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 5.31 暴雨个例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3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1期   作者:赵晓刚
[导读]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加密自动站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
        赵晓刚
        天水机场气象台  甘肃天水 741020
        摘要: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加密自动站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5年5月30-31号天水市出现的严重冰雹天气以及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表明30日高原槽发展东移,同时乌山阻高前部横槽将分裂冷空气南下,判定系统将于31日影响天水。根据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发展演变,判断出环境场中水汽条件好,并存在低空急流,有利于增大降水量。根据大气垂直风切变大、强回波及幅合区偏北的情况,判定将北部出现雷暴。
        关键词:天水市;冰雹;暴雨
1.天气实况
        受新疆下滑的冷空气和高原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2015年5月30日下午我市北部等县的部分乡镇出现严重冰雹天气,31日凌晨到白天,我市又出现入汛以来最强的降水过程,天水各城区降水量6.1~35.1毫米,甘谷县北部、秦安县的中北部和张家川县的北部等乡镇出现暴雨(降水量自北向南递减),31日黎明开始,天水各地出现小雨,降水主要时段分布在12到16时的4个小时,最大降水量出现在秦安的王舖,达74.9毫米,最大雨强出现在王铺雨量站14-15时,达22.8mm(图1),暴洪灾害给天水北部多个乡镇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仅秦安县受灾的17个乡镇,就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3544.94万元。
图1 天水市2015年5月30日20时至31日20时降水量分布图

图1 秦安县王铺区域站31日降水强度分布图
2.环流背景
2.1天气形势演变
        5月29日08时500hpa乌拉尔山高压加强,并形成阻高形势,脊线位于55E附近,50N-80E附近为一冷低压延西北气流下滑。30日08时,乌山阻高进一步加强但位置少动,脊线东移至60E附近,其前部冷低压在巴湖一带发展成一横槽,冷空气中心强度-27℃,并分裂冷空气南下,天水处于沿海低槽后部西西北气流控制,青海西部到西藏中部高原槽发展;700hpa自孟加拉湾经云贵川到河东一线T-Td值迅速减小,低层水汽通道建立,我市受中心位于四川东部的小高压控制。31日08时阻高稳定,其前部冷中心南压至天山北部,高原槽东移,位于都兰-诺尔盖-成都一线,呈西北-东南向,四川西部和重庆以东则为弱脊控制(图2);700hpa四川东部及河东高度场进一步降低,风速加大,成都-武都-兰州出现低空急流,河西地区锋区南压到张掖以东(图3),中午时分低空急流与东移冷空气在天水北部地区交汇,中低空水汽条件急剧上升,形成天水北部短时强降水型暴雨天气。
 
       图2 31日08时500hpa形势分析         图3 31日08时700hpa形势分析
2.2地面形势分析
        30日08时蒙古国西部以西受地面冷高压控制,中心强度1025hpa,蒙古国中东部到东疆为低压带,中心强度987.5hpa,酒泉以东地区为高压区控制。地面冷锋有两次明显的活动:30日下午锋面偏北自西向东移动,天水秦安受其尾部影响,出现强烈降雹天气,31日08时蒙古国西部到巴湖北部地面冷高压再次加强,蒙古国东部、河套地区及河西为低压区,天水受低空偏南风发展影响,开始出现降水,14时左右冷锋主体再次偏北东移,并影响天水,天水北部的甘谷、秦安等地降水增大,17时左右,随着冷锋东移,降水逐渐减弱。
3.中小尺度天气系统
3.1中尺度分析
        由31日08时中尺度分析可见:以平凉至青海湖为界,界限以北地区为干区,界限以南的我国南方以及云贵川到甘肃南部为高湿区,我国北方国境线附近中低空均存在一支西风急流,中空四川北部到天水上空为一支西南风急流,成都经天水到兰州存在一支南风急流,这两支急流将孟加拉湾水汽向河东地区输送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同时,在平凉到青海湖一线存在露点锋,对此次暴雨天气系统的发展起到了触发作用。
3.2卫星云图

图4 31日9-16时红外卫星云图
        从31日9时到16时的红外卫星云图演变可见:青海东部到河东上空为大范围高、中云系覆盖,在天水以北的平凉、固原以及陕西中部云顶亮温较低,表明这些地方有较强盛的对流发展,但天水范围云顶亮温较高,无发展明显的强对流云团出现,尤其是12时以后,各地上空的云顶亮温均有所升高,也就是说对流顶高有所下降,因此,天水北部暴雨并非由发展旺盛的积雨云团降水导致,从雷达反射特征等因素也能证明这一点。
3.3雷达回波分析
3.3.1 PPI
        天水雷达PPI图演变可见:31日凌晨雷达范围各地均有零散弱对流性回波发展,此时天水各地出现小雨天气,7时左右零散的降水回波开始弥合成片,9时左右雷达站北部的通渭与甘谷、秦安交界处回波开始加强,雷达站以南降水回波强度减弱,11时左右,武山县附近降水回波再次加强,并北移到通渭甘谷交界处,12时到16时PPI上强回波区(35-40dbz)位置少动,一直处于通渭、平凉的庄浪和天水北部三县,最大回波强度≤40dbz,属混合云降水回波,天水北部暴雨均处于强回波区域,主要降水时段与强回波影响时段一致。与此同时,雷达站以南地区降水回波逐步减弱,16时以后回波整体减弱,并延雷达站东北方向,在张家川县附近消散,此次降水天气结束。
3.3.2 雷达多普勒速度图特征
        由9时雷达径向速度图可见,0径向速度线随高度呈S型分布,此时暴雨区处于锋前,暴雨区上空为暖平流控制,在雷达站南北侧各有一个风速大值区(风速≥15m/s),并一直维持到17时以后,说明暴雨区上空过程前后一直存在中低空偏南风急流,对于水汽向暴雨区输送起到关键性作用。在13时雷达速度图上径向速度0线呈L型,表明此时冷锋逼近暴雨区,冷锋位于甘谷附近,在随后的几个小时中,冷锋移动缓慢,16时后冷锋仍未移过雷达站,冷锋维持较长时间,对于暴雨区气团的抬升十分有利。降水主要时段未观测到逆风区、气旋式辐合型、中尺度辐合等短时强降水雷达特征。
4.理量诊断分析
4.1涡度及散度
        由图可见,天水附近8时400hpa以下正涡度发展,并于20时达到最大值40,400hpa以上为负涡度(图5-a);而散度的时间分布与涡度相反(图5-b),中低层为负散度,高层为正散度,并且在降水过程开始后,涡度和散度均朝着有利于对流发展的形势演变,促进了低空幅合高空辐散,加强了抽吸作用,使得暴雨云团得以维持并加强。  

图5 暴雨区涡度(a)、散度(b)时间剖面图
4.2水汽条件分析
        从暴雨区上空的水汽平流和水汽通量散度的时空变化情况来看,30日20时到31日08时是水汽平流不断增大的过程,表明有水汽不断向暴雨区输送,在暴雨天气结束的20时,水汽平流迅速转变为负值,此时暴雨区处于冷锋后部的干冷空气中;而水汽通量散度的时空变化在30日20时开始一直到31日夜间,暴雨区中低空均有水汽的堆积,充沛的水汽保证了暴雨天气的发生。过程期间天水附近700hpa比湿保持在8g/kg左右,也说明此次过程中水汽条件良好,有利于暴雨的出现。
4.3 大气稳定度指数
从平凉08时探空图上看,K指数仅为11,A指数-2,近地面层有逆温,大气层结相对稳定,中高层较湿,低层较干,不利于强对流的发展,风随高度有强烈的垂直风切变;20时探空图上,K指数为32,A指数为17,400hpa以下均发展为高湿区,400hpa以上为干区,上干下湿增加了大气不稳定度,两个时次大气层结变化表明大气由相对稳定向着不稳定方向发展。从风场随高度变化可见,从700hPa至500hPa风向顺时针旋转,表明中低层为暖平流,高层冷空气侵入后,将进一步增加层结的不稳定性。
5.预报检验评价
5.1公众预报检验
5.1.1中短期预报

         天水市气象台24~72小时预报31日均为阵雨天气,降水定性正确,但量级偏小,未预报出北部局地暴雨和张家川县大雨天气。
5.1.2短时临近预报检验
        天水市气象台31日11时发布的短时临近预报:综合分析,平凉08时探空图上温湿条件较差,层结相对稳定,结合数值预报与强对流平台的客观预报,我市北部地区有发生强天气的可能性。预计:今天下午到夜间小到中雨,北部秦安、张家川、清水等县有雷电。
         短临预报中,面雨量预报基本正确,但未预报出北部乡镇暴雨。天水市气象台2015年5月31日11时50分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提及秦安、清水、张家川三县可能有雷电和短时强降水,实况张家川县12:34分出现雷电天气,预警提前44分钟。市台分别于14:20分、14:28分指导甘谷县、秦安县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预警正确,预警提前2-3小时。
5.2数值预报检验
        对28日08时72小时(天蓝色)、29日08时48小时(绿色)及30日08时24小时(红色)500hpa欧洲数值预报形势场与31日实况场(深蓝色)叠加对比可见:数值预报三个时次对31日08时实况场的预报,槽脊位置准确,等值线与实况基本吻合,预报准确性高。

图6 不同时效EC预报场(彩色)与实况(深蓝色)场对比图
6、预报经验总结
6.1预报思路分析
    根据欧洲数值预报形势场变化,30日高原槽发展东移,同时乌山阻高前部横槽将分裂冷空气南下,判定系统将于31日影响天水,天水市气象台提前3天对此次降水天气进行了较准确的预报;在短临预报中,根据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发展演变,判断出环境场中水汽条件好,并存在低空急流,有利于增大降水量,对预报进行了订正,根据大气垂直风切变大、强回波及幅合区偏北的情况,判定将北部出现雷暴,对于天气做出了较准确的定性,雷电和暴雨预警信号发布及时,总体预报和服务效果良好。
6.2预报难点分析
天水暴雨短期预报中,利用EC预报场尤其是细网格资料,随着时效延伸,预报准确性具有明显的下降,难以对幅合区进行准确到乡镇级的预报,导致预报失败;现有资料无法有效预报急流及其发展变化,只能在短临预报中根据实况及雷达资料进行判定,导致短期预报考虑条件不充分;多种触发机制共存时,没有有效办法判定那种机制起主导作用;从而产生预报误差;本地地形起伏大,其抬升作用对不同影响系统中暴雨形成的贡献尚不明确等等问题,都是影响暴雨预报准确率的重要因素。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