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他的农民朋友

发表时间:2020/12/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3期   作者:高转
[导读] 在王家坪革命旧址毛泽东的会议室里成列着这样一张历史照片,是延安川口区六乡秧歌队为毛主席敬献“人民救星”金字匾的场景。
        延安王家坪革命旧址管理处  陕西省延安市  716000
        在王家坪革命旧址毛泽东的会议室里成列着这样一张历史照片,是延安川口区六乡秧歌队为毛主席敬献“人民救星”金字匾的场景。照片中人们都争先恐后地围在毛主席的身边,脸上洋溢着由衷的喜悦。充分体现了人民领袖爱人民,人民领袖人民爱的场景。
        那是1946年春节前夕,延安川口区六乡的人们早早就开始商量着春节给毛主席拜年的事。党中央毛主席进驻延安后,领导人民发展生产,兴利除弊,让人民群众的生活过的一年比一年好。人们打心眼儿里拥护党的好政策,称颂毛主席是好领导,大家都想送上礼物以表达对主席的无限崇敬和感激之情。可是送什么好呢?这时,有个知书识字的老先生提议“送匾”,立刻得到了大家的赞同。但匾上写什么呢?经过精心思考,集思广益,大家一致同意写“人民救星”四个大字。   当时负责筹办这件事情的杨步浩找到延安城里最有名的书法家毕拱斗先生题字,又找手艺最高的木匠王金祥做匾牌,油漆是请陕北闻名的油漆匠党允义油的。那一天,新匾抬到了党允义师傅的油漆铺里,党师傅看到匾上刻着“人民救星”四个大字,心窝里热乎乎的,他久久凝望着面前的大匾,一边端详,一边思忖:毛主席啊毛主席,您真是我们穷苦人的大救星啊!不提别的,就说我们党家也是托您老人家的福,才开了个油漆铺,过上了好光景,这回送匾虽说是川口区六乡的人民,可也有我们木匠、油漆匠的一份心意呀。忙活了好几天,一块五尺长、三尺五宽的匾终于做好了。
        正月十五这天,各路秧歌队齐集延安会演,杨步浩带领川口区六乡的秧歌队来延安给毛主席献匾。一路上吹吹打打,从南关边区政府门口开始,秧歌队一直扭到王家坪军委礼堂院子里。“人民救星”的大红金字匾吸引了满街的群众。早早迎候在大门口的毛主席在一串五百头鞭炮响过后,微笑着接过匾,高兴地说:“延安川口区六乡的530户2400多口人,经常和咱中央机关来来往往,像亲戚一样,今天又送来了金字匾,对中央这样关切。我感谢六乡的全体人民,祝贺今年夺得大丰收。”    杨步浩代表六乡群众讲话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后,我们一定要努力生产多打粮食,来报答共产党、毛主席的恩情。”乡亲们扭完陕北大秧歌,又表演了几个小节目,演出结束后,主席同秧歌队员合影留念,并在军委礼堂招待大家吃了饭。
        杨步浩,就是陕北的一个农民,延安大生产运动中,是劳模英雄。中央红军到延安时,他分了地,分了窑,当年他二十岁,刚娶了婆姨,又没有负担,心里那个美,有劲,全使在地里。所以他种的麦子、谷子格外好。


        一次,他和其他劳模一起到南泥湾慰问三五九旅,听王震讲:毛主席、周副主席、朱总司令也要开荒种地,生产任务目标确定下来,也不含糊,公粮也不能少交。杨步浩心里格登一下,寻思毛主席、周副主席、朱总司令要多忙有多忙,时间金贵得很,如果整天蹲在地里,岂不是耽误了领导抗战领导革命的大事吗?所以就想代耕代交公粮,把想法跟乡长说了,乡长一层层报上去,主席知道了,同意了,就叫下面问,那么代耕有什么条件呢?杨步浩说了四个四:四头驴子、四把犁头、四把犁耙、四担小米。为什么要四份呢?是因为一个人种四个人的田地:毛主席一份,周副主席一份,朱总司令一份,自己的一份。事情定了下来,他白天干,晚上打着火把也干,结果,当年就丰收了。把四份公粮交了上去,还有很多剩余的,也一起交了上去。
        我们都知道毛主席喜欢吃辣椒,杨步浩更是知道,所以他隔三岔五地就挑一对柳条筐,两头是红的西红柿,鲜的辣椒,刚下的鸡蛋…..,到中央领导那里串门,走亲戚一样,中央领导也喜欢他,常留他吃饭,这样在延安好些年了,有感情。
        1952年,杨步浩说要去看毛主席,到地委去开了介绍信,买了火车票,买了二十四尺布,做了二十四个小口袋,白面馍、黑面馍、小米、玉米、瓜子、南瓜……等等,分别装好,装在大麻袋中一系,就扛上了火车。
        到了中南海,警卫不让进,杨步浩就拿出一张当年送金匾的照片,警卫一看,说:哪个是你啊?杨步浩说,你看到匾下两条腿吗?那就是我。别人都忙着敲锣打鼓,我一看没有人拿匾,只好我拿了,说完就撩起裤管,说,你比比看,是不是我的腿?警卫还是不让进,杨步浩急了,拿出第二张照片,这一张是周恩来和他换鞋子,他正弯腰,不知是哪个记者按下了快门,所以警卫拿照片七看八看,还是看不到他的脸,只看到他的大半个后背,警卫仍然不让进。他只好递上介绍信,警卫还是搞不明白,就跟里面打电话,过了一会儿,江青坐了一辆轿车出来,把他接了进去。在毛主席家吃第一顿饭,他就吃了九个大面馍和一碗大米饭,毛主席见他吃这么多,问是不是火车上没吃饭?他说没顾上吃,一直在激动。
        就在1971年底,杨步浩去北京,朱老总听说了,挺激动的,就说:一定要见,要见陕北的杨步浩,朱老总一见到杨步浩就握住他的手说:“没有延安的小米,就没有革命的胜利,没有现在的生活……”
        最高领袖和最普通的农民是朋友,是有交情的朋友,这是老一辈子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本色,包括毛泽东,还有其他的领导人,他们骨子里更平民,更本色,更朴素,他们认为自己就是人民中的一份子,这是得到人民爱戴的原因之一吧。主席与人民之间的这种鱼水之情是让人看在眼里,暖在心里的。一直到今天,当人们来到王家坪听讲解员讲起这段故事,望着凝结于这张照片之中的雨水之情,仍然久久不愿离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