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设计注入思考的灵魂 ——浅谈基于南工程特色的耳饰设计摘要

发表时间:2020/12/3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1期   作者:刘婷 侯宇航 徐文静 徐寅岚
[导读] 耳饰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变,一直流传至今,始终以其强盛的生命力为现代
        刘婷,侯宇航,徐文静 徐寅岚指导教师
        南京工程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省 南京市 211100
        摘要:耳饰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变,一直流传至今,始终以其强盛的生命力为现代装饰与设计提供灵感与素材。耳饰是古代人民智慧的体现,其丰富多 样变化无穷的造型结构以及看似朴实实则深远的文化内涵经过数千年的沉淀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参考,也为现代设计提供了更多创意思想空间。
        从基于南工程富有特色的景观、建筑图案等出发,分析其在耳饰设计中的应用,并且对现代产品进行分析整理,然后根据前期的调查与资料整理,对基于南工程特色的耳饰产品进行造型、文化理念、市场需求等角度的可行性研究,寻找校园中景观、建筑图案等与耳饰产品之间的契合点,结合市场调研,总结分析并得出相应结论,最终从校园景观、建筑图案等中提取设计元素,结合现代创意设计手法以及耳饰设计风格,将理论与实践成果展现到设计方案中。
        关键词: 南工程特色;现代耳饰;设计;应用
        作者简介:刘婷(2000-)、女,江苏宿迁人,环境设计,18级,主要从事室内与园林设计
一、 南工程景观、建筑图案在现代耳饰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南京工程学院位于江宁区大学城内,其中有著名的图书馆建筑(逸夫图书馆),校园环境优美,更有保护白鹭的栖息地,我们设计的图案是结合白鹭(南工程特色)的形态而构思而成的,而其他设计图案的构思精髓也隶属于南工程独有的景色。
        在艺术的美学理论中,将所研究的耳饰,从形式,色彩,材质上得到一些改善,譬如从形式上讲:我们将从典型的校园景观入手如:落叶,校园白鹭,代表建筑等。在本研究中,我们将对耳饰的样式做一些比较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处理,包括色彩。古典的耳饰颜色都是比较富丽的,是纯度和明度都比较高的色彩,在此次研究中,我们将在耳饰中添加一些更加淡雅的颜色以匹配校园景观的特征,从而达到表达校园特色的目的。材质方面我们需要从简单,素雅,纯净的元素入手,加入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以实现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觉效果。
        耳饰是已经存在了数千年的古代文明的代表,耳饰小巧玲珑,样式极其丰富,图案变化多端。首先从精致小巧入手,对耳饰的含义进行深入的了解,研究耳饰的主要艺术形式。接着研究它们设计技巧,然后通过校园实地调查分析耳饰制作的相关技艺,材质等的运用,最后总结出耳饰代表校园特色的意义,在当代中代表着朝气蓬勃的中国校园文化。
二、基于南工程特色的耳饰设计实践
        首先在设计手法上面,我们所学的专业是环境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我们的专业是在一定的技术手法上建立起来的,手绘能力,构思能力,观察能力,因此我们对设计出的图案具有一定的信心。我们在图案基础课程和图形设计课程中了解到古代耳饰的相关知识:耳饰,主要包括:玦,耳珰,耳环耳坠,丁香,耳钳等形式,几乎是女性专有且必备之物。耳饰作为首饰之一,位于人的头部两侧,使得佩戴者会特别赋予耳饰设计以巧思和华贵的材质,更可以直观的展示出耳饰的美学价值和佩戴者的身份。尽管耳饰小巧但并不影响工匠们在其上面技艺的发挥。因此,耳饰的设计与制作也代表了同时代较为精湛的金,玉,宝石加工及镶嵌等工艺。这一寻常的物体体现了不寻常的内涵,微小而精湛的制作工艺也有着特别的讲究。
        其次我们通过对校园的建筑,山水,树木,动物和有代表性的标志为题材,用笔在纸上描绘了一些耳饰的样式,其中包括对校园特色提取的元素为代表,通过现代艺术设计手法,结合耳饰的样式,颜色勾勒出大体的耳饰模板,又通过阅读大量的关于耳饰设计,图案设计,造型基础的书籍,融入之前的模板,相互结合,制作出草稿样式,后续仍需要改进。
        我们小组在基于南工程特色的耳饰设计上一共做了五组耳饰,分别为银杏少女、“南”馆、“工”、“钟”、“白鹭”。其中银杏少女的构思来源是南工程东边有一片银杏树林,每到秋天的时候,大量的女同学们会到那里拍照留念。为了记录下这一情景,我们就制作了“银杏少女”这个耳饰作品(图A)。“白鹭”是南京工程学院的特色景观之一,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象征学校纯洁、高贵的形象(图B)。“钟”代表警钟,既要求我们严苛求学,又警醒我们珍惜学习时光(图C)。“工”的形状是由两个半圆形连接成的,既代表南工程,又寓意校园生活美满(图D)。
“南馆”这一耳饰作品具有特殊的含义,它记录了我们从高中到大学的适应过程,是我们大一晚自习的象征(图E)。

三、总结
        此课题是为了展示校园文化特色与古代耳饰文化相结合而创作的。这次将耳饰作为专题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总结出耳饰的形成规则,即图案构成的规律,以及其表现的校园环境特征,更冀望于能由得出的结论对其有所改良以满足当前的需求。对耳饰材料的研究也是最终为了对其施以改进,使之符合当下大众审美趣味和经济能力,不仅在经济上可以取得可观的效益,而且可以在促进和扩展校园文化方面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赫晓虎. 《传统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4,023(001):62-63.
[2]姜今. 《图案设计与应用》[M]. 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
[3]郑秀华,宋建华. 《几何图案设计与应用》[M]. 吉林美术出版社,2003.
[4]张杰,刘春雷. 《构成艺术》[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