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项目管理模式及智能化应用分析 陈安娅

发表时间:2020/12/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3期   作者:陈安娅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较为快速,也提升了我国人民对住房品质的要求。
        重庆市铜梁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站
        摘要: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较为快速,也提升了我国人民对住房品质的要求。尤其是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建筑企业在满足人们对建筑品质需求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建筑智能化项目管理模式的应用,这一新型项目管理模式解决了传统项目管理模式的诸多缺陷,对提升我国推动建筑项目管理效率及质量的提升有着极为现实的意义。对此,本文从介绍我国现阶段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特征、现状入手,就如何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中智能化应用效果提供方法参考,以供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智能化应用
        1 引言
        建筑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也在不断地提升。智能化建筑的发展提升了房屋建筑的实际质量,给业主带来了更加便利的生活。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也要适应这种智能化发展需求,通过项目管理方式,提升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实际水平。
        2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我国现bai阶段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有:
        1、传统du的项目zhi管理模式(DBB模式):即设计-招标dao-建造(Design-Bid-Build)模式。该管理模式在国际上最为通用,世行、亚行贷款项目及以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合同条件为依据的项目均采用这种模式。优点:管理方法较成熟;业主可自由选择咨询设计人员和监理单位,可控制设计要求;通过招标来竞争价格对业主有利;可采用标准合同文本。存在问题:设计的可施工性差;监理工程师控制项目目标能力不强;工期太长;不利于工程事故的责任划分;由于图纸问题产生争端。
        2、CM模式:又称阶段发包方式,业主在项目开始阶段就雇用施工经验丰富的咨询人员即CM经理,参与到项目中来,负责对设计和施工整个过程的管理。它打破过去那种待设计图纸完成后,才进行招标建设的连续建设生产方式。
        3、设计—建造方式:(Design-BuildMethod)就是在项目原则确定后,业主只选定唯一的实体负责项目的设计与施工,设计─建造承包商不但对设计阶段的成本负责,而且可用竞争性招标的方式选择分包商或使用本公司的专业人员自行完成工程,包括设计和施工等。
        4、交钥匙方式:(TurnKeyMethod)是一种特殊的设计─建造方式,即由承包商为业主提供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融资、土地购买、设计、施工直到竣工移交给业主的全套服务。此模式的承包商可提供从项目策划开始,直至竣工移交的全套服务。该模式特点:风险主要由承包商承担;降低全过程建设费用;把纠纷、矛盾降到最小;可保证工程质量;业主对工程控制能力降低。
        5、建造─运营─移交方式(BOT模式):建造─运营─移交方式(Build-Operate-Transfer)简称BOT方式。BOT方式是上世纪80年代在国外兴起的一种将政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依靠私人资本的一种融资、建造的项目管理方式,或者说是基础设施国有项目民营化。
        6、项目承包模式(ProjectManagementContractor):简称PMC模式。即业主聘请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进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管理和服务。
        3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中智能化应用方法
        3.1 明确智能化管理办法目的
        首先要明确智能化管理办法的目标是提供安全、快捷、舒适的服务,同时还要建立起科学的综合管理机制,以高效的管理方式,节约能源消耗,降低人工成本。从当前的建筑企业的智能化管理方式可以看出,智能化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发挥着非常大的优势,特别是在信息的管理方面,更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在工作当中应该积极探索智能化管理方式的进步点,深化智能管理模式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空间。


        3.2 BIM技术的应用创新
        与传统建设生产相比,BIM技术能够有效应用在建筑智能化管理技术当中,旧从现阶段BIM技术应用而言,由于相关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其设计难度不断提升,由此在进行跨专业设计过程当中,一旦人员的沟通不够及时,势必会造成相关设计质量的下降,进而影响到整个工程,使得整个智能化建筑工程产生较大的成本,由此在BIM技术应用下,我们可以利用在相关制图软件上来立体的呈现建筑模型,确保设计质量以及设计效率,相关建筑工程师也可以通过BIM平台来有效获取相关设计信息,从而达到有效协同智能化建筑管理技术创新的目的。
        3.3 智能安保技术
        在智能化建筑当中设计网络综合布线的过程中,信号线都要利用专用工程线对网络点位进行连接,形成统一接口的高效信息传递。多媒体会议室网络POE供电方式主要选择无线热点(AP),加强对于无线AP连接故障的排查。摄像机供电方式主要选择供电双重保护的2芯电源,有效的增强供电可靠性与安全性。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与设计,需要与消防系统、报警系统连接,以便于应急状态下的快速处理与紧急响应。安防视频监控系统需要利用计算机技术完成升级,例如前端摄像头、控制主机、录像系统和数字硬盘等优化升级。在安防视频监控系统的升级过程中,选择定焦镜头和变焦变倍镜头都有较好的效果,同时同轴光缆、双绞线、球机对于监控录像的准确性有极大的提升。在布设门禁系统的时候,利用可视对讲设备、电脑系统、识别装置、智能遥控器、防盗报警系统与远程控制系统能够实现智能化建筑的自动监控、自动识别与自动报警。
        3.4 实名制通道
        “所有进场作业人员均建立‘一人一档’,遵照相关制度,进行作业前的培训教育,考核评分,相关信息采集备案后,作业人员方可进场施工”的制度,已成为建筑行业自始至终需要遵守的行业规矩,结合深圳地铁的建设背景,规避纠纷风险,关切一线施工人员的切身利益,施工中全面落实“实名制,分账制”的两制管理制度。所有民工,必须逐一采集相关信息录入实名制平台,且相关联的民工人员收入情况,须上传至分账制平台,两大平台相互关联,最终形成对现场所有施工作业人员相关工资情况的全方位信息共享。充分发挥实名制平台的衍射作用,建立内部管理专用平台,将所有经过培训教育的人员信息上传至智慧管理系统,场地围闭后人员通道设置人脸识别系统,经过将人脸数据信息归入统一监管系统,录入实名制平台的人员,每天“刷脸”过闸机进入施工场地内,无信息录入人员无法进入现场,大大提高进出场人员管理的高效性以及精准性,确保施工现场无“闲杂人”,避免外来人员随意进出,人员难管理的现象。进出场地内人员每天“刷脸”过闸机考勤并记载,不走闸机的人员没有考勤记录,月末通过考勤记录和工人的薪酬状况系统自动生成工资表,进行工资发放,避免手工考勤效率低下,劳资纠纷频繁发生的现象。同时建立细部管理制度和办法,人员现场存在违章施工行为,将对此人违章信息上传实名制系统,需通过特定环节的再教育,再培训,再考核后,方可顺利通行于人脸识别系统的实名制通道,进行正常施工作业。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建筑行业背景下,建筑企业要获得良好的项目管理成效,必须合理选用项目管理模式及方法。智能化应用模式不仅能解决传统建筑项目管理模式下的诸多疑难问题,还能为建筑企业搭建良好的企业文化并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以此实现建筑企业项目管理方法的创新。本文就现阶段建筑项目管理模式特征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就建筑项目管理模式中智能化应用问题提供了方法上的建议,以此更好推动我国建筑智能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丹.试论信息时代下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及工程应用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8(07):94+97.
        [2]翟艳光,刘新新.智能化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应用情况分析[J].数字通信世界,2018(07):118-119.
        [3]冯瑛琪.分析新时期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智能化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28):139-140.
        [4]郭庆军,贾哲,郝倩雯.建筑装备智能化应用现状分析及展望[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8,35(06):25-33.
        [5]熊璠,曾纪刚.建筑智能化中BIM技术应用的途径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8(16):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