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帆
济宁市水利事业发展中心 山东省 济宁市 272000
摘要:改革开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村水利工程主要是在农村内修建各种排水、灌溉、除涝设施工程,可以有效提高生产力,改善农村水资源分布情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村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了诸多影响因素,也存在较大难点问题。针对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来说,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我国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发展,从而间接性地影响到当地农业经济效益。因此,在我国的农村地区,需要提升对于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在该项工作中投入更多精力,从而全方位保证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各个方面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关键词:农村水利工程;长效管理;创新途径
引言
水利工程对农村经济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推动作用,是实现农村全面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但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水利工程已经难以满足实际农业灌溉需求,其中暴露出很多问题,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如果当前农村水利工程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无法得到妥善处理,会对农业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因此,要及时解决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1管理内容
一是提高农业用水管理水平。水作为农业生产及生活的必需品,只有保障用水充足,才能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目标。因此,在农村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要提出适宜的节水对策,并以此严控水资源损耗。二是确保居民用水安全。现阶段,我国部分农村地区依旧存在使用井水的现象,但随着开发力度的加大,地下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已经不能满足居民的饮用水标准。因此,必须要强化居民饮用水管理,及时治理已被污染的井水。三是科学利用水资源。虽然我国水资源丰富,但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均占有量越来越少,且各地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因此,在管理农村水利工程时,必须要科学利用水资源。一方面科学配置储备水资源,另一方面要合理储备不同类型的水资源,如降雨、工业排水等,这样不仅可减少水资源消耗,还可为当地提供充足的水资源。
2农村水利工程长效管理创新途径
2.1做好前期勘测
针对现阶段东丰灌区配套改造水利工程施工勘测阶段存在的难点问题,相关负责人应依据详细、科学、认真的原则,综合考虑人文、当地社会、自然资源、地理等因素,进行勘测方案的周密设置,避免施工阶段设计图纸不合理、预算不足问题出现。同时考虑到东丰灌区配套改造水利工程主要目的为灌溉、排水兼顾中小型河道整治,各模块自然条件具有较大差异,因此,相关负责人可以从宏观入手,对农业水利区域划分、相应灌排系统规划进行分析。在传统人员操作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化技术,保证施工勘测成效。在具体勘测工作开展阶段,相关负责人首先可以依托地质勘探系统,根据东丰灌区配套改造水利工程勘探操作目标,在收发信息两端点进行信号接收器、发射器的设置,通过用户执行拨号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及实用信息收集。并利用计算机平台,对每一项数据内容进行详细记录,保证工程信息量充足。最后,为了保证东丰灌区配套改造水利工程勘测质量,可以在勘测系统中构建数字模型,将前期水文地质信息录入数字模型,降低人工分析导致的信息差错率。同时在计算机数据信息化处理系统中对工程信息进行比对,储存在预定数据库内。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资料整理,进行报告形式的勘测结果提交。
2.2明确一个核心,推进农村水利产权创新
明确一个核心就是要抓住“农村水利工程产权”这个核心,充分利用明确农村水利工程产权的成果,最大限度地搞好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一是坚持“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分割、划分、定位现有的农村水利工程产权,确定投资人的产权。
二是积极推行多种产权模式,对现有农村水利工程设施采取承包、转卖、租赁、入股等多种方式进行运行管理,充分发挥农村水利工程的长期效率。三是坚持依法治水的原则,将各类产权的农村水利工程纳入法制的轨道,让水生态、水环境、水效益得到保护,并健康地发展,真正实现农村水利的长效管理。
2.3完善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系
对于水利工程而言,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是保证水利工程安全、有效、科学运行的核心措施。因此,在农村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应该对现有的水利工程管理体系进行总结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随后结合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经验,完善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措施,制定严谨且科学的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同时还需要考量到全新的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制度能否完全适用在实际当中,严格按照全新的管理制度执行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这样才能全方位保证水利工程管理的质量,同时也能令农村水利工程更好地发挥实效性,为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4引入现代化管理技术
创新发展,及时引入现代化的管理系统、技术等开展建设管理工作,全面强化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提升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力度。相关部门要核实水利工程的资产,基于工程建设相关要求,对水利工程资产的移交工作进行有效处理,基于政府相关规定颁布对应的使用权证书、产权证书等,也可基于个人承包、看护等方式对水利工程进行管理与维护。综合农村区域生活供水、农田灌溉用水、水产养殖等需要,对建设管理相关工作进行有效落实,积极开展配套工作,为农村水利工程的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
2.5科学配置水利资源
对农村水利工程管理而言,提升水利资源配置的科学性,有助于更快实现预期管理目标。首先,要从宏观角度入手,全面了解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对水资源提出的要求,并结合当地居民的生活与生产需求,分析如何科学配备水利资源,这样不仅能为工程管理工作提供基础保障,还能保障农村水利工程的运行质量。其次,要从政策落实入手,根据不同区域的政府管理要求,联合当地相关部门及水利工程建设单位,深入现场了解工程建设及工作状态,并由此制定合理的资源配置方案,确保人力、物力及资金等在实践工作中能被合理利用,从而提高工程管理效率。新时代背景下,对农村水利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各界都要提高对其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在解决潜藏问题的基础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6全面统筹,注重对水资源的保护
对农村水利工程实施全面统筹与设计,在成立项目与实际施工建设过程中通常会涉及很多个部门,一定要严格依据政策、方针来进行。在农村水利工程的实际施工中,要因地制宜,设计工作要满足当地生态环境的要求以及建设施工的规范与标准。农村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要与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彰显设计、施工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对农村生态环境进行有效优化,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
结语
从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方针来看,我国政府较为注重农村经济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也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为农村水利工程施工提供了充足资金支持。因此,为了提高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效益,相关负责人应立足当前农村水利工程施工现状,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在前期施工勘测中引用先进勘测技术设备,完善基础施工技术规程,加强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管理,彻底解决水利工程施工中各种难点问题,保障农村水利施工成果在后期应用中效用的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罗云波,加强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的创新策略[J],经营管理,2019.01.8(2);
[2]梁立章,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探析[J],东北水利水电,2017.05.69(2);
[3]陶蓉,农村水利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农村科技与信息,2017.06.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