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下的大学体育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3期   作者:曹天宇 王腾腾 张凯旋
[导读] 摘要:为实现大学生素质全面开发,体育教师需要高度重视课程革新,以创新教育为基准就当前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展开深入的分析,并根据大学生素质建设的实际需求,就具体的授课方法进行全面更新,将体育所具有的体能训练和品质塑造等优秀的育人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
        武警警官学院  四川省成都市  610200
        摘要:为实现大学生素质全面开发,体育教师需要高度重视课程革新,以创新教育为基准就当前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展开深入的分析,并根据大学生素质建设的实际需求,就具体的授课方法进行全面更新,将体育所具有的体能训练和品质塑造等优秀的育人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
        关键词:创新教育;大学体育;教学策略
        前言
        在素质课改的大环境下,高校在教育工作方面呈现出全新发展趋势,开始侧重于创新教育为思想核心,注重于教学体系的完善和创新。而体育是大学阶段的重要课程,是决定大学生体能强化建设,实现大学生道德品质规范性建设的重要学科载体。因此,在实际授课期间,教师需要以创新教育为导向,积极更新体育课教学体系,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体育课学习环境,将体育课的育人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
        一、创新教育概述
        创新教育,是教育领域为顺应素质改革发展趋势所提出的一种全新思想方针,是为满足人才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要求而提出的重要核心思想。具体指要在培养创新人才的主基调下对教育思想、内容、方法进行全面创新,以满足人才的素质建设要求。创新教育下,体育教师要树立生本思想,重点关注大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本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原则,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不断的更新。而为了实现创新教育的深入落实,体育教师先要意识到当前教育机制存在的滞后性,针对新环境所存在的教学挑战展开分析。
        二、创新教育背景下大学体育教学面临的挑战分析
        1.教育思想滞后
        创新思想导向下,大学体育趋向于全新的目标方向发展,教师需要侧重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建设。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往的授课思想存在一定弊端。以往,教师在开展体育课教学活动时,通常以灌输讲授,以及自由训练的方式组织课堂活动,在课程内容设置还是在活动规划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以课程木目标为考虑重点,而在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感受和素质建设要求方面考虑的不够周全,导致学生对待体育课程不够认可,甚至存在着一定的排斥情绪,致使其课堂参与性明显受限,创新思维和能力养成也因此而受到明显局限。
        2.教育方法单一
        在大学阶段的体育课教学领域,教法新颖与否是决定学生兴趣、能力建设的重要因素。然而,在创新教育背景下,教师在教法的贯彻上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以往,在开展体育课教学期间,教师所贯彻的教法比较单一、落后,所营造的课堂气氛也比较的枯燥。学生在体育课上学习表现比较被动,学习参与积极性也比较薄弱。归咎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对待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思想认知不够准确,在教学创新方面缺乏投入力度,导致学生素质整体建设明显受阻。
        3.师资水平有待提升
        创新教育的全面落实给体育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建设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若想实现体育教学素质革新,体育教师就必须形成全新的教育理念,并不断创新和完善教育体系。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领域,高校在体育师资建设方面的关注度明显不够,未能够根据师生比合理引进体育教师,在教师专业培训方面的投入力度也明显不够,导致体育课执教能力存在着一定的桎梏性。因此,面对上述挑战,学校和体育教师必须在思想上提高整体重视度,并对应具体问题提出科学的解决策略,为进一步完善体育课教学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三、创新教育背景下大学体育教学的革新策略分析
        1.积极树立生本全新教育观
        为了实现创新型、素质型人才规范性建设,体育教师需要以创新思想为导向,对教育观念进行转变,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针对学生在体育课程方面所表现的兴趣需求以及能力拓展需求,进行教学创新。重点关注学生的主观需求,站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层面进行综合考虑,就具体的课程内容以及活动的组织形式进行创新。教师要立足于大学生体能训练和品格塑造等不同方面的素质建设要求考虑,对体育课程内部结构和课时安排进行合理规划。合理设置基础训练、拓展训练等不同教学环节,注重体育文化,尤其是传统体育文化的渗透,加强体育精神的宣传,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运动观。根据大学生的体能训练实际需求,对课时进行合理安排和规划,保证学生体育运动时间和训练空间更加充足,全面提高学生整体运动水平。
        2.基于兴趣导向,创新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需要侧重于体育文化的导入。在实际授课期间,向学生具体介绍体育项目的衍生历程,介绍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以排球为例,可以将中国的女排精神和国际赛事中取得的优异成绩渗透给学生,让其能够端正体育认知,提高民族认同感。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设置游戏活动的方式,他调整体育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游戏体验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的运动要领,提高学生整体在体育课上的参与性。以足球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合理设置颠球、运球等游戏活动,夯实学生运动技能基础,为学生今后规范有序参与足球训练提供基础支撑。再者,教师需要对训练方式进行积极创新,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参与体育训练。比如说,教师在围绕篮球开展训练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进行科学分组,鼓励学生以模拟对抗的方式参与训练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模拟对抗的过程中能够实现自身战术意识的规范性训练,并根据具体的运动规则进行战略方案合理设定,全面提高学生的实战运动能力。此外,教师在组织体育课教学期间,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需要积极转变教育思想,创新训练方式,积极贯彻和强化落实以赛促学思想,让学生在参与运动比赛的过程,形成良好的运动精神,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实践参与和正式比赛的过程中就自身的运动思想和战略思想进行系统的更新,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战能力,同时也能够为国家的体育事业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储备基础条件。
        3.加强师资建设,推动创新发展
        在创新思想支撑下,学校有必要针对体育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全面建设,从而保证体育课教学更加具有专业性,也能够为学生的高效学习和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首先,学校需要根据师生比例对教师进行合理的引进,从而保证师生结构更加合理。保证课时安排的充足性以及教学活动安排的合理性,让学生拥有更加充足的空间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同时,学校需要重点加强体育教师的素质培训,本着创新发展的原则构架完善性的教育体系,通过组织知识讲座的方式向广大体育教师渗透创新教育的核心思想内涵,并积极组织教学研讨活动,要求教师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如何进行教法创新展开教学研讨。学校需要高度重视体育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引进专业的教练员实现双师型队伍的有效建设。让学生既能够拥有良好的理论知识学习条件,同时也能够为学生进一步夯实自身的实践技能奠定良好的空间基础。
        结论
        依前所述,在高校教育体系中,体育作为重要的学科载体,是决定学生体能素质强化训练的关键,同时也承载着训练当代大学生品质素养的功能。因此,作为体育教师需要对教学工作加强思想重视,并积极转变教学思想。以创新教育为基准,积极创新教育模式,从思想、内容、方法、渠道、评价和师资建设等方面加强投入力度,构建更加完善和极具创新性的教育体系,让学生拥有优质学习环境,增强学生体育锻炼参与体验,实现创新型、素质型人才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方亚冰.创新教育背景下大学体育教学策略探讨[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9,17(06):124-126.
        [2]倪振华,石蓉华.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9(33):19+26.
        [3]杜远.浅析素质教育背景下大学体育教育创新路径[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5):7+10.
        [4]王浚川.探讨素质教育背景下大学体育教育创新路径选择[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22):73-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