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枫 王天佑 姚钊齐
国家电网蚌埠供电公司 安徽省 233000
摘要: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让智能变电站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智能变电站无论是在网络通信、组织结构、二次设备使用方面都与传统变电站有着一定的差异。所以,了解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相关问题,才能够推动智能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提升其继电保护的可靠性。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问题
随着人们对于电能需求量的持续攀升,电力企业就会拥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推动相对应的电力设备的转型与升级处理,这样就可以迎合时代的要求。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之后,当继电保护装置能够运行的稳定,才能够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变电站继电保护概述
1.1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
继电保护是对电力系统中发生的故障或异常情况进行检测,从而发出报警信号或直接将故障部分隔离、切除的一种重要措施。在智能变电站的建设中,使用先进技术实现变电站运作效率提升的同时,也需要在其继电保护系统部分,基于智能变电站的特点针对性地建立继电保护系统,继而在智能变电站的运作过程中,面对所出现的装置故障,可以在保护系统完整性的前提下进行系统保护,以实现整个电网的运作稳定和安全。因为智能变电站本身在相关技术方面的快速发展,已经对传统的继电保护系统专业体系造成了一定的冲击,鉴于此更需要在既有的基础上,结合智能变电站的技术革新,在继电保护系统上也不断跟进,保障智能变电站的供电稳定性。
1.2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评价标准
在智能变电站中继电保护装置作为一种可以进行修复的元件,在对其使用可靠性进行评价分析时,需保障其状态划分的合理性,可划分为故障维修、拒动作、误动作、正常动作以及检修结果状态。当前我国对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评价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直流回路保护设置以及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情况、纵联保护通道保护使用设备的运行情况、交流电压以及电流回路的使用状态、供电保护装置使用状况等等。评价指标主要有修复率、故障率、可用率、可靠率以及正确动作率等。
2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
2.1电子式互感器
以往使用的电子互感器多是电磁结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光电子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应用越来越广泛,传统的电磁互感器逐渐被电子互感器所取代。电子互感器和传统互感器相比,更加轻便,占地面积大大减小,且不使用油,避免了爆炸和火灾等安全事故的发生。目前,电子互感器主要有无源型和有源型两种。这两种互感器各有优势,但是有源型电子互感器更加轻便,因此人们对其更加重视。
2.2合成单元
合成单元是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运行过程中能够有效地组合数据信息,然后利用系统的处理功能对其展开加工,进而使整个系统受到作用。它大大降低了线路复杂的程度,有效降低了接线的消耗成本,同时能够更加高效地实现数据共享功能。
2.3交换机
交换机是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设备。交换机的作用是对传统信息运输方式进行改进,有效地采集和传输电网中的信息,从而有效保障数据信息的传输。尤其是在现代电网工作时,各个部分设定的参数有很大差异,如果无法对数据进行实时分析,会对调控工作产生很大影响。利用交换机可以有效克服这一困难,且可以使数据、地址表等信息的交换更加简便,进而有效保障整个系统的信息传输效率。
2.4智能终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非常规互感器,且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为实现监测断路器设备内部的电、磁及温度等带来了可能。通過对检测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可以对断路器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判断,根据运行状况安排检修和维护时间,不需像传统方式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以实现实时检测设备。于是,智能终端应运而生。智能终端是进行远程遥控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能够实现实时监测和智能调控,工作时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监测和调控的实时性,使各项功能符合系统运行的具体情形。
3提高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方法
3.1加强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鉴于人为操作难以避免地会导致一些失误于其中,结合目前我国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以及数字化技术,在避降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故障发生率上,首先便可以充分将目前高度发达的数字化技术应用其中,以减少人为操作失误所导致的故障。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提升互感器传输性能,降低故障发生率可实现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中无需考虑二次回路短线、电流互感器保护以及二次回路接地等一系列的互感器故障。同时数字化技术所带来的供电质量信息传输精准化和实时化也有助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性能的显著提升。
3.2提升改造技术水平
当前我国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运作中出现故障的原因之一,即智能变电站在快速发展,但是相应的继电保护系统部分的改造升级相对滞后。对于此,需要我国相关技术部分不断提升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提升改造技术的研发力度,针对于目前十分常见的电缆标识牌模糊、继电器接头标号、保护典雅版标号模糊以及二次回路老化等问题,进行核查,并针对性地进行改善。提升检修技术,对既有继电保护中的寄生二次线等情况完全予以解决,并基于智能变电站的技术更新,不断进行继电保护系统的跟进。
3.3提高运作操作精准性
鉴于人员操作失误所导致的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问题,需要针对性是地采取措施尽可能提升运行操作人员在操作中的精准性,降低操作故障发生率。对于专业的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运行人员而言,必须在相关知识领域内技术理论不断创新的背景下,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且强化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具体而言,首先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二次图纸以及保护原理的学习工作,保障自身具备合格的操作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其次,必须提升自身的职业精神,在具体的操作中能够严格按照技术标准进行操作,保障自身在操作中的高度严谨性和精准性,避免因为疏忽导致的故障。最后,还需要加强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检查工作,值班人员必须严格依照相关检查规定,进行人员操作检查以及设备运行检查,不断通过学习提升自身操作精准性和熟练度,以保障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在最佳状态下运行。
3.4强化保护装置质量检验工作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运作基础是继电保护装置,而目前因为继电保护装置引起的故障占比也很大,针对于该部分在选购和安装继电保护装置时需要在既有的基础上严格依照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要求进行质量检查。在检查的性能上必须覆盖选择性、灵敏性、安全性以及可靠性几个方面。在完成装置的安装和调试之后,即进行性能和质量的检查,以保障装置的运作稳定性,降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针对当前智能变电站就地保护的问题,通过继电保护装置的安装,按照就近原则,在目标设备附件上安装对应的继电保护装置,这样就可以缩短设备故障出现时,继电保护装置需要的反应时间,并且还可以有效的防范对整个智能变电站带来不利的影响。
4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智能变电站而言,其继电保护的可靠性较高,有利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穩定性和安全性的保护,从而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电力,这样也方便相关从业人员能够细致的分析不同变电站的系统状况,注重系统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且基于这一基础条件,才能够制定对应的方案,将继电保护的可靠性提上去。
参考文献:
[1]王鹏,李辉.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可视化技术[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01):221.
[2]樊懋,肖龙涛.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及自动化系统[J].科技风,2018(35):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