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公路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宁夏回族自治区 750000
摘要:当前交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交通和旅游产业共同转型升级、提高质量和健康发展的新态势。本文通过对石嘴山市旅游交通网络研究,寻求石嘴山市交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对推动交通和旅游在新时期迈入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快进漫游;旅游交通网络
石嘴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是一座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典型煤炭资源型工业城市,被称为宁夏工业的“摇篮”。经过40多年的发展,资源日益枯竭,城市面临着转型发展的重大问题。近年来石嘴山市明确了促进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领先增长,使之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努力把石嘴山打造成宁夏旅游休闲胜地的发展思路。石嘴山市境内的沙湖旅游区是全国35个王牌旅游景点之一,星海湖、北武当生态旅游区、平罗玉皇阁、贺兰山岩画、古长城遗址等景区是宁夏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交通是旅游业发展的首要条件,开展石嘴山旅游交通网络建设研究,为旅游业快速发展提供基础保障,使之成为石嘴山“转型发展走新路、全面振兴创新业”的重要推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1 旅游交通建设现状及趋势
1.1 石嘴山旅游交通现状
市内道路路面条件较好,旅游干线公路以二级以上公路为主,所经地域路域景观环境良好,道路两旁自然景观及水系沿线路延伸,结合作为背景的贺兰山,路域景观优势突出。市区内星光大道、沙湖大道、世纪大道等城市干道景观绿化较好,与公路干线取得了良好的景观衔接。但途经工矿企业的路段,因往返其间的重载车辆车流量较大,大量煤渣散落在路面及路旁绿化地带,加之道路两侧重工企业自身环境状况不佳,对整体路域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市域内各景区主要结合交通干线及城市干道布局,景点较为集中的景区建设有专用道路串联,如北武当旅游区由武当路及铁弹公路环形串联,王泉沟旅游景区内各旅游景点由专用旅游公路线性贯通。
2 旅游交通发展趋势
2.1 由“大巴时代”到“自驾游时代”
随着近年来私家车的不断增加,以及人们观念意识的转变,越来越多的短途自驾游成为了旅游交通模式的主流,旅游交通出行方式已经从“大巴时代”向“自驾游时代”转变。
2.2由“地图时代”到“互联网时代”
当前游客出行的模式日益智能化,由“电视宣传-大巴运送-地图指南”到现在的“互联网+自驾”,利用网络信息,游客在选择旅游目的地,选择旅游线路方面的自主性大大提升。
2.3由“公路时代”到“高铁时代”
高铁、高速、航空加快时空格局转换,使得旅游出行从以公路作为主要的载体,向高铁、高速、航空出行方式转变。
3 石嘴山市旅游交通网络建设策略
针对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石嘴山旅游交通网络按照快进集散交通网络、漫游交通网络以及配套服务设施三个层级进行研究。
3.1快进集散交通网络
依托石嘴山市综合交通网络形成以铁路线、干线公路为主的对外交通网络,辅助建设快速便捷的联络线及枢纽集散中心,形成综合立体、一体化的快进集散交通网络。
3.1.1构建综合立体的对外交通体系
加快推进呼银高铁、乌玛高速、沙湖机场建设,积极推进黄河航道、典农河航道开发,完善干线公路网布局,强化区域旅游通道联络。
3.1.2完善枢纽、集散中心功能布局
加强旅游集散中心与交通枢纽的融合,充分利用铁路客运站、公路客运站、机场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合理布局黄河航运、典农河航运港口,完善枢纽、旅游集散中心,方便游客转换。
3.1.3强化重要节点、旅游干线联络
完善局部路网,加强与旅游干线网络的联系,充分利用区域交通网络,构建4A级景区、特色城镇、中心城市、交通枢纽、集散中心之间的复合型通道,提高通达性、便捷性。
3.1.4提升旅游干线公路集散能力
对于兼具对外货运、旅游集散功能的干线公路,合理改扩建,提高集散能力。合理划分客货车道,旅游旺季采用管制措施,实现客货分道通行或货运绕行,减少干扰,提高道路安全,缓解瞬时交通压力。
3.2慢游交通网络规划
规划构建六大类慢游交通网络,包括:绿道、风景道、水上旅游航道、观光铁路、自驾营地、低空飞行基地。
3.2.1绿道
依托水系、主要公路、旅游连接线,建设滨水长廊、公路绿廊、景城慢行景观道(接城市、景区内部的慢行景观道),强化绿化景观塑造,合理布置骑行道、步行空间、游憩空间,因地制宜,结合路域环境,构建人文、田园自然景观。
3.2.2旅游风景道
依托交通网络,建设铁路风景道、干线公路风景道,景城公路风景道(即连接城市、景区内部的慢行景观道),串联各类节点、绿道、特色小镇和自然风光,体现田园、人文风光,注重行车的舒适性、游客体验观光需求。
3.2.3水上旅游航道
将石嘴山黄河段融入宁夏黄河游船航线路径,配套建设具备水陆换乘枢纽功能及旅游服务功能的景观码头。依托典农河、黄河构建2条水上旅游专线:
1.银川阅海湖-沙湖-星海湖水上旅游观光专线——以典农河为媒介,联合银川,共同开发旅游观光线,串联湿地公园、城市公园。
2.吴忠-银川-石嘴山水上旅游观光线——以黄河航运开发为契机,联合吴忠、银川,共同开发黄河旅游观光线,加强与河东机场、吴忠高铁站、月牙湖机场、省道301、省道302、省道303联系,打造海陆空一体,以黄河生态、文化旅游为主的水上旅游线路。
3.2.4观光铁路线
依托平汝铁路,开通大武口区-北武当景区的观光火车,乘载游客一路观看贺兰山环境整治变化、沿途地貌,感受西北大漠风光,深入煤矿开采现场,追忆石嘴山工业发展历史;同时利用观光火车作为移动舞台,开展文化活动,吸引游客。结合未来区域铁路网络布局,建议开展旅游合作,重点构建3条旅游专列:
1.“黄河-沙漠”旅游专列——银巴铁路预计2020年开工,2025年建成通车,作为内蒙古腹地与巴彦浩特唯一的铁路联系通道,必经石嘴山、银川。因以此为契机,开通内蒙腹地-乌海-银川-巴彦浩特的铁路旅游列车,构建以“黄河-沙漠”为主体旅游专列。
2.“走西口-红色旅游-黄河旅游”旅游专列——依托太中银、包兰铁路开通山西-陕西-银川-石嘴山-内蒙的旅游列车,构建以“走西口、红色旅游、黄河旅游”为主体的旅游专列。
3.“红色旅游-沙漠旅游-黄河旅游”专列——依托包兰铁路、宝中铁路开通甘肃-固原-中卫-吴忠-银川-石嘴山-内蒙的旅游列车,构建以“红色旅游-沙漠旅游-黄河旅游”为主体的旅游专列。
3.2.5低空旅游基地
整合串联拉巴湖、庙庙湖,空间延伸毛乌素沙漠,以打造中国低空沙漠休闲运动基地为契机,优选低空跳伞、气球空飘、动力滑翔翼等沙漠游乐高端创意体验项目,突出沙漠观光游览、极限挑战之魅力,活化漠海静心养生之旅,以沙漠露营体验提升旅游产品特色化。建议各支线机场、通用机场合作推出通航低空旅游线路,为进入西北地区旅游的广大游客提供三大体验航线:
1.中卫沙坡头机场——银川月牙湖机场——沙湖机场——乌海机场:“空中俯瞰黄河”低空体验游,观赏黄河的壮美、贺兰山的雄壮;
2.中卫沙坡头机场——阿拉善通勤机场——沙湖机场——银川月牙湖机场:“空中俯瞰沙海”低空体验游,观赏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漠的浩瀚、黄河的壮美;
3.阿拉善通勤机场——沙湖机场——乌海机场:“空中俯瞰贺兰山”“低空体验游”,观赏赏腾格里沙漠、贺兰山的雄壮。
3.2.6自驾营地
选择位于旅游风景度假区,与旅游风景道有较好衔接关系、和环境较好的位置布设汽车营地,建议设置沙湖、北武当、红柳林、西夏王泉、庙庙湖自驾营地。
3.3咨询服务体系与配套设施规划
3.3.1咨询服务体系
结合枢纽集散中心设立旅游综合服务中心,提供游客集散、信息发布、交通转换、汽车租赁、中介服务、餐饮娱乐、景点门票、停车等多样化功能;结合景区、高速公路服务区、酒店、码头设置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提供信息咨询、景区门票、临时休憩、景区与交通枢纽的衔接,具有交通、信息、中介、配套等功能。
3.3.2配套设施
提升高速公路服务设施的服务功能建设复合功能型服务区,建设有景观价值的服务区、停车区;完善普通公路旅游服务设施,在国省干线公路服务设施点建设驿站、简易自驾车房车营地、观景台等。
3.3.3旅游交通信息化系统
主要包括公共交通信息系统、交通实况服务系统、旅游行程设计系统、游线自助导览系统、自驾泊车导引系统、遇险紧急反馈系统,建设智慧交通系统。实现景区公共交通信息的动态更新、分析路段拥堵状况,提供自驾车行程时间评估、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组合实时线路推荐、自助导览、停车诱导、空余泊位提示、智能收费、事故抢修、危险预警等服务。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旅游交通网络进行梳理,提出石嘴山市旅游交通网络建设方案构架建议,以充分发挥交通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适应并促进新形势下石嘴山市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为城市转型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石晓腾,吴晋峰,吴宝清,张甜歌,高远.旅游交通方式比例结构跃迁现象与跃迁带模型——以国内旅游为例[J].经济地理,2020,v.40;No.264(02):189-199.
[2]张旭,张时智,涂静宇.交通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及规划应对[J].综合运输,2017,v.39(06):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