可能由于使用年限逐步增长而出现误差的概率就会逐步得到控制,这对于相关防空武器的精准使用程度提升也是能够起到正面效用的。
2.进行轴系精度误差改进
轴系精度是小型光电伺服转台日常运行性能参照的重要指标,如果轴系精度无法达到标准要求,那么小型光电伺服转台的系统跟踪精度也会由此而受到影响。但需要注意的是轴系精度本身的参数高低与加工过程中的精度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只有进行各个环节加工精度的合理分配,才能够在控制小型光电伺服转台加工成本的基础上,帮助进行相应轴系精度的提升。在轴系精度的日常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误差类型主要分布在方位轴铅垂度,俯仰轴与方位轴的垂直度方面。首先来说方位轴铅垂度,之所以方位轴的铅垂度会出现误差,大体是因为轴承滚道本身不平衡,或是辊体直径误差较大,进行使用的材料硬度不均匀。这样一来,很有可能会使得轴承孔和外接的安装面不垂直,进而影响到相应的方位水平调整。而俯仰轴与方位轴之所以会有垂直度误差存在,是因为抚养u型架轴的成孔中心线与小型光电伺服状态的结合面不平行,而结合面对方位轴又没有达到垂直的状态,这样一来就很可能会形成俯仰轴与方位之间的垂直度误差。
3.提升技术人员职业素养
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改进完善,在进行小型光电伺服转台的设计过程中,相关技术研究人员不可固步自封,应当及时跟进现阶段和科学技术发展趋向,不断的进行小型光电伺服转台的设计理念改进与完善,只有如此才能够使得相应的设计满足相关系统进行目标精准定位与跟踪的期待,也只有如此才能够使得相应小型关键伺服转台的日常使用能够具有质量的保障。故而相应技术人员应当定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通过不断的技能完善使得日常小型光电伺服转台的设计与生产过程能够跟进时代发展的步伐。
结束语
总而言之,进行小型光电伺服转台的设计与误差检测是很有必要的。能够帮助进行相关精准定位和跟踪力度的改进完善,使得未来防空武器的改进与使用质量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高国华,汪进.高精度光电伺服转台结构设计与模态分析[J].电光系统, 2019(1):12-16.
[2]姜旭伦.精密伺服转台的设计与有限元分析研究[D]. 2015.
[3]李俊伟.某小型光电稳定平台结构设计及分析[D]. 2016.
[4]许玉谋,陈年,沙旭南.基于某伺服转台的摇臂设计分析[J].舰船电子对抗, 2016(5):70-73.
[5]陈张玮,郭阳宽,李玉和,等.高精度低速伺服转台控制系统设计研究[C]2004第四届精密工程学术研讨会. 0.
[6]杨爱芬,刘茂全,张超.小型光电伺服转台的设计及误差分析[J].兵工自动化,2011,30(05):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