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牦牛包虫病防控措施

发表时间:2020/12/3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1期   作者:苏忠超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牦牛养殖效益也开始好转起来

        苏忠超
        西藏山南市畜牧兽医总站  856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牦牛养殖效益也开始好转起来,牦牛的数量一致处于上升发展的趋势。但是在牦牛养殖的发展和生长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其中就有包虫病的出现。这种病症的出现降低了牦牛生产的效率,而且还给牦牛的生命带来很大的威胁。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本文就针对牦牛包虫病的预防措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牦牛;包虫病;防控措施;
        牦牛包虫病又被称之为脑多头蚴病,主要是由多头绦虫感染引发的脑膜炎、脑炎等非常典型的神经症状的寄生虫病,这种寄生虫病主要发生在犬类或者狼等肉食动物的身体中,所以在犬类频繁活动的地区,都会发生这种包虫病,属于高发地区。这种寄生虫如果发生在牦牛身上的话,不但会给牦牛带来很多病症,还会对其生命造成威胁,所以在我们经过多重资料查证和分析,并根据此病的症状、原因和预防措施等进行了以下分析。
        一、牦牛包虫病的类型和特点分析
        牦牛包虫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即急性型和慢症型。
        (一)急性型
        在急性型中主要以犊牛的症状表现是最明显的。犊牛一般在感染包虫病以后的半月左右,就会出现发热、食欲不振等情况,同时还会出现反应迟钝、敏感、沉郁等症状。还有的犊牛会出现精神亢奋、前冲后退等,然后发生痉挛;甚至还有的会远离群体去自行躺卧等,以上这些症状一般会持续一个礼拜左右,死亡率不是很高,其中有很多症状都是可以自行消退的,然后慢慢地转化为慢性[1]。
        (二)慢症型
        对于包虫病这种寄生虫来说,它寄居在大脑后部枕骨区的时候,牦牛的头部会呈现后退运动,如果寄生在小脑的时候,牦牛的四肢会失衡,站立不住;如果寄生在脊髓中,那么就会出现麻痹、排尿失禁等情况,而且这些症状还会反复出现,严重的话会在2个月内死亡。
        (三)牦牛包虫病的特点
        包虫病的发生和牦牛的生理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因为绦虫身体构造比较简单,但是它体积大、孕节数量也多,所以在它的体内会繁衍出很多的虫卵,而且这些虫卵生产速度非常快,当它们到达中间宿主体内以后,就会带来非常大的损害,且还具备极强的感染性。此外,包虫病自身也有很大的作用机制,能识别抗原并产生抗体,所以单纯的常规化学药物对杀虫是没有作用的。由此我们可以得知,牦牛包虫病的预防难度还是非常大的,我们必须要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才能对包虫病带来的危害进行缓解和控制。
        二、关于包虫病的治疗方法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对没有患病的牦牛在春秋两季进行定期的驱虫,并对已经患病的牦牛进行隔离。

而对于已经患病的牦牛来说,除了要有固定的生活场所进行消毒处理以外,还可以通过药物20mg/kg的阿苯达唑或者使用30mg/kg 吡喹酮进行治疗,但是使用次数不要太勤,保持在一天一次就可以,要连续使用一周,这样会取得非常好的治疗效果[2]。
        三、牦牛包虫病的预防措施
        (一)提高宣传力度
        想要对包虫病更好的预防,需要在养殖场内加大宣传力度,要提高养殖人民的卫生意识和安全意识,可以通过传单发放、培训班或者通过知识竞赛来让广大养殖用户对牦牛包虫病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提高他们对牦牛包虫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意识。
        (二)对牦牛养殖场要进行严格的检疫和监督
        想要对牦牛包虫病更好的控制,首先需要的工作就是预防,要采取“预防为主,防止结合”的预防措施。所以需要相关部门加大执法的力度,并对现有的检疫制度进行完善。对于那些因为包虫病而死的牦牛尸体和养殖的废弃物要进行科学的处理,要从源头上就将这种疫病消灭。除此之外,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还要对所管辖区内的牦牛养殖场所的卫生、圈舍和水源等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养殖场的卫生透明化。
        (三)要做到定期驱虫
        要对牦牛养殖场周边犬类动物的数量进行控制,同时还需要采用5mg/kg 吡喹酮或者15mg/kg阿苯达唑进行驱虫处理,对于收集来的犬类粪便或者已经被污染的草垫子等物品,需要进行集中的深埋或者焚烧处理,要通过高温将虫卵进行消灭,降低病原菌继续扩散。
        (四)清洁卫生
        在牦牛的圈舍内,我们需要对圈舍进行定期的打扫,还要定期对牦牛的身体表面进行清洗,要保证牦牛身体的清洁度,还要定期对圈舍进行通风;重视其饮用水源,不要被绦虫的虫卵所污染;除此之外,养殖人员也要做好防护,避免出现交叉感染,而在对牦牛进行放牧的时候,也要选择干净的环境和牧草[3]。
        (五)推广科学的养殖技术
        在我国的西部地区,牦牛主要是通过放牧的形式来饲养,这给牦牛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所以,我们需要请专业的畜牧兽医专家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养殖技术规范,同时还要加快养殖区域的建设,在宣传和推广兽医知识的同时,提高养殖人员健康养殖的意识。
        结束语
        总而言之,牦牛包虫病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养殖业的经济发展,降低了牧民们的经济收入,所以我们需要全民都做好包虫病的预防控制工作,要加大宣传力度,严格检疫监督并对牦牛生活场所进行清洁和驱虫,要通过综合防治更好的保证牦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亚男. 探讨高原地区牦牛包虫病防控措施[J]. 中国畜禽种业, 2018, 14(9):68-68.
[2]哈达. 青海牦牛棘球蚴病防控工作探讨[J].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8, 34(3):124-124.
[3]尹桂林. 高原牦牛包虫病的防治探讨[J]. 农家致富顾问, 2019,(18):117-1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