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维炜
珠海市斗门区生源城市开发有限公司,珠海519000
摘要: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整治,关乎民生福祉。因其作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一项主要内容,被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2020年1月,珠海市斗门区通过启动“全面推行河长制”河道整治工程,大力推动和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整治。该工程项目具有辖区协作难、职能分离、部门壁垒、管理碎片化等特点[1],恰逢2020年上半年国内疫情形式由大爆发转变为常态化防控的大背景,如何平衡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的矛盾成为工程建设人员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乡村建设;水系整治;河长制;常态化防控;复工复产
斗门区“全面推行河长制”河道整治工程项目的年度计划投资额18100万元,截止2020年8月,已完成产值12087万元,完成比例为66.8%。分析以上数据不难发现,该项目巧妙解决了平衡的问题,让水系整治工作回归正轨。本文通过对该项目重点工作回顾、问题梳理、以及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其他地区的水系整治工作提供经验,供参考。
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1.1区域简介
斗门区隶属广东省珠海市,是经济特区的一部分。下辖五镇一街道,常住人口约75万人。据规划,斗门区未来将以“四季常绿的绿城、四季花开的花城,低碳、智慧、生态、滨水、宜居之城”为发展目标,形成“一核三心九片区”的中心体系。提起“滨水”这个特点,自然要谈到其丰富的水系资源。珠江共有8大入海口,学界称为“珠江八门”,其中五门(崖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坭湾门)经过斗门。除了有著名的五门,还有像黄杨河这样较大的河流,以及像友谊河、大胜河、合禾涌这样不计其数的小河小涌,使斗门区成为珠三角地区名副其实的水乡。
1.2项目概况
斗门区“全面推行河长制”河道整治工程项目的整治范围是区内18条河涌,总整治长度为42.695km,其中包括3条示范河涌(省级河长制示范区)、12条问题河涌(上级重点考核)及3条建成区劣V类河涌。涉及5个镇,防洪人口户籍数量约35万。该项目建设涉及清淤、疏浚、截污、护岸、水生态修复、人行绿道、堤岸景观绿化等内容,整治措施包含截污管道工程、清淤疏浚工程、岸线修复与护岸工程、河涌水生态修复工程等。项目概算控制在30746.13万元,预计竣工日期为2021年6月。
2 项目重点工作与措施
2.1复工复产的前置工作
2.1.1场地准备
施工临时用地交接确认书完成情况如下:截止2020年3月31日,已收到新坑、鱼仔碑、二龙、三家、福安、塞口、草朗、黄金、上格仔、西浦、南门、白蕉工业园、成裕围共13家签字完毕的确认书。斗门大坑、赤坎东坑待村委确认,施工放线没问题就签字。龙潭、龙溪的确认书,正由相应同事负责同村委协商解决中。黄家庄的确认书,因提供不了施工用地,村委明确不给签字。
2.1.2提前踏勘
现场踏勘工作完成如下:2020年3月4日,区水务局水资源中心主任、参建各方、井岸镇河长办及村委,到黄金涌现场踏勘商议截污管线走向和泵站布置;到西埔坑现场踏勘商议截污方案。2020年3月16日,参建各方同西湾村代表、莲洲镇代表在塞口涌现场踏勘,并商议相关事宜。2020年3月20日,参建各方同三家村村委代表到三家涌现场踏勘,根据现有截污管线走向和泵站位置,商定施工方案。2020年3月26日,水资源中心主任、建设单位负责人、设计总工及施工项目经理到西浦坑现场踏勘,研究挡墙修复和截污方案。
2.1.3资源协调
与外单位协调资源的工作汇总如下:2020年3月10日,参建各方、莲洲镇河长办及村委代表,到三家涌现场商议截污方案。2020年3月11日,水资源中心主任、参建各方及成裕围村委,商议拆除现有桥涵,同时提出与白蕉西排洪渠之间水系连接的方案。2020年3月12日,参建各方和斗门村委、八甲村委及斗门镇河长办,在斗门村委会就斗门大坑征地拆迁、清淤疏浚和护岸施工等问题进行讨论。2020年3月18日,参建各方与珠海市水务工程质量监督站,在施工项目部会议室召开本工程的质量监督交底会。2020年3月20日,参建各方和珠海市水控集团代表到黄金涌协商本工程截污管道纳入现有市政管道的事宜。同日,参建各方和西浦村村委协商西浦坑排洪渠河道两侧清拆事宜。2020年3月26日,参建各方同黄金村示范村项目参建方、黄金村委代表,在黄金村委就两个项目交叉内容进行协商。
2.2常态化疫情防控的举措
2.2.1专人专职管理
按施工作业面分布情况,将工人分为白蕉镇、井岸镇、乾务镇、斗门镇、莲洲镇五个片区管理。
每个片区均设有专职人员,在工地入口做测温登记,在工人生活区张贴宣传海报。各专职人员每天下班前,将体温登记信息上报建设单位汇总存档。
2.2.2轨迹排查管理
按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关于精准施策支持建筑业企业复工复产若干措施的通知》的要求,对返工人员进行轨迹查询,并形成“斗门区河长制项目返工人员一人一档信息采集表”和“斗门区全面推行河长制项目返工人员排查情况统计表”。对未能核实轨迹的人员,采取撤场并坚决清退的措施。
2.2.3实名制管理
对项目从业人员实施严格的现场管理,全面排查农民工实名制信息。已做到以下“四个100%”:河长制项目人员劳动合同签订率100%,从业人员上岗前个人身份信息采集入库率100%,施工现场从业人员劳动考核、工资结算等信息记录率100%,斗门区用工实名制管理信息实时上传率100%。
2.2.4到岗补贴
由建设单位牵头,督促并指导施工单位,提交“珠海市建筑工人到岗补贴申请表”及“符合申请条件的到岗建筑工人花名册”两项表单。已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对于3月10日至3月31日期间组织返岗或新录用的工人,根据到岗人数按照1000元/人标准给予奖励。
3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安全形势严峻
存在问题:本项目覆盖的包含成裕围、新坑村、三家村、二龙村、上格仔等地涉及大量的临近民宅施工;白蕉工业区南排洪渠、乾务鱼仔碑、草朗及黄金村等地涉及大量的较深基坑施工。加之今年龙舟水区域性、极端性显著,工地施工受到雷电、短时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影响,导致安全风险更为突出。
相关建议:在现有设计方案审查的基础上,增加现场放线复核、专项方案审批手续,增加建设单位安全管理措施有关现场验收的措施,必要时安排专家论证进行安全把关。对于临近民宅的开挖工程,原则上可拉开安全距离的拉开安全距离并现场复核确定后,按原设计方案施工;不能拉开安全距离的,采取改变施工工艺或调整方案的方式保证安全;均不可行的,进行专家论证。
另外,由建设单位牵头组织形成应急预案小组,密切留意雨情、水情的变化,科学调度防汛排涝设备,及时消除暴雨带来的安全隐患;及时做好已开工河涌工地临险人员转移安置准备,保证临险群众迅速转移能力,避免强降雨导致伤亡事件发生。
3.2进度滞后
存在问题:本工程目前已开工的河涌均发生或大或小的设计变更,截止2020年3月,因设计图纸不能满足进度需求而发生的窝工情况常有发生。龙西村大坑、龙坛排洪渠、赤坎东坑、斗门大坑、三家涌等地,因施工临时用地未移交,无法正常开展施工。上述原因均导致复工复产初期,工程项目的进度滞后。
相关建议:由建设单位组织专题会议研究此问题、安排专人跟进图纸进度并发函要求设计单位加快变更出图进度,有必要时应该组织拜访设计单位,并指出此问题的严重后果。直到设计单位加大设计人员投入,并承诺安排驻场设计代表。
另一方面,建议由区水务局牵头组织各镇级河长办、镇政府及村委代表召开联席会议,讨论场地交付问题。具备条件的场地应该先由施工单位放线,再让村委代表确认,签署移交书;不具备条件的场地应该报请更换选址,或取消该段的整治任务。
3.3质量控制难度大
存在问题:本项目涉及全区5个镇,施工作业面分散,且基本在农村施工,工作状况较为复杂,现场质量控制难度较大。
相关建议:采取分片管理,施工、监理及建设单位均派专人负责该片区质量管理工作。对于重点节点,在专人负责的基础上,增加参加各方项目负责人联合日常巡检。此外,对于质量不合格或出现连续2次及以上质量问题的,按合同约定采取更换负责人及经济处罚等顶格处理手段。
4 总结
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只有准确把握这一变化,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才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工作[2]。斗门区是改革开放成立的特区一份子,河湖水系综合整治又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内容,因此斗门区“全面推行河长制”河道整治工程项目理应成为打赢后疫情时代经济发展持久战的排头兵。
参考文献:
[1] 郑月芳.河道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2] 贾绍凤.河长制要真正实现“首长负责制”[J].中国水利,2007,(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