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结构施工特点和施工技术分析 王燕

发表时间:2020/12/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3期   作者:王燕
[导读] 摘要:随着建筑业快速发展,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下施工具有工程量大、工期长、工艺复杂、影响因素多等特点,为保证建筑结构施工的合理性做好技术分析与控制具有现实意义。
        江苏金源建设有限公司  江苏省泰州市  225500
        摘要:随着建筑业快速发展,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下施工具有工程量大、工期长、工艺复杂、影响因素多等特点,为保证建筑结构施工的合理性做好技术分析与控制具有现实意义。下面文章就对高层建筑结构施工特点与施工技术要点展开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建筑结构;结构施工;施工特点
        引言
        城市地区的面积十分有限,能用于建筑施工的面积更是少之又少,为了让有限的土地面积得到最大化的利用,高层建筑这种特殊的建筑结构得到了推广。高层建筑的优势在于能将建筑空间延伸到上层,从而使可用的居住空间得到增加,保证城市地区人们的居住和生活需求。然而和常规的建筑结构相比,高层建筑的结构施工难度比较大,只有尽可能把握施工技术要点、加强质量控制,才能让高层建筑的质量符合相关行业标准。
        1高层建筑结构施工特点
        首先,工程周期长。高层建筑施工一般具有较高难度,建筑物本身较高,所以高空作业多,施工之前要先构建主体框架块结构,施工过程中工程任务量会较普通建筑使用任务量更大,所以施工周期较长,一般高层建筑施工时间都需要十个月左右,加之高层建筑施工受到季节、天气等外界因素较多,很多高层建筑施工时间会达到一至两年之久。其次,施工技术复杂。与低层建筑施工相比较,高层建筑施工难度更高、施工周期更长,所需的施工技术更为复杂。特别是现代化建筑工程,工艺、设备、技术都更加具备现代化特点,所以施工过程中与传统的建筑施工还有明显的区别,要保证高层建筑施工的质量,需要协调多方作业,特别是面对结构复杂、需要交叉作业的工程,就更注重施工多方合作的协调性和施工技术的稳定性,多方施工、建筑结构的复杂都加剧了施工技术的复杂性。另外,高空作业多。高层建筑施工所具备的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建筑物有一定高度,施工过程会面临很多高空作业,这就对施工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施工所需的设备和施工仪器必须安全可靠,严格避免高空坠物或设备安全隐患。高层建筑主要以钢筋混凝土为主要的施工材料,钢结构吊装、混凝土泵送等都提高了高空作业的难度,施工过程中更要注重高空作业的安全性。
        2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分析
        2.1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因为区域性的不同,不同地区的地质出现一定的差异,所以不同地区的高层建筑地基应当全面分析当地的地质情况。在实际施工当中,假如存在地质持力层较深、情况比较复杂以及地基较深的区域,应当利用桩基础实施加固处理,不过,因为我国的钢建材比较匮乏等,需要优先选取现浇钢筋混凝土桩用作桩基础,考虑到钢筋混凝土桩成本较低等原因,所以近些年在高层建筑施工当中得到了普遍的运用,但是对于地基基础埋藏较深的地区,应当实施沉井法完成施工。混凝土施工技术,应当把抗压强度当成关键的衡量指标,同时对水灰比进行合理的控制,在水泥标号相同的前提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着水灰比的增大而增强,在水灰比一定的情况下,应当提升水泥用量同时提升混凝土的密度,最终实现混凝土强度的提升。
        2.2施工测量技术
        针对上述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可以看出高层建筑施工所具有的的复杂性,其中施工测量技术是施工准备阶段中的重点环节,是保障高层建筑施工稳定性的基础工作,因此增强施工测量技术的精确性对高层施工具有重要意义。高层建筑结构施工中一般采用对轴线、标高数据测量,影响施工测量数据准确性的因素较多,除人为因素外,还包括诸多外界因素,所以施工测量中选用设备要十分严谨,严格保证水准仪、全站仪等设备的精确性,在人员选用时也要加强测量队伍的专业性,测量过程要严格参照施工的设计和规范要求,力求施工测量的准确性。


        2.3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钢筋结构可以说是高层建筑结构的主要承力结构,起到框架性的作用。钢筋工程的施工技术,大致可以分成三个方面:第一,搭接技术。钢筋结构的接头部分都是由搭接技术进行施工形成的,只有搭接效果过硬,钢筋结构稳定性才有保证。因此在施工中,同一断面内焊接的钢筋接头不能大于整体钢筋数的二分之一,绑扎搭接数量需要控制在24%以下。第二,墙柱结构的钢筋绑扎技术,需要根据高层建筑结构的放线对钢筋结构进行校正,避免钢筋发生移动,一般情况下该部位需要采用双排钢筋以保证稳定性,相邻钢筋需要以绑扎形式进行固定,使之间距与设计标准保持一致。第三,梁板结构钢筋绑扎技术。需要根据钢筋网结构进行绑扎,对钢筋摆放位置进行确认以后,准确放置钢筋并且进行绑扎,确保梁板结构的施工准确度。
        2.4模板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在施工之前,需要先使用模板进行定型,其中模板的搭建是很重要的,必须根据施工环境以及高层建筑的特点进行合理的组合,对模板进行设计,确定模板平面布置,纵横龙骨规格、数量、排列尺寸,梁板支撑间距,主次梁节点大样。验算模板和支撑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绘制全套模板设计图(模板平面布置图、分块图、组装图、加固大样图、节点大样图、零件加工图和非定型零件的拼接加工图)。模板的数量应在模板设计时按流水段划分,进行综合研究,确定模板的合理配制数量。并且还要准确了解轴线的位置,对于承载力、强度不同的模板要写上不同的编号,合理堆放在一旁,在使用的时候进行合理选择,这样做的目的就在于可以承载钢筋混凝土的重量,不至于对楼板造成压力从而破坏模板,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模板的安装以及拆除都需要由专业人员完成,堆放位置不能对正常的施工造成影响,从而避免存在安全隐患。在安装模板的时候,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避免出现误差。
        2.5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从高层建筑功能层面进行分析,高层建筑的不同高度层应当具有一定的差别,上部建筑应当具备小空间轴线,下部建筑则需要大空间轴线。实际上此种情况和力学难以符合,不过高层建筑结构的下部结构应当承受的压力更大,所以以便和施工目标相互吻合,应当建立转换层结构,对于转换层的筒体结构等,能够利用加大筒体等方法,实现提升下部结构性能的效果,在合理的情况下,能够在建筑周围设计一些剪力墙等,使得转换层的抗震能力得到提升。并且,以便提升高层建筑的整体性能,为了使得上部压力降低,能够利用开动不落地剪力墙等方式,完成施工目标。
        2.6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混凝土施工是高层建筑结构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混凝土施工具有结构厚、体形大、钢筋密、混凝土数量多,工程条件复杂和施工技术要求高。混凝土的截面尺寸较大,在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水化过程中温度增高,使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内外温差产生的温度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应力,是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主要因素。所以在混凝土施工中必须考虑温度应力的影响,主要是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控制内外温差,减小混凝土内外由于温度差而产生的温度应力。另外,后续养护技术。养护工序的意义在于解除混凝土结构水化热效应,避免内外温差导致的混凝土结构开裂问题。可利用浇水、覆盖草帘及土工布的方法对混凝土结构的温度进行控制,确保混凝土结构的顺利凝结。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以及后期的使用寿命产生一定的影响。充分掌握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的核心要点,是建筑工程质量保障的关键因素。在日后工作中还应该强化建筑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结合结构特点做好技术方案编制与实施,提高建筑工程结构施工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何永球.高层建筑结构施工特点分析和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9):1362.
        [2]徐咏霞.浅析高层建筑结构施工特点和施工技术分析研究[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11):12.
        [3]袁喜龙.浅析高层建筑结构施工特点和施工技术[J].信息化建设,2016(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