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涛 冯斌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 呼和浩特市 010020
摘要:现在,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的城市建设也越来越快。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就相当于一个人的血管一样,为整个系统的运转承担着输入和排出的关键性作用,给排水管道建设质量的好坏与否,将直接影响道路的使用功能。所以说,建设良好的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将有利于辅助和带动城市的高效发展,有利于给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更优良的生活环境。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施工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市政工程;给排水施工;问题与措施;市政道路
引言
鉴于给排水管道施工对于道路工程使用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各市政施工单位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管道给排水施工的把控力度和技术研究力度。应按照地区水文地质以及气候条件等,科学展开给排水管道施工方案编制,做好管材选择以及管道安装等操作,严格管控各项施工操作,保证所有施工都可达到相应规范要求,进而实现最优化工程施工模式,达到理想的给排水管道运行效果,从而为道路工程高质量运用奠定扎实基础,保证市政道路工程惠民等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一、市政给排水管道安装施工技术研究
1.1 做好沟槽施工技术
在市政给排水管道安装施工过程中,沟槽施工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在进行沟槽开挖这一工序时,要对周围的环境进行充分的考察,包括施工现场的地理情况以及需要的沟槽坡度大小。不同的沟槽深度应对应不同的沟槽坡度,当沟槽深度在三米到五米之间时,坡度应该控制在 1:1 或 1:0.5 之间,如果沟槽深度小于三米那么坡度就应该控制在 1:0.75 到 1:0.33 之间。如果沟槽深度大于三米就要采用分层开挖,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在沟槽的底部要提前预留出 20 厘米的厚度,并安装相关的工字钢作为支撑。
1.2管道安装与基础施工技术
完成沟槽挖掘施工后,需要对各项指标展开质量检测,并要在确定质量检测合格后,再展开管道基础施工。不同基础所使用基础施工方案并不相同,以混凝土基础垫层基础施工为例。如果沟槽基础垫层为混凝土垫层,在实施基础施工时, 需要先按施工图纸展开中心线放样操作,再按沟槽宽度展开模板尺寸设计与生产,科学展开模板支护及混凝土浇筑施工。在浇筑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需运用振捣器进行混凝土振捣。为保证振捣施工效果,需保证振捣速度均匀,以防出现气泡。管道安装需要按照先下游后上游顺序逐步展开,而承插管承口需朝向施工前进位置。如果使用机械实施管道吊装安装,需保证起重机和沟槽边缘所保持距离能够超过2 m,以防因设备自身重量,造成沟槽坍塌。
1.3 管道压力及渗水的测验技术
市政给排水管道一般情况下运输的均为液体,因此在管道安装完成后需要对管道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以及是否会出现渗水的情况进行检测。在对管道的压力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受到管道本身长度的限制一般会采用分段式的检测方法,在这种方法下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误差、提高准确性。在分段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长度结合相关的设计方案,对管道进行分段,并且对每一段的受压能力进行计算,从而得出整个管道的承受压力大小。
二、市政道路给排水施工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2.1管道安装
管道安装问题在道路给排水施工中较为常见,高度允许范围出现偏差、给排水管道轴线位置存在问题、管道填埋深度不足等,均会对道路给排水以及其他部分施工形成影响,并不利于道路使用。
2.2水质水压
此种问题多是因为管道没有实施冲洗所造成的,水中杂质长时间积累很容易会造成管道堵塞等问题。如果施工后对管道实施冲洗,但水质问题仍然存在,则表明可能存在着管道渗水等问题。
同时水压试验前对管道浸泡时间较短,在试验时存在水压计量精度误差等问题,也会对水压形成不同程度影响,造成水压问题。
2.3管道检查井沉降与变形
检查井变形、沉降问题也是给排水管道施工较为常见的状况,问题多出现于检查井基层以及垫层,是由检查井自身问题所造成的。检查井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对图纸设计要求展开深度剖析,做好基础处理及检查井质量检查,进而实现对下沉、形变问题的有效预防。鉴于道路给排水管道施工所存在各项问题,对施工工艺展开深层次研究是改善施工问题,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途径,现实价值极高[1]。
三、解决市政道路给排水施工问题的相应方法
3.1制定完善的施工设计方案
市政给排水工作关系到整个城市的运转,因此在给排水管道安装的过程中要格外注意。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提前制定好详细的施工方案,建立健全的施工制度,从而保证沟槽的开挖能够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施工方案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后期的使用质量。因此在进行管道安装的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要结合具体的施工情况进行方案设计,从而制定出最佳的方案。另一方面要准备好备选方案,在出现意外情况后能够及时的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降低损失[2]。
3.2衔接带的设计
衔接带主要是将道路路面、绿化带和其他海绵体进行连接的重要纽带,在设计时我们需要结合具体的气候条件、绿化带形式等来有效地选择衔接模式和衔接技术,并应用源头渗透、中途渗透等相关技术来有效地排放雨水。同时我们还应采用植草沟、调节塘等来收集雨水,而雨水湿地则可以有效地蓄存雨水。
3.3绿化带的设计
在城市道路两侧的绿化带设计当中,针对具体的雨水收集、净化、蓄存和排放,我们需要注意相关的要点。首先,我们应该将绿化带设置在路面下方的15-20厘米位置处,雨水口应该在种植土和道路之间的位置,而且还要均匀分布,这样可以有效的提升雨水收集效率。而为了确保收集到的雨水能够具有较高地清洁度,绿化带还应铺设一层种植土,中间铺设具有过滤作用的砾石,这样一来通过层层过滤可以有效地保证进入到地下水源的雨水水质。
3.4做好后期管理
在市政给排水管道安装完成之后,也要注意对管道进行有效的管理。首先在建设工程完成之前,要对消火栓、阀门、水表等进行详细的检查,并按要求进行测试,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其次必须对水管管道进行压力测试,同时对水管的蓄水储水能力进行检验,在检验完成之后对相关数据进行记录,尤其是对隐蔽工程要进行整理汇总,对其零件和设备的功能进行详细的说明。除此之外要结合实际对工程的施工情况进行检查,为后续环节提供参考。
3.5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施工材料能够直接影响到管道的质量,因此在选择施工材料时,要进行充分的考量,同时也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对此进行监督和管理,从而保证所使用的材料符合相关的要求和规定,确保整个建设工程的质量。相关的工作团队要对质量控制有充分的认知,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从而保证整个工程顺利进行。同时对于行业的管理者来说,要制定更加规范的法律法规体系,从根本上约束相关的工作单位,使他们对施工材料的管理产生重视,从而从根本上提高管道安装的整体质量,促进行业发展[3]。
结束语
为保证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运行水平,延长管道使用周期,市政施工单位纷纷加大了对道路给排水管道施工技术的研究力度,期望通过深度研究与分析,做好施工工艺应用与总结,进而为后续各项工程施工积累更多宝贵经验。就目前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施工来看,部分工程施工还存在着管道安装、水质水压及管道检查井沉降、变形等问题,施工工艺应用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目标,还需进一步优化。
参考文献
[1]顾新键.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防治[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9,17(11):398.
[2]马继彬.现代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工程的施工讨论[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3):2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