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轮机导叶卡环、端面间隙调整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3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20期   作者:龙明忠
[导读] 绿水河电厂水轮机改造完成后,机组进入商业运行。一年后,发现水轮机导叶有卡塞现象,机组加减负荷和停机不
        龙明忠
        华电云南发电有限公司绿水河发电厂  云南个旧 661600

        【摘要】绿水河电厂水轮机改造完成后,机组进入商业运行。一年后,发现水轮机导叶有卡塞现象,机组加减负荷和停机不能正常进行,存在运行缺陷,严重影响企业经济效益。为解决此问题,技术人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现场试验,2020年利用机组大修时机,对水轮机导叶卡环、端面间隙进行调整处理,最终卡塞问题得到圆满解决,水轮机组开停自如,大大提高运行效率,并将处理方法应用于另外2台水轮机组,都取得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导叶卡环、间隙、调整
        一、概述
        绿水河电厂是一个运行四十多年的老厂。绿水河二级电站装机容量为57.5MW(1×12.5MW+3×15MW),设计年发电量3.3亿kW?h。电站1958年5月开工,第一台机组于1972年10月17日并网发电,#2~#4机组于1973年到1974年陆续投产,水轮机型号为HL006-LJ-140,均为重庆水轮机厂制造,设计水头305m,最高水头315m,最低水头295m,额定流量6m3/s,额定转速750r/min,飞逸转速1300r/min,额定出力15.63MW,转轮为不锈钢铸焊结构。投产以来,由于绿水河发电用水泥沙含量比较大,机组水头高、转速高,为低比转速水轮机,因此转轮磨蚀、空蚀情况较为严重,因高水头及水质的因素,除水轮机转轮外,蜗壳、固定导叶、座环、尾水管等过流部件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空蚀,大部分蜗壳板材厚度已减薄40%以上,基本上一年一大修,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和检修的工作量,缩短了设备的利用小时,同时也给电厂的安全运行埋下重大隐患。
        鉴于这些原因,针对我厂水轮机存在的具体情况,绿水河二级站#2~#4机组过流部件全部更换为沈阳格泰水电设备有限公司的转轮,水轮机转轮型号为:HLGT106-LJ-144。
二、现象分析
        绿水河二级站#4机组改造后于2018年4月投入运行,运行期间当上游来水发生变化或电网调度调整负荷时,运行人员按负荷不同情况进行机组加减负荷,在加减负荷时出现导叶不能正常打开或关闭,需要停机情况时也不能正常停机。如遇到机组甩负荷而导叶又不能关闭时,机组过速、飞车也是不可避免的,这对机组的安全运行是一个重大安全隐患。针对运行人员反映情况,生产技术部门人员对问题展开分析、研究。
        (一)当关闭进水阀,在蜗壳无水压条件下开关导叶,导叶转动灵活;对导叶接力器进行压力试验,未发生压力油泄漏及油压下降现象,说明接力器无问题。
        (二)检查接力器与推拉杆、推拉杆与连片、连片与拐臂之间的连接也无卡阻、摩擦过大的缺陷,且各部配合间隙符合要求,证明卡塞与接力器操作无关。
三、解决方案
        (一)经认真分析研究,确认是水轮机导叶与顶盖摩擦增加了摩擦阻力,而水轮机导叶接力器操作功不会改变,故开启和关闭导叶受缓,机组开停机和负荷调整困难,有时为了能推动导叶转动,不得不提高接力器操作油压,这是水轮机技术条件不允许的。
        (二)经分析,改造后二级站水轮机导叶采用悬臂结构,无下导叶轴,导叶下端面水压作用的面积大于上端面的面积,在水压作用下导叶下端面所受水压力大于上端面的水压力,这样,导叶在运行中便会向上“浮动”,与顶盖相碰,导叶转动时就与顶盖相摩擦,当摩擦的导叶个数(一般3个以上)和摩擦的面积达到一定时,接力器就不能推动导叶,造成导叶卡塞。导叶止推装置采用卡环结构,当卡环间隙大于导叶上端面间隙时,导叶上端面一定与顶盖相碰并在导叶转动时形成摩擦,因此,要求卡环间隙不能太小,但也不能压死拐杖臂,根据水轮机安装、检修规范要求,我们在检修工作中一般调整到0.05的间隙值。
四、导叶卡环、端面间隙调整
        利用2020年度机组大修期间,对二级站#4水轮机导叶卡塞问题进行现场调整、试验研究,处理的方法见下图及说明:

        (一)先将二级站#4水轮机顶盖与导叶的组合体水平支撑稳固,使导叶底面离地面约600高,用一个25t斤顶顶住导叶下端面,使导叶上端面与顶盖之间的间隙为0,拆除一半卡环,用塞尺测量卡环与拐臂间的间隙,使该间隙不大于0.05,超过则车削卡环下端面,不足则车削卡环与拐臂高度方身向接触处或在卡环下部加垫,使该间隙不大于0.05。20个导叶的卡环间隙测量值见附表1
附表1 :导叶卡环间隙调整测量记录

        (二)在检查卡环处间隙时发现间隙值局部略大,经分析由于卡环存在变形及磕碰等原因造成,这种情况需对卡环装配完成后作进一步检查:
        1.先调整导叶上端面间隙大于0.35,再在拐臂左、右上端面支两个百分表并对0,再用千千斤顶往上顶导叶下端面,检查两个百分表读数不超过0.05为合格。
        2.卡环间隙调整合格后,进行水轮机现场安装。按顶盖安装位置吊入顶盖,找正顶盖中心在0.05内,顶盖水平在0.025mm/m内,检查端面总间隙在0.30-0.35为合格,打紧顶盖结合面螺栓。
        3.接下来进行导叶端面间隙调整,端面间隙的调整可在导叶轴端盖处加垫或车削导叶端盖,具体情况看加垫量大小决定:调整量大就车削端盖,调整量小就加垫调整。导叶端面间隙调整测量结果见附表2
        附表2:导叶端面间隙调整测量记录表
        
        导叶端面间隙调整合格后接着调整导叶立面间隙,立面间隙的调整结果如附表3
        
        
             附表3:导叶立面间隙调整测量记录
        
        
  
        
        4.立面间隙调整合格后,做导叶开度试验,调整导叶压紧行程约3.5毫米。吊装转轮进入机坑,连中间轴,机组整体盘车完成后,装复水轮机大轴水封、水导轴承、各种水管、油管等水轮机附件,待上导、下导各部装复后开机试运行。
五、问题解决运用效果
        绿水河二级站#4机组于2020年1月10日检修结束开机试运行,不同负荷时甩负荷试验符合要求,满负荷机组运行正常,各部振动、温升正常。导叶操作灵活,加减负荷顺畅,开、停机正常,不存在大修前导叶卡阻现象,导叶卡塞的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导叶卡塞问题的处理方法又成功运用解决了绿水河#2、#3机组导叶卡塞问题,解决了水轮发电机组重大运行隐患,同时提高了设备的健康水平,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满足系统发展的要求,提高了电厂发供电的综合效益。
六、结束语
           导叶卡塞现象在水轮机运行中很常见,技术人员要根据导叶卡塞的现象认真分析,运用较熟悉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找出塞卡的原因,本例中导叶端面间隙的调整同大修前基本相同,但导叶卡塞的现象消除,根本的原因是设备安装时忽略了导叶止推装置-卡环间隙的检查调整,造成导叶卡塞,这个问题生产厂家在装配导叶时未足够重视。应当从导叶装配的整个过程、导叶的工作过程作全盘考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设备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机组的分部验收、整体检查合格。机组启动试验运行正常并网发电成功,机组检修后负荷带到15.2MW,各导轴承温度正常,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能得到可靠保障。导叶卡塞的问题为机组完全运行奠定了良好基础,保证我厂今年的安全生产,完成发电任务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水轮发电机组安装技术规范》GB/T8564-2003
[2]单文培 水电站机电设备的安装、运行与检修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