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 400000
摘要:建筑业发展下,建筑材料种类和功能也随之丰富,建筑施工材料质量对工程项目整体发展所具有的意义是不容忽视的。文章通过对建筑材料检测与管理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建筑施工;施工材料;材料检测;材料管理
引言
材料检测是对原材料的成分分析、测量、无损伤检测和环境模拟测试等,有些检测还涉及分析机体的体液、组织和排泄物等材料中的环境污染及代谢产物的含量,以确定机体受环境污染的程度和受害的危险性。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自身生活和工作环境提高了重视,我国建筑行业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传统的建筑工程项目材料检测与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下工程施工需要。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国家在基础设施方面不断加大投资力度,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1建筑材料检测概述
建筑材料检测是对建筑施工所需要的各种材料进行科学全面地检测,借助专业化设备对其相关数据和指标进行检测。与国家标准进行对照,以此来确保所有的建筑材料都符合或高于国家标准,从而保障建筑建设施工的安全和稳定。建筑材料检测主要根据建筑施工所需要的材料种类进行细分,分成不同的主要项目,水泥需要检测厂家、强度、初凝时间、细度等。建筑所需要的另一重要材料是钢筋,钢筋要检测其强度,尤其是对钢筋的伸缩和拉力要做全面的实验检测。同时,钢筋在使用过程中要进行焊接,要对钢筋焊接进行拉伸实验检测。碎石是建筑中使用量最大的材料,要对其含泥量、压碎值、极配等做好全面科学地检测。有些建筑必须使用沥青,要对沥青进行第三方检测,主要是其密度、软化点、溶解度等,依照相关的标准进行检测。建筑材料检测至关重要,通过检测确保建筑施工的各项材料符合标准,从源头上做好检测,保证建筑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做好检测,确保所有的建筑材料进驻工地以后,科学保存,确保在施工过程中所有的建筑材料都完全符合出厂标准和国家标准。
2建筑施工材料检测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检测标准不明晰
在目前的建筑材料检测工作中,最为常见的问题是由于专业检测工作企业、质量检测单位以及各高校,对于检测工作中所需要遵守的规程和规章制度了解不足,甚至不同单位采用不同检测制度和检测标准的情况,导致最终获得的检测报告彼此不同,从而无法实现资料的共享和同时使用。比如对于C35标号的混凝土,某实验检测机构,在运行过程中检测的参数包括该混凝土的冻损信息、抗压参数和抗剪参数等,并完成了相应的试验任务,而另一机构主要检测该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和冻损信息等,这就导致这两个检测机构最终出具的报告涵盖的数据数量、涵盖的信息不同,而建筑单位的施工阶段,要能够获得对该混凝土的全面性资料,必须到不同的单位中完成检测工作,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并且需要投入更高成本。
2.2检测技术和检测设备落后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技术性要求较高,并且过程复杂。为了保障建筑材料检测顺利进行,需要提高检测设备的精度,保证检测技术的先进性。而且需要注意的是,施工材料与检测技术要相匹配,否则无法进行准确检验,得不出准确的结果。另外,导致建筑材料检测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在具体检测过程中会按一定比例缩小数据,因而会导致出现数据误差。同时,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往往采用过去的检测手段和老旧的检测技术,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而且会导致误差增大,降低整个检测结果的精准度。
2.3材料检测管理不完善
对于材料进行检测不及时或出现漏检,导致一些质量不合格的材料未被及时发现,而被投入生产,影响所投产区域的构建质量。在对材料进行检测过程中,缺乏详细的检测数据登记,导致检测人员后续通过比对判断时,缺乏正确的参照物,影响正确的判断。
另外,由于赶工期或其他原因对材料检测过程进行了过度精简,导致检测结果还未出,就已经进入到下一道工序,如焊接后未及时检测就开始浇筑混凝土,在钢筋检测结果表明该型材料不符合质量要求时,后续作业已经完成,此时再进行返工,会增加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支出,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3建筑施工材料检测与管理的改善措施
3.1检测标准制定
检测标准的制定过程,要根据材料类型、材料特点、材料形状确定检查目的,同时了解材料质量下降的人为因素,之后制定检测标准,该项工作的具体落实阶段,可以通过建筑行业建成的相关行业工会以及专业的检测机构,共同参与到对材料检查规范的制定过程,同时针对一些特定的材料,要说明高质量情况下的各类参数。另外针对各类材料检测单位的监管也要纳入到日常工作规范,防止在单位的工作过程中出现误操作以及其他问题,导致对材料的检测精度不足。比如对于当前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的保温隔热材料,通常为高分子材料板,而一些供应商为了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会在该材料中通过加水的方式,提高单位面积的重量,该板材不但无法达到应有的保温隔热效果,甚至会出现施工过程以及后期运行过程中的脱落问题,则针对该材料制定的规范,除了是对于该材料本身材料方面、构成方面、平整度方面的检测,同时也要通过称重以及实际保温隔热能力测量的方式,了解其是否可以使用,当发现最终取得的结果和相关标准规范之间存在过大的差距时,则可确定该材料不可满足工程项目的施工要求。
3.2优化升级检测设备和检测技术
购入先进的检测设备,引进先进的检测技术,是最直接有效的提升检测质量的手段。由于现阶段各个领域都在迈向数字化、自动化、智慧化,所以要着力革新施工材料检测设备和技术。通过购进数字化智能设备,不仅能节约人力物力,而且能提升工作效率。先进的检测技术能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定,减少误差的产生,从而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而推进我国建筑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
3.3环境温、湿度的合理控制
建筑施工过程中当地的环境温度和湿度对建筑材料的某种性能有着较大的影响。以建筑工程中常用的防水材料检测工作为例,通常的沥青防水卷材拉伸实验,都是标准温度(25℃)下进行的。但当环境温度在27.5℃时,材料的平均抗拉强度将有所降低,而环境温度低于18.5℃,抗拉强度又会高于标准温度时的强度。因此检测人员应严格按照国家依据各地区的气候环境制定的建筑材料检测标准,开展检测工作,并不断改善对检测环境的温湿度的控制方法,实现精准测试。
3.4建立更加科学的动态化检测评价机制
建筑材料的检测涉及建筑施工的方方面面,贯穿于建筑施工的全过程,检测也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要保证建筑材料在采购、仓储、施工等阶段都能符合相关标准,做好动态化检测,建立更加科学的动态化检测体系和评估机制。根据检测和建设,需要对检测进行有效管理,针对检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进行纠正。检测发现材料存在问题,让开发商及时调换,确保建筑材料符合或高于国家标准。同时检测技术在不断进步,检测标准也在不断提高,检测仪器和设备也在不断更新,要根据发展需要,对各种检测程序进行及时地调整修正,真正提高检测质量,以此来更好地保证国家建设安全。
结语
综上所税,要想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并发挥其最大作用,提高工程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需要做好施工材料的检测与管理工作。结合现场情况做好材料检验与现场堆放、养护,切实提高处理利用效率,为工程建设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梁家龙.建筑材料检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分析[J].江西建材,2020(4):16.
[2]陆飞.建筑材料检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研究[J].居舍,2019(35):44.
[3]邓继峰.建筑工程材料试验检测技术要点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17):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