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3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8月第24期   作者:董强
[导读] 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二者在水利发展中起到相互关联、相互促进、不可或缺的作用。
        董强
        320305199205****
        摘要: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二者在水利发展中起到相互关联、相互促进、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往往重水利建设,轻水利管理,从而使水利工程整体效益发挥年限较短,制约了农业的快速发展。本文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现状与对策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对策研究
引言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农村小型农田的水利工程建设标准越来越高。在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本质上属于基础设施范畴,但也是农村农田引水灌溉的重要服务设施,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当前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严重影响着新农村建设。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标准以及现实意义进行分析,同时对现状展开研究,制定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1新时期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要点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涉及面广,涉及到的内容相当繁杂,其中包括施工建设、生产安全、成本控制、人员培训等多个方面;需要按照国家的标准规范和行业要求进行施工建设,确保工程建设能够保质保量、安全地完成,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第一,了解施工建设意图,制定施工建设计划,并监督整个项目的质量和执行进度。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任何问题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解决。第二,对于施工的安全工作进行重点审核,施工安全问题不能疏忽大意,要以最严格最细致的心态面对这项工作,确保在施工过程中杜绝安全事故。第三,对施工建设过程中的成本进行管控,杜绝施工中的跑冒滴漏现象,严抓成本管控,在降本和增加效益方面下大力气。
2水利工程建设的现状
        2.1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期统筹规划
        特殊性、复杂性、系统性都是在进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所体现出的特点。因此要设计出完整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蓝图,就要从多方面进行整合分析。在进行建设水利工程施工启动前应当仔细认真核对设计规划显得尤为重要,用科学、严谨的态度来对待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务必做到在今后的农业生产中万无一失。然而,结合现阶段我国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情况来看,工程的前期建设存在较多问题,出现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规划内容与实际不相符,规划太过理想化,没有结合实际地形水土情况等客观问题进行分析。农村经济条件落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指导,设备不先进等都是导致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因此出现许多因为提前做好规划就投入施工所导致的混乱结果,例如施工过程混乱,人员岗位不明确,建成质量不达标,没有基本的使用性等诸多问题。
        2.2建设过程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不仅影响着农民的生活与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一般来说,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在前期以及施工过程中都要求国家相关水利监管部门结合自身职责权限对工程进行监督管理。同时在水利建设完成之后也会有相关监管部门对水利建设的质量以及施工进行验收。但实际上在我国当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对于工程的监督管理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在水利建设收尾阶段的工程验收中,相关监管部门则容易出现松懈心理,不能及时定期进行检查。此外,由于缺乏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无人管理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有不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无法使用。
        2.3投资渠道多元化
        过去针对农田水利工程投资的渠道主要有四种:一是水利行业投资;二是国土行业的投资;三是财政部门投资;四是发改部门的投资。现在经整合水利工程投资的渠道主要有两种:一是水利行业投资;二是农业投资。由于投资渠道不同,监管部门不同,所要求的设计深度不同,从而造成了施工质量和验收标准也不同;由于受项目区范围和投资年限的限制,就存在有限的耕地面积上投资很多,但发挥的效益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现象。


3给予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
        3.1加强管理,完善体系
        为了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构建相对完善和健全的管理体制是水利工程项目正常顺利实施的必然条件。制度要根据不同区域的不同情况,要本着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制定符合本地区发展的特色制度。通过制度的建立,进一步做好管理工作的完善,不仅应当落实工程建设,还要有长远眼光进行完善。工作人员也应当加强日常考核工作,积极承担责任,用合理科学的方式来保证制度可以顺利实施。除此之外,提高工作人员的规范化管理意识,进一步加强责任意识。对于相关政府部门来说,调动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人员积极性,为促使水利工程项目能够顺利开展和实施奠定基础,切实保障工程管理得到良好结果,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3.2落实管理制度,确保工程质量
        国家投资管理的重点项目之一农田水利工程项目主要包括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管单位,水管理等在内的不同部门,不同部门承担不同任务。因此,为确保整个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各个部门之间应当做好良好的联络,为确保工程建设管理的有效实施保障施工质量,打好基础。同时,加强建立和完善各项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将《水保管理意见》落实到底,加强监督管理制度,工程核算以及奖惩制度等为了更好促进工程管理的制度。
        3.3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管理水平
        促进新农村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是关键。因此相关政府在注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还应注重投入力度,只有加大投入力度,才能快速推动水利工程的建设,保证工程建设质量。而相关政府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的同时应能过积极引导、加大宣传,并创建新型资金投入机制,以吸引更多资金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投入,引导社会经济组织参与到投入机制中,发挥资金规模效益,以此建设更多高水平高质量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值得注意的是,政府不仅要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大投入力度,同时还应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加大投入力度,及时加强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投入力度,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注重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以及管理创新能力,以此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以及使用能够在规范管理将自身的作用以及产生的效益发挥到最佳。
        3.4多规合一,整合资源
        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水利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多规合一”,形成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解决农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是通过“多规合一”解决工程不衔接、不协调、不统一、不执行、不管用的问题比较突出,尤其形成了无视规划、轻蔑法规,造成各种消耗与浪费,二是“多规合一”解决水利工程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三是通过“多规合一”,创新空间规划体制机制,重构空间规划体系;四是通过“多规合一”解决市县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协调等突出问题,保障市县规划有效实施的迫切要求;五是通过“多规合一”解决强化政府空间管控能力,实现国土空间集约、高效、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管理人员要创新思路,提升工作的效率,提升工程质量管理水平,为农田水利建设提供助力,促进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小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改革路径的探索[D].中共四川省委党校,2019.
[2]杨婧.以农田水利工程为主导的乡村景观空间营造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8.
[3]郑风田.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反思:问题、困境及出路[J].湖南农业科学,2018(02):1-7.
[4]周晓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治理制度与治理模式研究[D].河海大学,2017.
[5]余利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发展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