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曙霞
水利部漳卫南局德州水利水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德州市253000
摘要:水利工程是国家经济建设与发展中重要推动力量,维护着我国农业灌溉、防汛排洪等工作的顺利开展,所以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就更显重要。水利施工本身环节多、工期长,质量管控难度很高,又容易受施工场地地质水文等情况的影响,比如软土地基的处理,就与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有直接的关联,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不合理,自然容易造成整个结构的变形,所以更需在软土地基处理中加强质量管控,降低安全问题发生几率。
关键词:水利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探究
中图分类号:TV22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引言在水利建设施工初期,进行地质勘探时地基中出现软土地基的可能性较大,软土地基常分布于水源较为充富的地层区域,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的出现使水利建设工程的施工以及建设遇到了极大的难题。软土地基由于自身的特殊性质使水利建设施工的地基加固无法顺利进行,若解决软土地基的方法不当、不科学、不合理将会使水利建设的施工质量得不到保障,所以应根据软土地基的特性,科学的解决软体地基的问题,使水利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提高。
1软土地基的特点
1.1具有极强的压缩性
软土地基由于其含水量较大,土中含有大量微生物且软土地基的孔隙又较大因而其具有极强的压缩性。在对水利工程进行施工时,由于水利工程极为复杂,一旦所开展的施工压力超过软土地基的最大承受限度,将导致沉降等安全性事故,不利于水利工程的施工稳定性。
1.2地基土质分布不均
软土地基成分比较多,不同的土质给地基构造带来了不同的影响,地基各个部位土质密度并不均,从而会影响到地基的强度和硬度,还会导致整个水利工程的承压能力受到了局限,不同程度上增加软土地基处理和建设工作的难度,最终影响到水利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1.3触变性
软土是由多种土壤构成的结构性沉积物,在软土地基未遭到破坏时土壤结构较为稳定,若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土壤结构也会遭到破坏,这致使软土地基的强度遭到破坏会出现向周边滑动的现象,使软土地基出现沉降。
2水利施工中处理软土地基的相关技术
2.1排水固结施工技术
排水固结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软土施工中可以有效地提升整体的稳定性,避免大幅度沉降的问题。排水系统以及加压系统是进行排水固结施工的重要内容。在排水系统中通过软土地基透水性不足的特征,做好处理,实现集中排水。在进行排水固结施工中,不同的加压方式具有一定的差异有效。因此,在进行加压处理中要根据实际状况合理的选择法=超载预压、真空预压以及联合预压、降水预压处理。如果通过真空方式进行预压处理,则要在软土地基的表层上进行砂垫层的铺设处理,利用垂直排水管道进行砂垫层的埋设。通过封闭薄膜进行处理,与大气进行隔离。将薄膜的四周通过土进行压实,利用真空装置进行抽气,使其可以形成一个真空的环境,达到强度地基成再度的目的。降压预压法在是中要在软黏土上合理的设置砂井、塑料排水井,在上面进行砂层的铺设处理,基于真空预压原理进行薄膜封闭处理,排除水分。通过超载预压的方式进行软黏土的处理。
2.2加筋法
加筋法的应用重点在于施工技术人员首选需应用钢筋对软土层开展施工,通过该种方式可最大化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及强度,最终对软土地基起到加固作用。
加筋法的最大劣势在于使用该种方法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成本,因此现阶段加筋法在我国水利工程中并没有得到全面推广,目前主要被应用于不良水利工程的施工之中,有效解决水利工程之中的沉降现象。因此施工技术人员在应用加筋法时,需结合水利工程的现状对其进行评估,以有效确保应用加筋法对该水利工程项目来说是最优选择,可有效对施工经济成本进行把控,避免产生资金浪费现象。
2.3化学固结处理
软土地基经上述处理,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可尝试用化学固结的方法。作业原理:施用针对性强的化学材料,以填充改造软土地基,以提升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硬度,以确保水利施工工程的整体质量。化学固结方法中,灌浆法的应用最为普遍。软土地基中,填充石灰石等化学材料,靠内部电化学原理,对软土地基进行硬化,以提升地基的承载能力。除此之外,还可用人工合成材料加筋加固的方法,软土地基中添加高硬度人工合成化学材料,经高压处理使软土与材料紧密结合,以增强硬度避免地基下沉。经化学固结处理后,将大大增加地基的硬结度,提升地基的承载能力,降低减少软土地基沉降量的目的,该种处理措施有利于稳定地基边坡。但是,在应用期间,注意控制好地基与水泥的化学反应,必要时采取相应的物理措施以加固,这样能保证地基固化的速度。此外,应用高压喷浆法处理时,注意控制好压力,避免出现高低沉浮、起包等情况。
2.4强夯处理技术
强夯处理技术作为土层固结处理方式中的一种,能大幅降低施工成本,而且施工简单、加固效果良好,也是软土地基处理中应用较广的一种方法。该技术主要通过夯锤在一定预设高度落下对地基进行反复夯打以提高地基整体密度。在具体施工前要先由工作人员布置好排水渠道,排除施工地面积水,并将地面淤泥、杂草等清理干净,在地面晾晒一定时间后使用推土机加以平整,随后即可开始强夯作业。首先,要先完成桩位放样工作,通过全站仪对地基两侧控制桩位置准确判定,并逐一确定每个夯点的位置,最好保证夯点间距在3m~4m间,以正方形交错布点,满夯四点后要在其中心再夯一点;其次,起重机就位后,要使夯锤与夯点准确相对,记录并控制好夯打前夯锤高程,要至少将落距控制在15m以上,保证夯打效果;再者,夯锤到达既定高度后,脱钩并使其自由下落,首次夯打后要对夯坑地面高程进行测量并记录,作为后续夯打规划依据;最后,夯打方法以五遍夯为准,第一、二、三遍以点夯进行,控制在8~15夯击次数,并结合夯坑高程变化判断是否满足施工需要,第四、五遍以满夯进行,结合不同夯点的高程判断次数,一般连续3击即可。强夯处理技术虽然操作上相对简单,但在夯点准确控制上要保证严格不偏差,并在施工结束后进一步开展静力触探试验,对软土地基加固情况和承载能力进行全面检查。
2.5更换地基土壤的处理方法
在水利施工中,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使用较为广泛的就是更换软土地基的原始土壤,这种处理方法与其他处理方法相比较施工环节较为简单高效。在对软土地基土壤的更换时多使用水泥、灰土,砂石等强度较大的材料进行加层更换,用这些坚固材料与软土地基里的土壤进行对调更换,之后用重锤等力量型工具进行夯实、加固,这种方法的施工环节较为简单,可以在节约原料、节省人力的基础上对地基的强度进行加强,并能使施工进程控制在合适的时间段,按时完成对软土地基加固的工作环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阶段的水利工程建设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人员务必对其进行严格治理,促进软土地基强度、承载能力的有效提高,有效减少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潜在隐患。此外,施工技术人员需继续钻研软土地基的相关处理技术,研发出效果更好的软土地基处理法,进一步推动软土地基的优化改良,为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打下夯实稳定的基础,不断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桂吉顺,余强.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J].建材与装饰,2017(28):290-291.
[2]张殿涛.浅谈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J].建材与装饰,2018(07):299-300.
[3]祁爱芳,郭利,王科学.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14):116-117.
[4]李军.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9):136-137.
[5]赵吉龙.关于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的思考[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1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