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恒大伟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150000
摘要:在整体施工过程中仍存在某些问题,特别是施工管理风险普遍存在,对此要着重关注,并结合相关方面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切实有效采取相对应的防范策略,以此使建筑工程项目取得更大的效益。基于此,重点探讨和分析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风险以及相对应的防范策略等内容,可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和效益。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引言
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开展项目管理工作,既可以改进施工效率,又可以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文章就重点对项目管理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加以分析和探讨,对其存在价值,现存问题予以深度剖析,并给出合理的解决措施,以优化土木工程建设水平。
1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风险种类
1.1组织风险
组织不同决定其组织职能也有很大区别,所以,组织应满足施工企业的运行和发展模式等方面的需求。针对当前组织风险进行分析,应组建有目的性的工程组织机构,制订相应的工作流程,而组织管理不健全、针对性不够强的组织结构会在一定范围影响项目风险预控策略的实施。
1.2合同风险
施工项目合同是确保各方利益的主要书面文件,在进行合同管理工作时,常会出现合同风险,其对建筑项目效益影响非常大,所以,参建的单位要提升对施工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视,特别是对施工合同进行管理时,要及时对合同风险进行规避。同时,在合同制订过程中,一旦合同的选择方式与计价方式存在差异,就会出现各类不同风险。合同双方需要结合其自身的利益需求,对合同的总体内容进行有效编制,各个参建方和施工企业也需要明确其自身的基本职责,因为一旦职责不够明确,对有关赔付条款和流程等不完善,也会导致合同风险的产生。
1.3经济风险
招投标是参照相应的招标文件开展的,所以投标人需要认真仔细地对招标文件进行分析,并熟知投标者的需求,了解设计图纸的相关内容,明确项目质量需求,了解合同条款和工程量清单。生产成本价格一旦出现任何波动,且涉及范围比较大时,也会影响工程项目承包的总体进度,给整个承包方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材料设备的资金供应一旦不及时,且材料和设备质量不合格,或是工艺不到位,就会影响施工工期,从而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国家对于税种和税率进行调控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施工企业的经济风险。
1.4安全管理问题
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我国不断加大对土木工程建筑安全管理的重视力度,但仍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对土木工程建筑安全管理工作而言,也就是施工过程中的人身财产安全问题。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现场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具体体现在塔吊高空作业、物料垂直运输以及重型机械设备运转等方面。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安全管理工作的难度。
2提升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项目管理水平的具体策略
2.1高度重视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风险
企业决策层和领导层要着重关注风险管理,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意识。
在具体工程项目施工前,要着重针对工程的相关风险进行切实有效的预测和评估,并研究相应预案,筛选优质方案,制订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此为各项管理风险提供防范策略,并在风险决策中提供切实有效的数据支持,把风险防范策略作为核心进行管理。最大限度提升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并养成风险管理习惯,规避重速度轻质量的弊端,把施工风险管理当作建设主导,针对风险评估工作进行深入细致的检查和监督,对态度不够端正或缺乏风险防范意识的人员进行处罚,使行业环境进一步净化,确保风险防范意识真正提高到战略地位。
2.2加强质量监督管理
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提高施工质量是确保工程发挥实际价值的重要途径。土木工程建筑质量管理应当从如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在正式施工前,做好技术交底工作。由于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规模大,施工任务量繁重,施工工序繁杂,为此,只有积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才能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第二,在施工期间,质量管理人员要对安全防护设备的使用情况实行全面且细致的检查,并严格遵照标准规范对施工材料实行存放管理。第三,质量管理人员要深入施工现场进行旁站监管,全方位动态化掌控各个施工流程、各道施工工序,及时且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处理外墙施工缝的过程中,砼导墙存在一定难度,极易出现质量缺陷,为此,施工技术人员可采用在外墙楼层部位安装铁模板的方式,进一步强化工程建设质量。传统的预埋砌体管线施工中,会在砌体预埋结束后,按照规划要求进行管线槽的切割和布设,将管线预埋在指定位置内,利用混凝土浇筑封实,对特定部位进行抹灰处理。由于各工程所选用的砌体管线材料存在差异,极易出现空鼓、开裂等问题。为此,施工单位应先使用切割机布设管槽,在确保管槽清理到位的情况下,预埋管线,再使用一定厚度的砂浆填平处理。由此,既可以节约材料成本,又可以简化施工流程,具有重要意义。
2.3合理转移风险
在具体的风险管理实践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对风险进行更科学合理的转移。(1)要在施工合同中加入关于索赔的相关内容,因为针对无法预知的风险不能充分的把握,要对于风险在全过程中进行有效预估和控制,充分认识到风险对于整个项目的经济效益都会有重大的影响,所以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双方都要尽可能使风险得到切实有效的转移。(2)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要事先约定相关情况下的索赔条款,并有针对性引用和借鉴国外项目风险管理的先进经验,提升自身的风险抵御能力。同时在施工企业积极树立风险转移意识的基础上,施工企业也要关注风险因素的转移和控制。(3)可选择风险转移给第三方,如购买相应的工程保险或者工程担保,这种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对此,相应的标准要求要充分明确,并在整体施工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2.4构建风险评估模型
对建筑项目建设工程风险进行控制管理,需要有关人员做好风险管理评估,在评估模型过程中,主要包括工程成本和项目工作效率等多方面的风险评估因素。在技术规程选择中,需要制订风险因素控制技术和防范预防能力较强的方案,并找出该阶段风险缓解的有效措施,对定点和重点内容进行控制,对不能规避的要素进行风险转移,降低相应的损失,此外,将项目工作效率作为评估要点进行分析,需要工作人员明确工程效率和风险要素之间存在的关系,其主要包含工程施工阶段与整个项目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风险等。工程施工阶段风险是致使工期延误的要素,而工程整体风险主要是在关键位置或是不能规避的风险。
结束语
总之,企业要在风险控制管理方面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才可以确保整个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因此,需要将任何风险控制到最低状态,针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最优化的配置,以实现企业最大化经济利益。此外,一旦项目风险管理不在可控范围内,就会给企业带来很大损失,因此,需要高度重视风险控制管理工作,并严格落实到位,才可以确保企业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简春国.研究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及对策[J].居舍,2018(36):130.
[2]肖永.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J].装饰装修天地,2019(5):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