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天津航标处 天津市 300456
摘要:船标维护的安全对海事管理工作来讲十分重要,要确保船舶的安全往往需要具有完善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同时为了保证安全管理制度及相应措施能够得到规范执行,面对目前不断发展海运需求,加强对船舶引航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十分重要。本文就对安全管理体系在船舶管理中的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安全管理;船舶;作用;措施
沿海城市的发展对港口和航运有着严重的依赖,而航运的效率与航标管理有着密切联系,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使港口船舶流量剧增,水域通行效率下降,航标的助航作用日益突显。在新形势下,航标维护管理模式的科学性对航标管理服务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相关部门对辖区航标管理机构的航海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航标维护模式的调整与优化被逐渐提上议事日程。
1、NSM规则的主要内容
NSM规则的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亦称为“国内安全管理规则”。该规则要求负有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责任的公司建立并在岸上和船上实施结构化、文件化的安全管理体系,从而为船舶营运提供安全保障和安全工作环境,针对已认定的所有风险制定防范措施,并不断提高岸上及船上人员的安全管理技能,促进船舶切实履行强制性技术标准,最终实现保证海上安全,防止船舶受损、人员伤亡,并保护环境。NSM规则是一种系统化的管理方法,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建立体系化的文件对船舶所有管理活动进行规范管理,进而最大限度地消除人为因素对船舶安全的影响,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船舶所有的管理活动在规则中均有规定。
2、当前航标维护模式的成因及不足
2.1航标系统各设备容量的匹配问题
在航标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中,由于航标灯系统各设备容量匹配的不合理,常常会导致设备的故障隐患或资源浪费等问题。比如,我们常用的 LED 冷光源灯器和传统的 155 mm灯器所需的启动电压不等,配备的蓄电池容量或太阳能电池容量就相应的有所区别。对于这些情况,我们往往只能根据经验,人为地来进行匹配和调整,很容易造成灯器过压或欠压等问题,长此以往势必影响灯器和电池的使用寿命。同样,用于部分灯塔、灯桩和灯浮标上的太阳能充电装置,由于春夏秋冬四季太阳光效的差别,太阳能的充电效果也不一样,虽然系统自带的充电控制器可以对充电电流进行调节,但作为航标的管理部门,如果只机械地管理设备,却无法清楚地掌握太阳能供电系统的工作状态,这对航标管理质量的提高无疑是无益的。
2.2能耗高、不环保
改革开放以来,巨大的资源消耗、日趋恶劣的环境状况使得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在社会经济迅猛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为环境污染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航标巡检、换标作业等航标维护工作主要依靠航标船舶和专用车辆,由于航标数量大、巡检和换标作业频率高,燃油消耗量大,对海洋和大气构成了一定的污染。航标的除锈、油漆等维修保养工作也对海洋、土壤、大气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3、推进安全管理体系对船舶安全管理的几点建议
3.1进一步加强船舶与岸基队伍的管理工作
在进一步推进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也需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中涉及的加强船岸队伍管理工作的要求,在本文中所提及的船舶与岸基队伍的管理工作,主要是以员工的培训教育以及任用工作这两点为主线而进行的。第一,在开展船岸相关教育培训工作的过程中,公司应该科学系统地做好对船岸在职员工的培训工作,还应该对其需要掌握的各种技能进行定期的考核,而且需要始终重点关注船舶与岸基的安全教育工作,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公司的全体员工所需掌握的技术、专业水平与能力得以进一步的提升。
这样,公司所管辖的船舶才可以在真正意义上达成所希望的安全工作目标。第二,对于船岸的任用工作而言,公司应该科学合理地任用船岸人员,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网络技术形成船岸人员资料的管理数据库,依据数据库提供的信息合理分配船岸人员的工作岗位,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最大限度地确保安全管理体系的综合优势被充分发挥,也是为管理人员科学的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提高其工作效率的同时,可以降低船舶工作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
3.2加大安全投入,重视信息化手段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信息化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使用该技术后,可以极大地提高各种行为的效率,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提供极大的技术支持。通过信息化手段对船舶实时开展监控,预警,避免或减少人为因素失误的发生,以技防弥补人防不足,有效提升本质安全。
3.3加强对先进技术的运用
航标遥控遥测是一种建立在传感测控、无线通信、GPS定位、航道电子图等多种高新技术之上的先进测控技术,该技术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对航标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并通过遥控遥测,掌握浮标位置,检测航标灯、电源、太阳能极板等设备的技术参数是否正常,在设备出现故障失常时及时报警。通过引进遥控遥测技术对航标进行有针对性的维护,从而降低巡查成本,也能够及时发现出现故障的航标,快速更换,提高航标设备的工作效率。但目前该项技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设备稳定性不高,有时会出现误警误报;检测精度距离技术要求仍有一定差距,需要加以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所以,采用该项技术时必须多加注意,尽量提高设备工作的稳定性。
3.4加大航标知识宣传力度
加强航标法规的宣传力度可以使周围渔民等群体提高航标保护意识,也间接减少了航标损坏风险。《海上交通安全法》和《航标条例》以及《沿海航标管理办法》是我们加强航标行业管理的法律依据,也是我们开展航标行业管理宣贯的主要内容,基层航标单位的宣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应继续坚持不懈地向辖区的群众(渔民)做好《海上交通安全法》和《航标条例》以及《沿海航标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宣贯工作,并且还要加大宣传力度;二是应依靠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和各单位的积极配合。依法管理,依法办事,从而提高辖区群众(渔民)共同关心和爱护航标事业意识,避免破坏航标现象发生。三通过开展宣传进渔村、进社区活动,发放制作精美的宣传画册,讲述动人的故事、传说向民众介绍航标的作用,让更多的人参与互动,同时把活动的过程记录下来,通过自媒体、报纸等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航标。
4、船舶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后的变化
结合相关资料与所在公司自身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将船公司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后发生的变化概括为职责分工更明确、船岸人员的权限和相互联系渠道更畅通、培训工作更具体、设备维修保养水平提升、应急应变情况的准备和反应程序更好展开、关键性环节控制更受关注、安全检查质量提升、监控工作的麻痹松懈思想消失、备件物料领用规范化等方面,而这些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后的变化使船舶的保障能力实现了大幅度提高、船员的安全操作技能得以较好提升,船公司的效益与安全生产追求都在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后得以较好实现。
5、结束语
随着新规则的生效实施,对船舶安全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检查已经由原先的试验性检查变成船舶安检中的强制检查的内容之一。近些年船舶的大型化、船舶技术的改进以及管理的精细化,使得船舶安全检查已由原先注重船舶技术状况逐渐向注重船舶内部安全管理转变。笔者相信,随着安检工作的深入开展,对船舶安全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检查将逐步趋于规范和成熟。
参考文献:
[1] 庄先锋.安全管理体系对船舶安全管理的推进探究[J].珠江水运,2017(09):95-96.
[2] 陈泽迹,褚辉,刘永胜.浅析安全管理体系对船舶安全管理的推进[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12(04):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