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林
云南东源罗平东城煤矿有限公司 云南省曲靖市655700
摘要: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对能源资源的需求持续增加,煤矿产业也因此得到了迅速发展。煤炭开采属于高危行业,在开采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瓦斯、火灾、水灾、顶板坍塌甚至粉尘爆炸等安全事故,威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在煤矿生产中需要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
关键词:煤矿;生产调度;应急管理
一、煤矿生产调度应急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1.1管理协调性较差
煤矿生产调度应急管理工作包括多项管理环节,各个管理部门共同组成煤矿生产调度应急管理系统,各个部门之间需要有效的配合和协调,才能保证煤矿生产调度应急管理工作有序、高效的进行。但是现阶段煤矿企业生产调度应急管理工作部门之间的协调性是比较差的,各部门之间的独立意识较强,各部门都在专职负责各自部门的工作,各部门人员之间没有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上述问题导致生产调度应急管理工作进行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效果较差,生产调度信息不能及时共享,出现紧急情况时,管理人员不能有效的配合,生产应急措施有效性降低,煤矿生产安全将会受到影响。
1.2现代化水平较低
煤矿生产调度应急管理工作的实施,需要对煤矿生产作业进行实时的监控,并对生产过程各方面的状态信息进行数据分析,从而随时掌控煤矿生产信息,如果有影响生产安全的因素会进行及时的解决,避免引起安全事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但是目前煤矿生产调度应急管理中现代化设施的技术水平较低,并不能实现对煤矿生产信息的全方位监控和掌握。再加上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很多重要的生产信息不能及时地共享至各个部门,导致各个部门不能在事故发生之前进行预防,在事故发生后才进行应急措施处理,这也对煤矿生产安全性提高非常不利。
1.3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我国煤炭生产的施工人员大都是没有受过专业生产技术学习的,生产技术水平较低,对很多专业性的生产规范了解不深入,导致生产过程中规范性和专业性缺乏。生产人员是在一线生产环境当中,也是生产安全的直接影响者,生产人员安全意识和生产技术水平对煤矿生产安全性提高非常重要的。目前煤矿企业并没有对生产一线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加剧了煤矿生产调度应急管理的难度,这也是煤矿生产的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主要导火索。
二、煤矿生产调度应急管理重要性分析
煤矿调度信息化建设对于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能够实时监测煤矿生产。煤矿企业可以通过相应的调度信息化建设,构建相应的信息化系统,对整个煤矿的生产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测,结合相应的数据信息绘制图形曲线,将煤矿生产的细节直观展示出来。在调度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瓦斯信息管理系统是最关键的组成部分,通过配合传感器和远程客户端,能够完成井下瓦斯浓度及变化趋势的监测工作。第二,能够实现煤矿生产信息的可视化。煤矿调度信息化建设可以帮助管理人员更好地了解煤矿生产状态,获取生产过程信息,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煤矿生产进行合理设计,有助于提高煤矿生产的科学性和安全性。第三,能够有效调度煤矿安全生产状况。煤矿调度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针对煤矿本身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有效调度,结合先进信息技术调度信息化系统能够集成多样化功能,包括煤矿通风、巷道采掘、地质勘查、井下运输等,构筑起完善的安全调度管理信息数据库,方便管理人员随时查阅和调用,配合相应的信息技术分析,能够为制定科学的生产决策提供可靠支撑。
三、提高煤矿生产调度应急管理水平的措施
3.1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培训力度
一是加大入职考核力度,建立考核机制,对入职的作业人员要定期进行考核和评价,以不断提高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二是加大对专业技能的培训力度,定期组织作业人员学习与生产调度应急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可以通过回放一些案例事件来提高作业人员安全生产的意识,或是通过在实际工作中实训的形式来提高作业人员的专业技能,从而提高生产调度的工作效率。
3.2建立完善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严格落实企业风险隐患排查管控主体责任,推进风险隐患信息化管控管理。每月月初由各单位对不放心人、风险点管控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并上报生产安全部,由生产安全部登记归档并在OA通知公告栏发布,强化了不放心人和风险点的管控,增强了井下现场安全隐患排查的管理力度,及时消除了各类安全生产隐患、提高了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水平,确保矿井实现安全生产。专业的技术人员对井下进行安全程度预评估。每月组织一次安全保障自我认定,每班组织一次跟头跟面的班评估,通过预查预控切实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3.3做好现场隐患的排除工作
按"现场零隐患"的目标,把查出的隐患,作为一种商品进行交易,把隐患当作一种价值体现出来,用经济杠杆原理调动安全检查人员排查隐患的积极性。实行"安全隐患市场化"管理,坚持"现场安全质量动态评估"制度。开展"现场安全质量动态评估"制度,重点强化了过程控制,严格考核每一道流程、工序。
3.4进行煤矿调度信息化建设
3.4.1明确信息化建设目标
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既然要进行信息化建设,首先要确立目标,当然,目标的确立不是盲目的,煤矿调度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有两个,一是总调度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另一个是生产单位的日常管理工作。确立目标后,可以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方式,这样可以实现更加具有灵活性的报表管理服务,由此得来的信息资料比较可靠,以供煤矿企业未来所用。
3.4.2增强信息化建设意识
只有意识提高了,才能将一件事做好,信息化建设也不例外,虽然信息化建设对我国的我国煤矿行业发展大有好处,但是很多人对其并不是很重视,这样在工作过程中,执行力肯定不会太好,所以,增强信息化艰涩的意识是很有必要的。煤矿企业一定要加强人才培养,对煤矿各部门人员进行定期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强化他们的信息化意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这样煤矿生产的效率会大大提高,质量也会得到相应的保障。
3.4.3构建调度指挥平台
调度指挥平台的建立,可以将各基层单位或部门的安全信息、生产业务数据、生产过程数据进行有效的集成和综合利用,这样管理人员和领导需要查阅相关信息就会非常便利、快捷,无形中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建立这个平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其需要收集的信息覆盖面很广,包括自动化办公数据、图纸资料管理数据、综合统计数据、生产计划数据等,所以在数据收集时要做到有条不紊,才能把这项工做好。
3.4.4建立应急指挥系统
为了能够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将危害降到最低,建立应急指挥系统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当煤矿事故发生时,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将临时解决以最快的速度措施执行下去,但是这样就需要在煤矿调度信息化建设中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从而能够在紧急的状况下实施相应的救灾指挥。所以,需要将发生过的事故记录下来,并进行原因分析、对策制定和防止再发,还要举一反三,通过一个案列,将同类的、可以联想到的问题进行提前预测,做好预防措施。
结语: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生产调度在煤矿生产中起着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的作用。因此,重视煤矿生产调度应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从多方面建立完善的生产调度应急管理体系,做到消除安全隐患和安全生产两不误。
参考文献:
[1]朱丙月.煤矿生产调度管理系统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煤矿现代化,2019,03: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