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精益生产过程中物料消耗定额问题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12/3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1期   作者:乔英娇 梁江北 田宇佳 孙丽华
[导读] 在市场竞争中产品的质量和价格决定了企业是否可以有效地占领市场。
        乔英娇1      梁江北2    田宇佳3  孙丽华4
        北方华安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161046
        摘要:在市场竞争中产品的质量和价格决定了企业是否可以有效地占领市场。 现代企业必须实现高效益、低消耗运行, 节能降耗是企业长期的主题。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做好物料消耗定额的日常管理。必须建立完善可行的材料消耗 定额管理体系, 每一个生产工艺环节必须将材料消耗定额管理落到实处,加强对提高材料消耗定额基础管理水平的认识,广泛开展材料节约工作, 在保证生产质量的前提下,确保企业生产能够积极降低材料消耗, 使企业尽可能以最低的物料消耗, 生产出最多的产品,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精益生产;物料消耗;定额   
        在粗放经营的生产中,物料定额的作用相对不太明显,定额制定的普遍偏高,按定额领料发放的多,可以暂时存放在现场或存放在库房内,只要不浪费就行。产品的成本也相对较高,使企业缺乏竞争力,效益不能实现最大化。管理发展到精益管理,即目视化管理时代,精益生产应运而生。精益生产的方式是拉动式生产,强调物流的平衡,以信息流拉动物流。现场存放的物料要求在投入到产品生产中,现场无缓冲料,降低物料在现场使用的浪费。物料采取集中或分批送料制,对物料消耗定额的编制、实施和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场物料既满足产品生产供应,又发生成本最低,才是科学可行的物料定额。
        一、精益生产的特点
        1、拉动式准时化生产。以最终用户的需求为生产起点强调物流平衡,追求零库存,要求上一道工序加工完的零件立即可以进入下一道工序。组织生产线依靠一种称为看板的形式。即由看板传递下道向上道需求的信息,看板的形式不限,关键在于能够传递信息。生产中的节拍可由人工干预、控制,但重在保证生产中的铺流平衡对于每一道工序来说,即为保证对后退工序供应的准时化。由于采用拉动式生产,生产中的计划与调度实质上是由各个生产单元自己完成,在形式上不采用集中计划,但操作过程中生产单元之间的协调则极为必要。
        2、全面质量管理。强调质量是生产出来而非检验出来的,由生产中的质量管理来保证最终质量,生产过程中对质量的检验与控制在每一道工序都进行。重在培养每位员工的质量意识,在每一道工序进行时注意质量的检测与控制,保证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根据情况,可以立即停止生产,直至解决问题,从而保证不出现对不合格品的无效加工。对于出现的质量问题,一般是组织相关的技术与生产人员作为一个小组,一起协作,尽快解决。
        二、物料消耗定额的分类及适用范围
        物料消耗定额有多种分类方法,常用的有以下类别:按物料在产品中起的作用不同,分为:主要材料消耗定额,指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如:动车制造业中用到的铝型材,供应商供给和企业自制的零配件等;辅助材料消耗定额,指按工艺耗用而未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如:粘接剂、油漆等。按物料消耗定额的综合程度不同,分为:单项消耗定额,是指按具体规格的产品和材料逐一制定的定额,适用于企业内如车间或分厂使用;综合消耗定额,是按扩大了规格的产品、生产单位和材料规格综合而成的定额,适用于物料定额管理部门测算用。按物料是否与工艺要求有关,物料消耗定额分工艺消耗定额和非工艺消耗定额两部分:工艺消耗定额主要分为原材料消耗定额和工艺性辅助材料消耗定额,分别与主要材料消耗定额和辅助材料消耗定额对应;非工艺消耗定额指废品消耗、材料代用损耗,设备调整中的损耗等,是非工艺技术上的原因所造成的损耗,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如:各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废品。按物料消耗定额的产品所用的单位不同分为:实物定额,如:个 / 台;货币定额,如:元 / 件;能力定额,如:台 / 月。根据需要选用。
        三、应用物料定额需考虑的因素
        (1)将物料消耗定额按产品部位分配到班组,专人负责。库房发料要有完善可行的物料定额台账。作为支领和考核的依据。

系统内发料确定的是理论定额,要加上合理的工艺损耗,折合上可发料的数量。
        (2)先进合理的物料定额在一定时期保持稳定,但在精益生产中要随工艺的优化和生产的不断完善而不断修订,满足精益生产的要求。
        (3)建立健全物料消耗定额管理制度。主要物料实行按定额领送料制,辅助材料限额领料制。超定额领料审批制;积极培养创新节约人才,建立节约物资奖励制度,带动全员节约。
        (4)企业内部部门之间实现信息流快速传递和信息资源共享。一旦作业环境、组织结构、生产条件、装备设施变化,物料消耗定额随之变化。
        (5)物料消耗定额应用时采用实物定额和货币定额结合使用。当现场跟踪物料使用,货币定额不超,现场实物多时,即时查找原因作出快速调整。
        四、精益生产实施的方向
        1、控制合理库存。对企业而言,超过实际生产供应需要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库存都是一种浪费。精益生产管理模式的目标就是要实现无库存或最低库存量生产。其目的在于降低流通环节的资金占用,将更多的厂房面积用于生产制造,而且低库存模式可以显露企业管理方面的不足,便于企业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实施改善措施,但是低库存模式的运作,需要可靠高效的系统和高标准的品质保证来支持,否则某个环节的问题,会造成整个生产流程的停顿,进而适得其反,造成库存量的飘升,生产效率的下降。
        2、整体流程优化,全面提高效益。实施精益生产改造,有利于企业各部门协调统一,打破条块分割,更加关注于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流程改进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整体绩效的提高,改变中难免会调整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影响到原有的权利,如果这样的改变有利于整个系统的进步,就一定要坚决推动。所以,流程再造是精益生产改造的核心,一个灵活高效的流程直接影响整个项目是否可以顺利推行,是否可以依照预期产生效益。
        3、建立连续的工作流程。无效的、不产生价值増值的流程是对劳动力的浪费,是需要消除的环节。建立连续的无间断的生产流程是流程改造过程中重点关注的部分。尽量压缩无效流程的时间,可以缩短产品生产的周期、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加快客户需求反应的速度。
        4、消除各环节中的浪费。通过对精益生产管理的研究,业界普遍公认企业中存在的八大浪费涉及:生产过量、等待时间、运输时间、不合理库存、无效过程工序、无效动作、产品缺陷及忽视员工创造力。精益生产实施的过程中,项目人员正是从各环节分析存在的浪费,并通过流程再造的方式,逐步消灭或减少上述的各种浪费。只有从根本上消灭这些浪费,企业才能快速地发展起来。
        5、全面品质改善。通过被动的检验程序来鉴别不良产品是不理想的,正确的做法是通过严格管控的生产制造来提升品质。检验只是一种事后补救的措施,不仅成本高,而且无法完全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入到客户手中。因此,企业需要将品质管理的思想融入到完整的产品生命周期中,在设计、验证、制造和售后各环节体现品质控制的要求,通过防御系统避免出错。同时,低库存管理和无间断流程需要高品质的原材料和产品来支持系统的平顺运作,从而为市场提供合格产品。物料消耗定额是保证精益生产顺利进行的保障。精益生产不断改善,促进物料消耗定额管理不断提高,使之处于先进合理科学有效的水平。物料消耗定额制定水平关系着企业的物料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徐 迪.精益生产下高效现场物流系统的构建与实践[J].上海交通大学,2019.
        [2] 刘继申.应用精益生产模式优化生产运营管理[J].研究物流技术,2018.
        [3] 张方怀,王洪章,卢红春.推行精益生产方式中的工厂物流改善及成功经验汽车[J].工艺与材料,2019.
        [4] 浦永平,彭喜玲,王建华.厂内物流整合与精益生产推进路径[J].研究物流技术,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