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存杰
大唐(赤峰)新能源有限公司 内蒙古赤峰 024000
摘要:风力作为一种清洁资源,潜能巨大,充分利用风力发电,造福人类意义重大,但风力发电也有稳定性不足的限制,如何将风力有效的转化成电力,成为一直以来研究的课题。本文将首先介绍风力发电机的构成与类型与发电原理,其次分析风力发电的控制和调整技术,以作参考。
关键词:风力发电机;风力发电控制技术
引言:
在不可再生资源日益枯竭的今天,将更多目光投入到太阳能或风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上,意义重大。风力发电机通过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再切割磁感线转化为电能,但如何最大效率采集风能,如何稳定输出电能仍是风力发电的瓶颈,此即为本文探究的目的。
一、风力发电机
(一)风力发电机的原理
其实原理较为简单,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产生机械能,机械能带动转子运动,电机旋转切割磁感线再转化为电能。大致的产电原理只是一句话的事,不过其内在的机械原理却较多,下面将详细分析。
(二)风力发电机的构成
如下图1所示,其构成通常有转子、叶片、机舱、轴心、定子、变桨机构、电机、偏航装置、控制柜等。
.png)
(三)按照采风方式划分
按照采风的方式可以将其分为1.水平轴风力发电机,2.垂直轴风力发电机两种,如下图2、3所示。而水平轴的风力发电机又可以分为升力型和阻力型两类,简单区分即是带动以及推动的区别。水平轴风力发电机通常都有偏航装置,测试风的方向并调节机舱使其总能迎着风。
.png)
(三)按照风力发电的运行特征划分
这一点与采风关系不大,更多的是偏向电机的运转,同时也分为老式与新式的区别,老式的、传统的风力发电机包括有:
1.恒速风力发电机:也叫笼型异步发电机,电压稳定性较差,采集风能的效率不足,发电效率不足,逐渐被淘汰,如图4所示。
2.有限变速风力发电机:其原理是绕线式异步发电机,以提高动态性能,提高电能输出的功率稳定性,如图5所示。
3.变速风力发电机:3.1有刷双馈异步发电机;3.2电励磁同步发电机;3.3永磁同步发电机,原理如图6、图7、图8所示。
.png)
而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的风力发电机比如无刷双馈异步发电机、永磁无刷同步发电机和永磁同步发电机等,运行发电效率更高,发电效率更加稳定[2]。
二、风力发电控制技术
风力发电不被视为传统常规电源,就是在于风力的不可控性,风力发电的稳定性不足,如何将风力有效的转化成电力,成为一直以来研究的课题,这也就是风力发电控制的目的和价值,而通常调节风力发电的原理和措施,无外乎通过变桨、偏航、变功率柜来调节。
(一)定桨距失速风力发电技术
“定浆距”简单来说就是风车叶片的形态与轮载的连接是固定的,无法通过变桨和偏航来调节叶片的角度,迎风角度只会随着风向的变化而变化,“失速”是一种复杂的空气动力学过程,风车叶片在面对风速较大的情况时,气流攻角增大到失速条件,会在风车叶片表面形成涡流,在背风面形成絮流,降低了风力采集的效率,限制了风力产电的功率,但发电会保持整体相对稳定的状态[3]。
此技术的优缺点都很明显,优点是造价便宜,并且失速调节较为简单,可以应对很多风速情况,只是利用叶片的被动失速调节而不用做其他的控制。那么缺点也随之而来,首先,风车的叶片较重(相对变桨距风力发电机来说),对风力发电机其他零部件会产生不同程度磨损,其次,风力发电机只是被动失速控制,虽然能应付大多数情况,但精度却不高,最后,风力发电机无法达到最大程度的能量获取,被动失速其实是失去和抵消风能的控制系统,失去了采集风能的最初意义,也因此,此技术大多用在小型风力发电机上,很少在大型风力发电机组上运行。
(二)变桨距风力发电技术
“变桨距”顾名思义就是改变叶轮的形态(桨距角),使叶轮垂直投影改变,具体来说就是如果定义叶片与地面垂直时为0°,水平时为90°,那么90至0°叫做开桨,反之叫做顺桨,风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随着风速增加而增加,风速在3-8m左右时叶片是完全展开的;当风速超过8m时(部分机组可能会10m左右才开始变桨),当叶片顺桨,整体叶片受力减少,风机载荷也减小,但是输出功率因为风速的原因并不会减少,因此能保证额定的输出功率,风机在20m左右时会完全顺桨,同时风机停止运行,并进行偏航保证机组载荷最小。目的是在额定风速前捕获更多的能量,就要使得叶尖速比维持在一个最佳的状态,优化输出功率。
变桨距风力发电技术的优缺点也很明显,优点是能够自主调节,根据风速的变化完成自主调节,调节有一定难度但技术完全可以实现,叶片的受力较小,因此能够更加灵活精巧,也能够最大程度完成能量转化,并且在高风段还能保持功率的稳定性。不过缺点也有,比如变桨结构复杂,花费更大,当风速过大时,如果风机桨叶不收回对整个风机的载荷会非常大,严重者导致严重损坏或报销。
(三)主动失速技术
通过上述两点的阐述,相信对“变桨距”以及“失速”已经有所了解,而主动失速调节性技术,就是将上述两种调节控制技术融合的技术,充分吸取了被动失速和桨距调节的优点,利用“变速+变桨”,使得在额定风速前捕获更多的风能,使得叶尖速比维持在一个固定的值,同时能具有变速和变桨的优点,使得控制起来更灵活,效率更好[4]。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上文先分析了风力发电机的构成以及发电的过程,再按照采风方式的分类以及按照发电特征的分类,其次介绍了风力控制的原理和相应的技术分析,通过良好的控制和调节,能够最大程度收集风能,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发电能力。风力发电领域有非常广泛的发展前景与应用面,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相信其会越来越好,值得期待。
参考文献
[1]魏宪华.关于风力发电技术与功率控制策略的研究分析[J].《湖南农机:学术版》,2013:99-100.
[2]赵朝锋.风力发电机及风力发电控制技术综述[J].《低碳世界》,2015:58-59.
[3]胡琴洪.关于风力发电机及风力发电控制技术分析[J].丝路视野,2018: 169-169.
[4]石海滨.关于风力发电机及风力发电控制技术分析[J].民营科技,2017:7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